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徽合肥庐江县“90后”新农人徐环和他的爱人朱慧敏,2月7日举办了一场别样的婚礼——他们将婚礼场地选在了自家的蔬菜大棚里。婚礼结束后,亲朋好友将现场视频发布到网络平台上,收获了百万网友的关注和点赞。(2月12日 《北京日报》)
□朱波
安徽合肥庐江县“90后”新农人徐环和他的爱人朱慧敏,2月7日举办了一场别样的婚礼——他们将婚礼场地选在了自家的蔬菜大棚里。婚礼结束后,亲朋好友将现场视频发布到网络平台上,收获了百万网友的关注和点赞。(2月12日 《北京日报》)
这场“大棚婚礼”的走红,既是年轻人对传统婚俗的吐故纳新,更折射出社会对婚礼本质的追问:当婚姻被天价彩礼、奢华排场裹挟,我们是否已偏离了“见证幸福”的初心?
近年来,彩礼攀比之风愈演愈烈,直截了当地索要彩礼,让婚姻沦为交易。据统计,结婚花费的平均值高达33.04万元,是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万元)的8倍多。高价彩礼不仅掏空家庭积蓄,更扭曲了婚姻的情感本质,将“以爱之名”异化为“以钱为媒”,成为阻碍乡村振兴与社会文明进步的顽疾。
面对传统婚俗的积弊,当代年轻人正以务实与创意开始“整顿”婚礼了。如庐江新农人夫妇的“大棚婚礼”,以自家农场为舞台,用红灯笼、瓜果蔬菜装点现场,既省去酒店高昂费用,又以职业身份与土地情怀赋予婚礼独特意义。类似的“新事新办”实践在全国渐成潮流:麦田婚礼、村委会喜宴、“一斤肉随礼”“三无婚礼”(无接亲、无婚车、无主持)等移风易俗的简约形式,正在摒弃繁文缛节,聚焦情感共鸣。这些创新背后,是年轻人对消费主义的反思:与其砸钱堆砌“面子”,不如用巧思打造“里子”,让婚礼真正成为“两个人的仪式”。
当然,抵制天价彩礼、倡导文明婚俗非一日之功,这里需要制度引导与观念革新双管齐下。近年来,各地也曾积极探索有效举措,如河北沧州河间等地邀请道德模范为零彩礼新人证婚,又如安徽阜阳相继举办的一场场没有“天价彩礼”的集体婚礼……榜样力量正在重塑婚恋价值观。更重要的还是需要从根源破解“天价彩礼”的经济土壤。比如通过乡村振兴拓宽收入渠道,让青年不必“为彩礼打工”,而是扎根乡土、追逐梦想。
让婚礼回归“见证幸福”的本义。其实,婚姻的本质是两颗心的相知相守,而非两个家庭的财力较量。从“大棚婚礼”的破圈传播到政策层面的持续发力,一场关于婚礼的文明觉醒正在发生。唯有摒弃攀比之累、回归幸福本义,才能让每一场婚礼都如田间作物般自然生长,在岁月沉淀中焕发历久弥新的光彩。
来源: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