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用音乐找回民族的记忆,从母语中找寻生命的源起——《中国音乐地图》。瑞鸣团队在制作人、音乐总监叶云川的带领下,在录音大师李大康老师的指导下,集合30多个民族,580位民间音乐人,使用213种乐器,实地录制历时近90天,走过全国十余省,在各地寻找到音乐厅、剧院等场
用音乐找回民族的记忆,从母语中找寻生命的源起——《中国音乐地图》。瑞鸣团队在制作人、音乐总监叶云川的带领下,在录音大师李大康老师的指导下,集合30多个民族,580位民间音乐人,使用213种乐器,实地录制历时近90天,走过全国十余省,在各地寻找到音乐厅、剧院等场地,运用世界级录音设备,以极高采样频率,录制下每个民间音乐人细微情感、呼吸和演奏演唱时的心跳,每一次瞬间的感动……
瑞鸣音乐新专辑
《中国音乐地图之听见东北》HQ版
将于2025年2月26日上线!
白山黑水里的乡土之歌
——听见东北
中间是平原,周边山脉隆起,合围出如今东北的轮廓。西部,大兴安岭自北向南,绵延千里;东北部是低山丘陵小兴安岭;东南部,长白山演绎着冰火共舞奇观,余脉延伸至大海。大山孕育的江河,在平原上一往无前,黑龙江、额尔古纳河、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在外围环绕,成为如今的国界,嫩江、松花江、辽河等在内部编织经纬。山河塑造的东北,江河湖海林田草,一应俱全,还有数不尽的奇珍异兽栖居于此。然而,长久以来,这里的荒寒僻远让人心生畏惧。没有哪一片地域,像东北这般丰饶与蛮荒并存。
这里孕育出多个骁勇善战的民族,鲜卑、契丹、蒙古、女真、满族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笔画。东北民族在壮大之后却无一例外走出东北,仿佛留给东北的永远是落寞和野性。千百年前的猎手、牧民升起的炊烟早已飘散,迁徙的脚印已被岁月掩埋,近代更有深重沧桑不忍说。在消失和重建的缝隙里,所幸尚有耳边依稀的声音可以追寻,那韵律中的草灰蛇线,让来处有迹可循,让一个个有生命力的古老民族找到原始的归处,让一个个迷惘的灵魂回到久违的故乡。
长白山、黑龙江是满族的兴起之地,额尔古纳河东岸是蒙古部族的摇篮,赫哲人在三江平原和完达山地区“棒打狍子瓢舀鱼”,鄂伦春人是大兴安岭里的好猎手,鄂温克人赶着驯鹿转场,还有多次迁徙的达斡尔族、锡伯族,或被莽莽森林庇护、或被平原大地滋养。他们的歌声中,能听见人们心中最美的故乡,这里有美丽的兴安岭,有蓝蓝江水起波浪,有鹿妈妈和小鹿的对话。能听见最简单纯真的幸福,这里有赫哲母亲的摇篮曲,有满族孩童的字母歌,有达斡尔少女童年的欢笑,有林海雪原中猎人的欢呼,有心上人的歌唱。
当黑土地以广博胸怀接纳了垦荒者、伐木者、淘金者、逃难者,东北逐渐喧嚣起来。然而,东北的冬季太过寒冷,一场雪落下,大地也被冻住了,东北的冬季实在漫长,漫长到让人怀疑时间还是否在流淌。
二人转,是移民者的心声,那些从关内逃荒而来的山东人、河北人、山西人,一路唱着莲花落,一路闯关东,不知何时何地,他们也学会了东北大秧歌,乡音已改,乡乐也变成了“二人转”。那扇子手绢下的红男绿女,用夸张的动作舞出生活的激情,赶走寂寞;那“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中,嗨嗨上天,幽默到底,却把汗水的齁咸和泪水的苦涩咽下。那音乐中,有激荡血脉的拼搏呐喊,有冷冽而热烈的悲欢离合。
东北,虽民族多样,虽信仰习俗有异,但人们都称自己为“东北人”,“东北这嘎达”,是大家共同珍视的家园。东北,虽冬季冷而长,来年春天,化了冻的黑土地一样长出五颜六色的花儿,夏天林木峥嵘,秋天,斑斓的色彩层层铺向天边。音乐里,处处是冰雪难封的生命张力,是黑土地里冒出的饱满丰盈。
没有白山黑水,乡情似乎无处安放,没有白山黑水孕育的歌,乡恋似乎无从表达。那么,从现在开始,借由乡音,回到东北。
瑞鸣新专辑
《中国音乐地图之听见东北》HQ
将于2月26日
在瑞鸣官方微店、京东同步上线
敬请期待!
文中音乐月牙五更 Crescent Moon of Five Night Watches来自瑞鸣音乐最新专辑《中国音乐地图之听见东北》。“月牙五更”是流传于东北地区的汉族小调,因唱词为“五更体”,且每“更”中必有“月牙”而得名。这首音乐旋律流畅,节奏明快,深受人们喜爱,随时代发展,“月牙五更”被多次改编,广为传唱。伴奏乐器齐上阵,热热闹闹,欢欢喜喜,奏出黑土地上的豪爽劲儿。二人歌声嘹亮,相应相和,口里虽唱着才子佳人相思流泪,却无离愁别绪之悲苦,反而心中热情爽朗丝毫不减。一二三四五更月,月下故事有悲欢,这歌声唱出了东北大地上粗犷顽强的生命活力。
《中国音乐地图》
听见东北
来源:瑞鸣中国音乐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