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季去寄养人家看望自己3岁儿子,马东敬礼大喊:叔叔好

360影视 2025-02-09 23:38 3

摘要:只是,马季的家庭条件不太好,生活所迫,他去了上海宏德织造厂当了三年的学徒工,当时的日子是真正的度日如年,三年后,掌柜的觉得买卖不好做,便将马季辞掉了。

在相声界,马季的名字如雷贯耳。

说起来,马季和相声结缘还要归功于启明茶社。

马季上小学四年级时,下学和同学一块去启明茶社听相声,那时候他还小,听着相声还能笑得从椅子上掉到地上。

只是,马季的家庭条件不太好,生活所迫,他去了上海宏德织造厂当了三年的学徒工,当时的日子是真正的度日如年,三年后,掌柜的觉得买卖不好做,便将马季辞掉了。

从听相声到学说相声,马季一步步走来,起初确实只停留在入门阶段,最终在1956年,他进入了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说唱团。

在一次演出中,马季表演了《都不冤我》,并拿到了一等奖,负责辅导他的刘宝瑞老师便约了他在中山公园谈话:“小子,想干这个吗?想干这个就在这行里头,我给你负责到底,你就成为我徒弟,我好好教你。”

马季满口答应:“行,我愿意,”

广播说唱团开了一个老艺术家组织起来的艺委会,领导看见进了马季这么一个年轻人,不知道该交给谁教,当时刘宝瑞说启蒙教育是他给的,郭保全说他也参与辅导了,还有郭启儒老先生和侯宝林大师,侯宝林更是夸下海口:“三年我把他培养出来。”

最后,马季得到了和好几位老师学习的机会,只是,他需要认准自己的老师是侯宝林。

一直到侯宝林临终前,他还和马季叮嘱:“马季,相声的即兴发挥别丢了。”

马季的事业已经有了大方向,他的感情也随之而来,他是三十岁结的婚,别人介绍给他的,对象叫于波。

两人第一次见面,于波就被马季的谈吐所吸引,他对事物的看法独树一帜,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对于感情,马季倒是干脆:“......你要跟我谈,咱们就谈,要是不谈,咱们两对拉倒。”

听到这话,于波觉得马季足够的真诚,直接点头答应了,两人恋爱三年,随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于波为丈夫生下了马东,两夫妻都很忙,实在是无暇照顾儿子,只能将他寄养在别人家里。

一次,马季去寄养人家看望自己三岁的儿子,然而,在见到父亲的时候,马东只觉得眼前的人陌生,直接敬礼大喊:“叔叔好!”话落,马季当场落泪。

在马东看来,自己的父亲有一些冷漠,他已经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相声,从不顾家,也不会顾及自己的家人,和父亲聊天时,三句不离相声。

于波心里又何尝不难受,但是她还是选择支持丈夫,毕竟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被困在家里,而是应该干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

只是,马季自己搞相声,却不愿意儿子吃这碗饭,他希望儿子能培养出属于自己的爱好,而不是受到父亲的印影响。

马东读中学时,老师问及他的父亲,他都会说自己的父亲是马季,老师们当场站起,并露出肃然起敬的表情。

但是,马东长大以后,对自己的父亲选择避而不谈,毕竟,这样的光环对他而言并没有多少用处。

最后,马东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爱好,他最后从事了电视工作,马季以为儿子只是一时头脑发热,但是马东却用实际行动证明,他是认真的,不仅做了,而且做的有模有样,看着儿子的成就,马季内心无比骄傲。

来源:伟人事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