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少人表示,B站向来以独特的二次元文化和多元化的内容创作,牢牢吸引着年轻用户群体。但电商直播与平台擅长的领域差异巨大,B站在这方面的经验较为匮乏,要想站稳脚跟,难度非常之大,很有可能“翻车”。
B站直播带货让人刮目相看
自从 B站2021年12月正式入局直播带货以来,面对的质疑声此起彼伏。
不少人表示,B站向来以独特的二次元文化和多元化的内容创作,牢牢吸引着年轻用户群体。但电商直播与平台擅长的领域差异巨大,B站在这方面的经验较为匮乏,要想站稳脚跟,难度非常之大,很有可能“翻车”。
在这样的质疑声中,B站却交出了一份还不错的成绩。
亿邦动力独家消息,日前,B 站发布2025年1月UP主带货GMV排行榜。数据显示,登榜UP主总计236 位,其中32位单月GMV突破千万,204位GMV超百万。
作为直播带货领域的“后来者”,B站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可以说是相当令人惊喜。
而仔细观察这份带货榜单,也能发现B站与其他平台在直播带货上有着明显不同。
据统计,在此次上榜的UP主中,腰尾部UP主在榜单中的占比超80%。
具体来看,榜单上粉丝数量50万及以下的UP主占比达 83.5%,粉丝数10万及以下的占比为70.8%,粉丝数1万及以下的占比则是45.8%。
图源:亿邦动力
从排名来看,在榜单前十的UP主中,有7位粉丝数还不到10万,5位粉丝数甚至不足1万。其中,本月荣登榜首的是科技区UP主“不寻常手机测评”,其粉丝仅有5.3万。排名第二的UP主粉丝数更少,仅0.34万。
由此来看,B站UP的粉丝数量和带货成绩的关联度并不高,反而是中小UP主有力地撑起了B站带货业务,成为其中坚力量。
就分区来说,该榜单中,科技区UP主占比高达72%,生活区UP主占比为13.1%,而时尚、游戏等其他分区的UP主,各自占比均未突破5%。
至于品类方面,2025年1月登榜UP主的带货品类依旧以3C数码家电为主,占比达到77.2%。
不难看出,在B站带货领域,科技类UP主影响力更为突出,带货品类也更倾向于数码科技,这与B站用户的兴趣偏好和实际需求高度匹配。
这种更具垂直性的带货模式,在竞争激烈的直播带货领域,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
也是因此,B站在开年就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带货成绩单。
从曾经的不被看好,到如今实现成绩突破,B站带货已经越来越上道,而这背后也离不开其独特的生态环境。
作为中国最大的年轻人社区,B站拥有超过3.4亿的月活跃用户,这些用户的平均年龄维持在24岁上下,其中Z+世代用户占比高达65%。
这一用户群体的消费观念新颖,对新鲜事物接受度高,更愿意为兴趣爱好和个性化产品买单,这使得潮流单品、动漫周边、数码产品等在B站有较好的销售潜力。
为了充分挖掘这些潜力,B 站凭借极具针对性的平台推荐算法,精准地将带货内容推送给感兴趣的用户群体。同时,热门视频和直播容易形成站内热点话题,吸引大量用户围观,为带货源源不断地输送流量。
除此之外,B站还积极与其他电商平台开展合作,共同发力直播带货业务,借助外部优势资源提升自身实力。
2024年10月,B站开启“BI STAR”计划。此次计划设定参与门槛,要求UP主粉丝量最少达到10万,且在2024年6月1日起,未曾在B站开展直播带货;或者虽有直播带货经历,但带货商品未涉及淘宝联盟商品。
图源:B站
通过这一筛选机制,B站希望挖掘出具有直播带货潜力的UP主。
为了在竞争激烈的直播带货领域站稳脚跟,B站显然花费了不少心思。
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B站付出的这份努力也的确没有白费。
