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超声发射声束是宽带信号,不是纯频率波,包含好多频率的信号。声束在组织中传播工程中,高频信号衰减的快,低频信号衰减的慢,反射回来的声波也发生了频移,频移量级在0.1MHZ至几个MHz。
多普勒频移公式:
工程实现方法:
超声发射声束是宽带信号,不是纯频率波,包含好多频率的信号。声束在组织中传播工程中,高频信号衰减的快,低频信号衰减的慢,反射回来的声波也发生了频移,频移量级在0.1MHZ至几个MHz。
那么在组织中频移会影响到遇到血流后的频移吗?咱们以1m/s流速的血流为例,带入公式。
声束在一处1m/s血流上产生的频移仅仅是6.5Khz,对比于组织中传播所致的自发频移,肯定是受到很大影响,也就没办法测量血流流速。如何排除组织自发频移呢?
我们在同一位置,发射重复脉冲,在感兴趣深度记录回波强度,如上图坐标;如果特定位置没有血流,那么该位置回波 强度相同;
工程实践中,重复次数称为:慢时间;沿着深度声束传播称为快时间。如果特定深度有血流,比如上图快时间位置有血流,那么该回波点强度有变化,各回波信号沿着重复次数是一个震荡信号。该震荡信号有自己的频率,且正比于血流速度。这里我们没有计算发射与接受的频移差,而是观察特定深度回波信号强度有没有变化,通过自相关多普勒算法,计算出血流速度。
脉冲重复频率是我们在同一位置,间隔多长时间发射下一次脉冲。
PRT越大,留给血流足够的时间产生回波信号的差异,也就越容易检测出血流的变化。怎么理解呢?如上图,特定深度位置血流速度可视为一致。对于较慢血流,两次检测时间长,这样两次检测回波差异才能越大。也不能太大,太大就可能测到下一个波长的回波。脉冲重复频率(PRF)必须大于多普勒频移(fd)的2倍,即PRF > 2fd,这个条件称为尼奎斯特频率极限12。如果多普勒频移超过这一极限,脉冲多普勒所测量的频率就会出现大小和方向的伪差,即频率失真或频谱混叠。
要重复发射多少次呢,重复次数越大,对慢速血流越敏感,但会降低帧频。
总结一下,在具体的工程实现方法中,不管是彩色多普勒、频谱多普勒,还是能量多普勒,都会在同一位置多次发射脉冲,并沿着慢时间的方向分析数据。
组织的信号不变好理解,为什么变化缓慢(低频)。那是要排除组织运动或血管壁的运动。
为了排除组织信号,增加滤波器,主要是血管壁组织,也就是壁滤波器。工程学上也叫高通滤波器,就是滤除低频,保留高频。
举例,上图为手指血流对比图。改变壁滤波有什么效应呢?1.去除噪声信号; 2.提高壁滤波时,改善血流外溢效果;3.壁滤波低时,整个血流看上去暗淡,感觉血流流速比较低。 提高壁滤波,血流颜色更加鲜明,感觉流速高,为什么会这样呢?工程实现上,怎么展现血流?
血流图就是展示滤除组织或低频信号后的信号。如上图血流信号。如果把阴影下面积用颜色来展示,该模式就是能量多普勒。能量多普勒(Energy Doppler)是一种超声成像技术,主要用于检测血流信号。它通过检测返回的多普勒信号的能量强度,而不是频移信号,来显示血流信息。因此,壁滤波器设置高,剩余红细胞总体频率范围变少,总体能量小,颜色变暗。
从另一方面看,信号频率的平均值(重心位置)对应于信号的速度。壁滤波设置高,剩余高频范围越多,重心位置约大,用颜色展示模式,就是彩色多普勒颜色越深。
B超与多普勒发射脉冲波形是一样的吗?答案是不同的,为什么不发射同一波形呢?下面详细讲解一下。
如上图,Bmode是发射脉冲是一短波,其功率通宽,根据傅里叶公式,任何曲线都可以用频率公式表示,曲线越不靠短,或约不像一个规律波形,就需要越多的频率表示。因此,1.BMode脉冲频带宽。空间分辨率极好,但速度分辨率很差。2。彩色多普勒模式的发射脉冲,一般包含3-5各周期。3. PW模式,脉冲包含8-16个周期,速度分辨率好。
彩色多普勒调节参数,通过调节彩色增益、速度范围、彩色基线、滤波和帧率等参数,可以优化彩色多普勒图像的质量。为什么降低频率,彩色取样框约饱满?
1.降低发射频率会导致彩色取样框显得更饱满的原因在于,发射频率的降低会减少多普勒信号的频率范围,从而使得更多的血流信息被包含在取样框内,使得取样框显得更饱满。
2.)降低发射频率计算流速的公式是V=fdC/2f0COSθ,即发射超声频率f0与检测速度V成反比,因此减低发射频率,就可提高检测速度的能力。
来源:科学从未如此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