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企业在浦东加快布局“造身”“造脑”!人形机器人量产趋势在浦东逐步显现

360影视 2025-02-24 23:23 2

摘要:在浦东“模力社区”,来自智元、傅利叶、上海电气等企业的上百台人形机器人,同时出现在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大楼里。全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在浦东启用后,机器人们都在这集中训练行走、叠被子、洗碗、拧螺丝、焊接等技能。

在浦东“模力社区”,来自智元、傅利叶、上海电气等企业的上百台人形机器人,同时出现在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大楼里。全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在浦东启用后,机器人们都在这集中训练行走、叠被子、洗碗、拧螺丝、焊接等技能。

在张江机器人谷,智元机器人4000平方米的数采厂被分割成了不同主题的场景空间,还原了现实生活的物件布局,机器人在此执行不同任务。如一个简单的“倒水”动作,数据采集员们需要让“机器人”重复数百次甚至更多,只为采集到高质量数据进行模型训练。

2025年将是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在浦东,智元机器人等领军企业相继宣布完成量产或正进入量产准备,多家“造脑”“造身”头部企业、科研机构加大了在浦东的布局,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化”,浦东人形机器人量产趋势逐步显现。

每天产生上万条数据

为机器人学习提供“养料”

从春晚舞台上的扭秧歌到街头漫步,再到工厂里的“打螺丝”……这些越来越“聪明”的人形机器人让人眼前一亮:人形机器人不再是幻想。

但过去数十年,机器人的控制往往依赖人们的预设规则,向机器人输入情况描述以及应对方式的规则,机器人在相应情况下完成操作。然而机器人遇到的情况千变万化,难以依靠提前输入规则就能让机器人应对所有情况。

在大模型应用爆发后,让机器人冰冷的躯体有了智力,能够理解世界和人类。而智元机器人正在研发的是具备端到端大模型的机器人,通用能力更强且反应速度更快。但要实现“端到端”,需要不断向大模型“投喂”数据,数据量越大,大模型在某一场景的表现会更接近人类。

“去年9月,我们在浦东张江启用了行业首个数据采集厂。每天都有100台机器人在这里训练,产生上万条的数据。”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公共事务部副总经理胡静萍介绍说,数采厂正源源不断为机器人学习提供数据养料,这也为智元机器人的应用拓展了更多场景。

就在今年1月6日,智元通用具身机器人累计下线1000台。

浦东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加速迈入商业化阶段。如傅利叶GRx系列人形机器人已在导览咨询、学术科研、医疗康复等领域实现广泛落地应用,去年已交付了100台;人形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已开源全球首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公版机“青龙”,并发布首个开源百万真机数据集,致力于打造中国人形机器人的技术基座,加速推动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开普勒机器人公司先行者K2拥有TrueBionic真仿生™本体,具备大负载、长续航等能力,在物流、冶金、汽车制造等行业均有落地探索。

“造身”“造脑”龙头企业

在浦东布局“未来产业”

业内普遍认为,2025年将是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意味着人形机器人将不再是特定领域或应用的专用产品,而是作为通用化产品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和场景中。

众多科技公司、科研机构竞相布局人形机器人这一新赛道。在浦东,主阵地张江集聚产业链上企业73家,覆盖多个关键环节,已逐步成熟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自然引来了产业界头部企业的关注。

作为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首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绿的谐波公司在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精密传动装置上技术优势明显。如在人形机器人下肢方面,公司从螺纹牙不同齿形的啮合特性分析入手,自研自制的反向行星滚珠丝杠在精度、效率、线速度、行程、噪音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行程误差实现P1级精度,效率80%~85%,定位精度达到1丝以内。

“为更好配合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我们今年已经在浦东张江实现一些产业落地,将围绕人形机器人领域开展一系列的新产品研发和制造,适应人形机器人在小型化、轻量化上的需求。”绿的谐波(上海)传动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翁进贤表示。

“造身”产业环节“加码”,但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在复杂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和自主决策能力。如何提升人形机器人的“大脑”?认知智能正在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华院计算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深耕算法领域,已发布了多个垂类行业大模型产品,推动基础算法创新研究能力提升。该公司市场总监龚皆贤透露,今年7月即将搬入“模力社区”,加大认知智能等领域的开发,打造属于人形机器人的“大脑级”服务和支持,“着力推动机器人有更好的认知、推理和决策能力,像人一样能思考。我们已经和一些头部机器人企业积极对接。”

浦东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正积极拥抱新兴赛道和未来产业,打造以人形机器人为引领的具身智能创新高地,营造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人形机器人产业生态。如何抓住“量产元年”的契机,让产业链更进一步?

2月21日,浦东组织召开了“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协同创新大会”。人形机器人本体、核心零部件、大模型、智能芯片、算力、投资机构、孵化器等50余家产业链上下游及生态合作企业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形机器人技术合作、场景合作新方向。

记者了解到,作为浦东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之一,张江机器人谷已经集聚了人形机器人相关产业链企业超30家。“今年预计园区内企业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在万台以上。”张江机器人谷产业负责人王涛表示,“我们也将提供更多的研发测试等服务,让企业的产品尽快进入到有实际需求的场景应用中。”

未来,浦东新区将持续深化产业链招商,进一步挖掘更多应用场景,不断完善技术创新平台和开源社区生态,优化空间保障,助力产业商业化落地与产业化发展,在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竞争中展现浦东力量。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