从保守到激进,B站电商变了
话说回来,B站早期在电商领域的布局那叫一个循序渐进、稳扎稳打。
2022年8月,B站上线“选品广场”,商品种类覆盖了食品饮料、居家日用、个护家清、数码家电、美妆护肤等;同年年底,B 站在首页直播区增设购物板块,引入小黄车功能,自此,B站电商初具雏形。
图源:B站
时间来到2023年6月,B站宣告整合多个团队,成立新一级部门——交易生态中心;10月底,B站广州研发工作室心源互动官宣解散,CEO丁黔伟离职,B 站游戏业务加快精简步伐。
2024年,B站开启了服饰美妆、家居、食品、男装等品类的UP主带货激励活动,积极鼓励从未在B站带货的UP主通过直播或视频的形式开展带货业务。
虽然动作不断,但B站这一阶段还处在铺设电商基本盘的状态,行事相对保守。
然而,最近一段时间,B站的电商策略有所改变,变得大胆、激进了许多,态度转变明显。
就在上个月,B 站重启了针对UP主的直播带货激励项目 ——“Bi star”。与2024年 10 月招募UP主时所设标准相比,此次的条件宽松了许多。
也是在这个月,B站将此前的商家后台管理平台“B站工房”升级为“B站小店”,并按批次上线虚拟物品售卖交易服务。同时,UP主主页原有的带货“橱窗”也同步升级为“小店”。
图源:B站
可以看到,B站电商已经从简单的商品展示与引流阶段,过渡到全方位为用户打造电商生态,在内容与电商的融合上不断探索创新的阶段。
在这个新阶段,B站电商会针对直播带货推出什么新举措,这仍值得广大UP主和用户关注和期待。
成也生态,败也生态
常言“成也生态,败也生态”,这句话放在B站这类内容电商平台身上,同样应验。
对于内容电商平台来说,商家往往借助内容创作者产出的优质内容,吸引海量用户关注,再将这些内容所汇聚的流量转化为商业价值,最终达成商品销售的目的。
但与此同时,生态一旦出现问题,很有可能会成为平台衰败的导火索。
倘若平台难以维系内容创作者的创作热情,导致优质内容供应不足,就会使平台失去对用户的吸引力;又或者用户与商家之间的信任生态遭到破坏,如出现大量假货、虚假宣传等问题,也会让用户对平台逐渐失去信心。
所以,对内容电商平台而言,用心维护和优化生态,才是长久发展的必经之路。
以知乎为例,作为中国最大的知识问答平台,知乎一直强调社区氛围的纯净和高质量,对于广告和商业信息的容忍度相对较低。
此时,一旦过度推广电商,可能会引发用户的反感,破坏社区生态,限制了电商业务的拓展空间。
2021 年 7 月,知乎上线自营商品 “知乎知物”,主推自有品牌产品,像冷萃咖啡便是其中代表。同年双 11,知乎以大促秒杀的形式,开辟单独的电商业务板块,频道内覆盖日用品、家用电器、数码产品等丰富品类,自营商品 SKU 扩充至上千款。
但这一系列操作却引发不少用户吐槽体验不佳,电商内容在知乎原本的知识生态里显得格格不入,难以自然融合。
以至于直至今日,知乎电商的发展仍未达到预期,甚至在内容平台中的声量也越来越小,逐渐被边缘化。
知乎的失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内容生态与电商业务的融合,直接影响着内容电商平台的商业价值,任何细微的偏差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因此不能出现一点点闪失。
在商业浪潮中,内容电商平台正站在关键的岔路口,处于转型与突破的关键时刻。平台必须牢记,电商生态与内容生态并非背道而驰的两极,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彼此滋养、相互成就的。
当内容生态通过优质内容吸引用户,为电商提供庞大的潜在消费群体;而电商生态通过提供变现途径,反哺内容创作者,平台才有可能实现商业价值与用户价值的双赢。
来源:电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