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日(2月7日),全球骨科手术机器人龙头企业Globus Medical(NYSE: GMED)宣布以每股5.85美元的价格收购慢性疼痛治疗公司Nevro(NYSE: NVRO)全部股份,总股权价值达2.5亿美元(约合18.2亿元人民币)。这一价格较Nevro
前日(2月7日),全球骨科手术机器人龙头企业Globus Medical(NYSE: GMED)宣布以每股5.85美元的价格收购慢性疼痛治疗公司Nevro(NYSE: NVRO)全部股份,总股权价值达2.5亿美元(约合18.2亿元人民币)。这一价格较Nevro过去90天的平均股价溢价27%,较30天平均股价溢价38%,交易预计于2025年第二季度末完成。
这是继2023年31亿美元并购脊柱巨头NuVasive后,Globus Medical的又一重磅动作,标志着其从传统骨科领域向神经调控与疼痛管理的战略延伸。此次收购不仅将重塑医疗器械行业格局,更可能为全球数亿慢性疼痛患者带来革新性治疗方案。
01、为何选择Nevro?
Nevro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高频脊髓刺激(SCS)技术。其旗舰产品HFX iQ SCS系统结合人工智能与10kHz高频疗法,可实时分析患者疼痛数据并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目前,该系统已获FDA批准,覆盖背痛、糖尿病神经病变等适应症,全球累计服务超10万名患者。然而,Nevro近年面临美敦力等巨头的激烈竞争,2024年8月其股价一度跌至历史低位,最终选择寻求并购。对Globus而言,此时收购能以较低估值获得成熟技术与25亿美元规模的慢性疼痛市场入场券。
协同效应:1+1>2的行业想象空间
Globus Medical以骨科手术机器人闻名,其Excelsius系统在脊柱手术领域市占率超40%。而Nevro的神经调控技术可填补Globus在术后疼痛管理的空白,形成“手术+康复”闭环。双方计划将高频SCS技术与骨科机器人结合,开发术中实时镇痛方案,进一步提升手术精准度与患者体验。Nevro目前主要市场在欧美,Globus的全球分销网络(覆盖50余国)将助其快速打开新兴市场。据行业分析师预测,整合后Nevro产品的年销售额有望在3年内突破5亿美元,成为Globus增长第二曲线。
Globus成熟的供应链与生产体系可降低Nevro的制造成本。据财报测算,收购后Nevro的毛利率或从68%提升至75%,2026年起每年为Globus贡献超1亿美元利润。02、Globus的并购逻辑,疼痛管理赛道迎来变局
慢性疼痛全球患者超15亿,仅美国市场年规模已达70亿美元。除美敦力、雅培外,波士顿科学近期也通过收购Vertiflex加码SCS领域。Globus此次入局,或将引发新一轮技术军备竞赛。值得关注的是,Nevro的AI驱动个性化疗法已建立差异化优势。其HFX AdaptivAI平台通过分析超1亿个数据点,能动态调整治疗方案,临床缓解率较传统SCS设备提高30%。这一技术壁垒或成Globus抢占市场的关键。
消息公布后,Globus股价盘后微跌1.2%,市场担忧短期整合风险;Nevro股价则大涨22%。摩根士丹利报告指出,若协同效应如期释放,Globus 2026年EPS有望增至4.2美元,较当前估值仍有20%上行空间。
1. Excelsius Surgical(2014年1月):奠定手术机器人基石2. Transplant Technologies of Texas, Ltd. (TTOT)(2014年10月):同种异体组织加工商3. Branch Medical Group (BMG)(2015年3月):高精度医疗设备第三方制造商4. Alphatec Holdings的国际业务(2016年9月):获得了该公司在多个国家的业务5. Nemaris Inc. (Surgimap)(2018年9月):手术计划软件平台的开发者6. StelKast(2019年8月):有助于Globus Medical扩展到全关节和关节成形术市场7. NuVasive(2023年9月):31亿美元鲸吞脊柱龙头,年收入骤增50%“Globus的策略是围绕肌肉骨骼健康打造全周期解决方案。”瑞银分析师评论称,“从术前规划(Surgimap软件)、术中机器人到术后疼痛管理,其生态闭环已初现雏形。”
03、从 “骨科巨头” 迈向 “全域健康领导者”
Globus 的 CEO Dan Scavilla 强调收购 Nevro 并非终点,而是布局慢性病管理的起点,公司计划在未来三年投入 3 亿美元,用于开发融合神经调控、AI 与机器人技术的下一代疼痛管理平台。Nevro 原 CEO Kevin Thornal 将留任并主导技术整合工作,他在内部信中表示加入 Globus 意味着能够以 10 倍的速度实现 “终结慢性疼痛” 的使命。尽管前景一片向好,但面临的挑战同样不容忽视,SCS 设备与骨科机器人的协同运作需要攻克数据互通、联合认证等一系列难题,HFX iQ 在亚洲市场的准入问题仍有待突破,尤其是在中国,获得 NMPA 审批预计需要 18 个月,同时,Nevro 以创新敏捷闻名,Globus 则在规模化运营方面表现突出,两家公司的管理风格存在差异,需要一定时间磨合。
当骨科龙头企业跨界进入疼痛管理领域,其背后反映的是医疗器械行业从 “单一产品” 向 “全病程服务” 转型的大趋势。据麦肯锡预测,到 2030 年,全球慢性疼痛管理市场规模将突破 400 亿美元。Globus 能否凭借此次收购抢占先机?答案或许就藏在两个关键细节中:其一是研发费用占比已连续三年保持在 12% 的高位;其二是 HFX iQ 系统近期新增了 “术后长期随访” 模块,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技术升级,更是一场深耕患者生态的持久战。
来源:医疗器械创新网
来源:前沿创新圈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