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山东财经大学教授、山东省数字经济轻量智算与可视化重点实验室主任刘慧主持的圆桌论坛环节,山东省艺术研究院院长林凡军,山东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产业委员会理事孙丽君,北京清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郎清平,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副总编辑、技术总监宋耀,围绕科技赋能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管悦 史安琪 郭辰昊
11月28日下午,“深改在山东——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暨“智驱未来 拥抱变革”齐鲁壹点十周年战略发布活动举行。
在山东财经大学教授、山东省数字经济轻量智算与可视化重点实验室主任刘慧主持的圆桌论坛环节,山东省艺术研究院院长林凡军,山东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产业委员会理事孙丽君,北京清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郎清平,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副总编辑、技术总监宋耀,围绕科技赋能智媒创新与文化新业态这一话题展开探讨。
智媒发展势头强劲
技术革新成突破瓶颈之钥
刘慧提到,2022年5月,《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明确,到“十四五”时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
到2035年,建成物理分布、逻辑关联、快速链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点集成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中华文化全景呈现,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活动中,刘慧就当下智媒行业发展及未来创新突破点同与会嘉宾展开交流。
山东省艺术研究院院长林凡军认为,智能属于新概念,或还未到瓶颈期。“如今媒体发展的最大趋势是更加回归其传播本质,如信息的传递、信息的采集、信息的加工。”林凡军表示,值得思考的是,传统媒体现在怎么保持其权威性,在去中心化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发展进程当中,权威性与其传播能力,两个诉求该如何达到平衡?“我们提出智媒这个概念,更重要的是把智媒放在一个更广阔的数字化背景下重新定义。”林凡军认为。
山东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产业委员会理事孙丽君介绍,智媒的定义从字面角度理解,其实就是智慧型的媒体,所以其本身就是奔着对传统媒体的突破而来。孙丽君认为,现在就说智媒已经到了瓶颈期还为时过早,恰恰相反,智媒才处于刚刚要大发展的时期。对于智媒的突破和发展问题,孙丽君认为,它和读者或观众间的交互性,它的内容生产方式以及底层逻辑都是不一样的。如何把智媒原有的技术特点发挥大,这才是智媒的突破。
圆桌论坛上,孙丽君提出,在变动的时代里如何抓住不变的东西会是一个突破点。“因为每个人都希望世界在变动的同时,能够保留住原以为的坚实的东西,我觉得这是智媒行业发展里面目前需要强调的重点。”孙丽君说。
北京清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郎清平表示,如果原来有天花板的话,智媒则让天花板拓宽至无限高。在智媒时代下,齐鲁壹点下载量超过1.05亿,但在传统纸媒媒体时代是不容易实现的。业务也可以综合性发展,在经济社会民生发展方面,由过去仅仅是提供资讯,延伸到提供更多的智慧化服务。
近年来,齐鲁壹点的媒体属性已经从内容的生产和传播延伸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业务层面。“智媒给媒体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郎清平表示。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副总编辑、技术总监宋耀表示,2019年7月,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智媒矩阵”战略发布,以齐鲁壹点为核心的智能化生产平台、以齐鲁智云为核心的智能化大数据应用平台、以壹点智库为核心的智慧化资源整合平台,成为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融合转型的重要战略阵地。“在整个山东应该算是起步转型做智媒比较早的媒体。”宋耀说。
宋耀表示,近年来,齐鲁壹点把人工智能、大数据、元宇宙、大模型等新技术已全面应用于内容生产、分发、接收、反馈、风控等各个环节中。“若说智媒的发展遇到了瓶颈,我觉得更多体现在技术发展方面,在行业具体落地应用过程方面。”宋耀称,或许智媒到了某一阶段后,它需要一个生根的时间,“浅层次的果实可能都摘完了,需要到更深层次、更高领域去结合了。”
对于智媒未来的突破创新点,宋耀称,智能体或是一个很好的销售点,现在也正着力去打造智能体。他希望把这种大模型作为底层的基础设施和数据能力。“在未来,更多的是利用大模型的能力、底层的数据去打造一个个智能体与内容生产结合、与媒体经营结合,然后在一个个细分的领域上实现更大的突破。”宋耀表示。
向“新”而行逐“数”升级
媒体按下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快进键”
刘慧认为,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媒体与数字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与国家战略紧密相连,共同塑造着国家的未来图景。
那么,主流媒体进军数字文化产业有哪些优势?从全国来看,数字文化产业的商业化路径有哪些?论坛上,与会嘉宾就媒体如何切入数字文化产业,加快融入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促进文化高质量发展继续展开交流。
