摘要:情绪消费是消费者基于满足自身情感需求,而并非仅出于实用价值考虑而发生的消费行为。简而言之,为情绪付费,从而满足自己的情绪价值。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人们越来越关注情绪调节和情感共鸣,网络直播中的打赏行为就受到了情绪消费和情绪价值的深刻影响。
随着网络直播热潮的到来,直播打赏已经成为不少人乐于参与的行为。一些人何以为了直播而心甘情愿掏腰包?这与情绪消费、情绪价值实现密切相关。
情绪消费是消费者基于满足自身情感需求,而并非仅出于实用价值考虑而发生的消费行为。简而言之,为情绪付费,从而满足自己的情绪价值。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人们越来越关注情绪调节和情感共鸣,网络直播中的打赏行为就受到了情绪消费和情绪价值的深刻影响。
网络直播内容丰富,且由现实中的人来主导,这种社交陪伴是真实的交流、高度的互动,比较容易打动人、吸引人,让人有“存在感”和“归属感”,也就愿意为这种获得感而消费打赏。因此,网络打赏行为的发生实际上就是消费者情绪价值的实现。
网络直播打赏行为还受非理性的从众行为影响。行为经济学指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羊群效应”的从众行为也影响了网络直播中的打赏行为。
经济学里的“羊群效应”描述的是经济个体容易形成从众跟风行为。在直播间彼此陌生的环境里,信息获取的渠道极为有限,个人行为如何选择,很容易将其他群体的行为作为重要参照标准。在别人的带动下,极易产生冲动性消费,出现“别人打赏我也要打赏”的心理和行为。当网络直播打赏行为成为人们实现情绪价值的便捷路径,“情绪价值”产业也迅速发展,并显示出巨大潜力。
直播打赏也引发了诸多问题,近些年更是频频爆出因直播打赏而诉诸法律的现象。因此,一方面,平台要加大对直播内容的管理,引导鼓励用户生产更优质更丰富的直播产品,同时也要以制度之力规范打赏行为。另一方面,人们在打赏时也要更加理智,切忌盲目追风,否则悔之晚矣。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李金飞)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