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为了厚植雷锋精神,汇聚志愿力量,深度对话大连市沙河口区光祥志愿服务联合会秘书长张新,探寻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传承密码。深耕公益十二载的张新,以"播种希望的火种"为人生信条,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志愿服务的新时代价值。
(通讯员 孙世庆)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为了厚植雷锋精神,汇聚志愿力量,深度对话大连市沙河口区光祥志愿服务联合会秘书长张新,探寻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传承密码。深耕公益十二载的张新,以"播种希望的火种"为人生信条,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志愿服务的新时代价值。
张新,大连市沙河口区光祥志愿服务联合会秘书长,2013年加入希望工程成为一名志愿者,深耕公益领域12年。她牵头组织上千场公益活动,邀请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李光祥将军走进机关、学校、社区宣讲雷锋精神,致力于在青少年中播撒雷锋精神的种子,推动志愿服务融入社会文明建设。
十二年坚守,播撒雷锋精神的星火。2013年加入希望工程的张新,已带领团队开展公益活动超千场。她创新打造“雷锋精神流动课堂”,邀请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李光祥将军走进机关、校园、社区开展巡回宣讲500余场,覆盖受众超10万人次。“我们要让雷锋精神在青少年心中扎根发芽。”张新表示,通过组织中小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山区助学等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领悟“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真谛,目前已培育出300余支“雷锋少年先锋队”。雷锋精神的当代价值是激发社会责任感的永恒动力,今后将继续系列化的组织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引导他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在实践中理解“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内涵,形成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价值观。
山间传书香,见证雷锋精神的双向传递。在贵州某偏远山区的一次捐书活动中,张新至今难忘孩子们捧着图书时的眼神:“那是对知识的渴求,更是对未来的憧憬,这场跨越山海的书香传递,让她深刻认识到志愿服务不仅是物质援助,更是精神价值的接力。”张新表示,当志愿者们看到受助者因我们的帮助而发生改变时,那种获得感是金钱无法衡量的,这种双向奔赴的感动,成为她持续前行的动力源泉。志愿服务的双向赋能不仅是给予物质帮扶,更是传递希望与梦想的桥梁。她在山区捐书活动中目睹孩子们的眼神变化,深刻体会到精神层面的关怀对社会发展的深远意义。
觅破局之道,构建志愿服务新生态。面对资金筹措、志愿者管理、政策支持等现实挑战,光祥团队建立起“政社企联动”工作机制,成功引入企业冠名赞助20余项公益项目。针对当前志愿服务存在的认知偏差,张新呼吁建立常态化宣传机制:“要用‘小善举大温暖’的故事增强公众认同感。”对于未来发展,张新提出三点建议:“完善志愿服务保险制度、建立志愿者星级认证体系、开发数字化志愿服务平台,推动志愿服务向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方向升级。”
采访结束时,张新办公室墙上“让爱托起明天的太阳,30年滴水成河,30年聚沙成塔,希望始终在延续”的标语格外醒目。从组织大学生为独居老人配送物资,到策划“城市萤火虫”夜间巡逻项目,这位“公益老兵”始终在创新中传承雷锋精神。正如她所言:“每个人都是社会文明的细胞,当我们把志愿服务变成生活习惯,雷锋精神就能真正融入城市的血脉。”在这个春意盎然的时节,无数个“张新”正以实际行动,让新时代的雷锋故事在美丽的滨城大连不断续写。
大连市媒体求助维权热线请联系晋主任:13904286277(微信同号)
如有侵权及职业道德监督电话请联系北极海新闻:13478671922(微信同号)
疑难复杂案件研讨中心法律热线:辽宁青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玉强15898195532
企业家权益保障中心法律热线:辽宁青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于晓荷 15524682485
本头条号音频、视频及活动图文信息报道系「北极海新闻」独家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匿名转载。本平台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来源:无线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