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富兰克林方法的精髓在于:将宇宙难题转化为可实现的工程问题。在AI时代,这一方法的价值将会被进一步放大——人类负责定义目标、设计系统,AI提供拆解、反馈与加速循环。
正文字数丨 2563 字
预计阅读丨 7 分钟
Part 1.
为什么要关注富兰克林?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开国元勋,也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跨界天才。他的成就横跨政治、科学、商业、文学、教育等多个领域:
政治:参与起草《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推动民主制度建立。
科学:发明避雷针、双焦点眼镜,提出电荷守恒定律。
商业:创办《穷理查年鉴》,以幽默语言传递实用智慧,塑造美国早期文化价值观。
文学:《富兰克林自传》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教育:推动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建设,奠定终身学习的社会基础。
他的传奇人生充满英雄主义色彩,300年前发表了个人经济学著作《试论纸币的性质和必要性》,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充满好奇、不断进取的先生,将他的头像印在了百元美钞上,至今都是。
富兰克林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并非天赋异禀,而是通过一套系统化的方法,将普通人塑造成天纵奇才。他的经历证明:刻意练习可以通过工程化方法实现,我想这一理念在AI时代可能更具现实意义。
Part 2.
什么是富兰克林学习法?
富兰克林的学习方法非常独特,有两件事值得一提。
一是富兰克林写作提升法。他特别注重从优秀范本中模仿,通过持续地自我反馈来提升。如果他看到一些自己欣赏的优秀作品,他会对每个句子下写下简短的注释,然后隔几天用自己的语言重构内容,过程中不看原文,写好以后再与原文对比,认真分析之间的差距。就这样,他不断改进表达方式,既提高了自身写作能力,也在某种程度上锻炼了理性思维。
二是富兰克林美德养成法。富兰克林在他的自传中写到,习惯的惰性总是在人不备时乘虚而入,而人们的习性往往强于理智。为了更好更多地培养好习惯,他给自己设定了“13戒律”。要真正养成这些好习惯并不容易,于是他设计了一个表格,纵轴上列出了某项美德拆解后的练习点,横轴则记录了一周中的每一天。每天结束时,他会反思自己一天的行为,并在相应的格子里做标记,如果违反了某项美德就做一个记号。通过这种方式,他每星期集中精力养成一个特定美德,如此循环往复,逐步提升自我。
如果我们认真分析这两个方法,就会联想到一个现代词汇——“刻意练习”。为什么富兰克林取得了如此瞩目的成就,我想这与他常年坚持“刻意练习”是分不开的:有意识地洞察到自身的不足,利用习惯和间隔重复的方法持续强化待改进的能力,组合工具形成一套机制创造出正反馈循环来持续改良自己。
要不说活该人成功呢!Part 3.
富兰克林学习法的本质是什么?
一言以蔽之,富兰克林学习法的本质就是用工程化方法实现 “刻意练习”。
首先,明确要重点练习的目标
其次,用工程化思维列举对应的“技能点”
最后,制定可视化的清单系统,建立反馈循环
工程是“实现”的艺术,工程学的核心就是“实现”。在工程师眼中,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承受不了的成本。工程化思维强调将复杂问题拆分为简单模块,然后逐一解决,注重目标导向和过程控制。富兰克林学习法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习者在特定领域进行深入的、有针对性的练习,从而实现系统性的成长和进步。
如果要用三个关键词总结富兰克林的学习方法,实际就是:目标、反馈、优化,而正是工程化思维的具体体现。
Part 4.
普通人如何用好富兰克林学习法?
窃以为这一方法的关键在于将复杂能力拆解为可量化、可重复训练的“技术栈”,分别嵌入到具体的工作生活场景中,实现技能的进化。
1.明确学习目标。
要识别个人技能链条中的“瓶颈”,优先攻克以提升整体表现。
2.分配认知资源。
通过模块隔离减少多任务干扰,要牢记“贪多嚼不烂”。
3.构建反馈循环。
建立“训练-验证-部署”的学习闭环,并通过反馈螺旋式提升。
4.标准化与扩展。
将这种训练方法沉淀成为SOP并迁移至其他领域,形成通用学习框架。
/ 写在后面 /
我为什么突然对富兰克林方法特别感兴趣,是因为想借助一个更系统的方法完成人生进化。从2022年起的AI产业化进程浩浩荡荡,这是一场范围更大、影响更深且基本不可逆转的产业革命,也是近年来看到为数不多的一次深度技术革命,无论个人提升还是组织实践,这一轮结构化的机会不容小觑。
但从另一个层面来看,目前兴趣驱动的浅层应用仍然占大多数,真正有价值的深度用例还是稀缺产品。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进化。于是我打算开启一轮“AI in B应用案例”系统研究,通过“研究-部署-改进”的学习循环系统地增强AI应用能力,也特别欢迎各位有兴趣致力于此的朋友们深入交流这方面的内容,如果有兴趣可以在文章留言,后续我看如果有必要的话将组建社群专项讨论。
富兰克林方法的精髓在于:将宇宙难题转化为可实现的工程问题。在AI时代,这一方法的价值将会被进一步放大——人类负责定义目标、设计系统,AI提供拆解、反馈与加速循环。正如富兰克林所言:“当我做一件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时,我需以身作则,让别人看到。” 今天,我们正站在“人类+AI”协同进化的起点,唯有以工程化的严谨与刻意练习的韧性,方能驾驭这场深刻变革。
“
富兰克林的『十三条修身计划』
(Benjamin Franklin 13-point plan for honest living)节制(Temperance):食不过饱,饮不过量。
沉默(Silence):言必有益,避免闲谈。
条理(Order):物归其所,事需限期。
决心(Resolution):当做必做,坚持完成。
节俭(Frugality):花必有值,杜绝浪费。
勤勉(Industry):珍惜时间,做有益事。
诚实(Sincerity):真诚待人,言必有据。
正直(Justice):不损人利己,履行义务。
中庸(Moderation):避免极端,容忍处罚。
清洁(Cleanliness):身体、衣物、住所力求清洁。
宁静(Tranquility):不因琐事惊慌。
贞洁(Chastity):适度房事,不损名誉。
谦逊(Humility):以耶稣和苏格拉底为榜样。
”
为什么真诚自带领导力?
用傅里叶变换重新理解经历
斯多葛主义的20个观点
企业管理的二三事
时隔多年,我才明白这句话的深意
马利克的《管理成就生活》,其实只讲了一件事
管理的高级境界是信任,而非监督
管理者的四重修炼
来源:故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