“数字化打破了原有传统行业边界,不仅重新定义了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也扩展了文化的表现形式与传播路径,这也意味着媒体需要跳脱传统的固有定义。”山东省艺术研究院院长林凡军认为,以齐鲁文化大模型为例,当山东文化搭上了人工智能发展的快车,对于推进山东文化数字化建设,具有战略价值。山东作为文化资源大省,近年来,虽然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上做了大量工作,但是要想建设成文化强省,发展人工智能是必然的选择。
在林凡军看来,发展数字文化产业,首先要推动文化资源进行数据转化。通过数字采集、存储、展示、传播等技术,让数字技术赋予文化资源数字化特征。其次,在推动数字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文化价值导向。倡导企业,特别是国有文化企业作为主力军,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算法推荐,让技术赋能优质数字文化产品引领社会风尚。
山东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产业委员会理事孙丽君同样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算法推荐方面出发,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自媒体算法推荐中的现状和问题。“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算法推荐系统在信息分发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孙丽君介绍,在自媒体平台上,算法推荐系统广泛应用于新闻、视频、社交媒体等内容分发中,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和用户体验。在数字文化时代,主流媒体必须充分利用算法推荐的技术优势不断提升智能化水平。以主流价值观引导平台媒体的健康发展,以平台媒体扩展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平台,在融合共赢中实现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
“伴随着数字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数字基建文化基建仍处于起步阶段。”孙丽君表示,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赋能文化资源数字化发展。未来应针对数字文化产业生态系统的特征与结构重点发力,夯实数字文化产业根基。促进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助力数字化转型成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北京清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郎清平则从案例和应用方面,表达了数据如何赋能媒体业态创新,创新内容多元表达。郎清平以数字人的应用为例,基于古籍文献和数字技术,打造出既可以动捕实时驱动的数字人,又可以制作影视级动画的数字人,让跨越时空而来的苏轼、苏格拉底等历史文化名人与当代读者进行智慧展开对话。不仅使历史文化名人生机勃勃、融入现实,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传承,也有助于公众全面、深入地理解和认知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元宇宙的浪潮下,博物馆已成为新技术的创新乐园,通过AI、XR等技术对文物1:1还原,并配合多媒体形式在手机或XR眼镜等终端屏幕上全方位、多角度、更清晰地展示已出土文物信息。”郎清平说,元宇宙作为一种新兴的虚拟世界构建技术,既能实现人与历史的时空交融,又能通过沉浸式互动教学和个性化导览体验,让观众更加具象地了解文物和历史故事。“未来,随着大模型、元宇宙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会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提供无限的新可能。”
在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副总编辑、技术总监宋耀看来,媒体的下一步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密不可分。“在数字文化的发展浪潮中,媒体转型数字文化产业赛道具有多种优势。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的发展历程来看,首先是技术优势。在智慧媒体建设过程中,团队在自然语言、图片、视频、语音、文本等多个领域具备自主可控的底层技术。”宋耀介绍,第二个优势是数据优势,今年开始通过数据库技术实现了整个大众报业集团旗下所有媒体稿件、用户、数据的归集,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为集团数智化转型奠定基础。人才优势也是重要一环,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近年来打造了一支八十余人的核心技术团队,涵盖了产品设计到前端后台、大数据算法等各个领域的技术人才,把互联网最前沿的技术搬到媒体行业中来,让技术赋能内容生产、助力媒体经营、引领融合转型。
如今,数字技术深度嵌入文化生产、展示、传播、服务和消费的全过程,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创新可能。数字化不仅仅是文化产业的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全新的内容生产方式。未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将继续发挥主流媒体价值,以浩瀚的齐鲁文化为依托,推进山东文化数字化建设,助力优秀齐鲁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建设现代化文化强省作出贡献。
来源: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