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爱人》带火的这种人格,为什么人人都想远离?

360影视 2024-11-29 10:56 3

摘要:作为杨子的妻子,黄圣依在节目出场时说:“这是我想离婚的第三年,他觉得自己非常有权威性,对待我有一种长者、父亲的角色,希望我能够按照他的指令行事……”

综艺节目《再见爱人》第四季剧照

取悦他人实际是剥夺了我们进行自我关照、维持身心健康的能力和权利。

撰文 | 石悦欣

编辑 | 沈佳音

《看天下》杂志原创出品

“我身边就有NPD!”

“NPD比PUA还可怕!”

“才明白什么是PUA,就来了一个NPD。”

随着综艺节目《再见爱人》第四季的热播,嘉宾杨子在节目中贡献了无数让网友直呼“可怕”“窒息”的发言。

“圣依(女星黄圣依)一思考,老天就发笑。”

“如果她能成全我一些,那么就按照我的时差来调整调整,改变会使我很痛苦。”

“我说的话就是命令,我对你的商议就是通 知。”

作为杨子的妻子,黄圣依在节目出场时说:“这是我想离婚的第三年,他觉得自己非常有权威性,对待我有一种长者、父亲的角色,希望我能够按照他的指令行事……”

很快,杨子就被全网热评为“懂王”“爹味十足”,也成了本轮NPD爆火的“导火索”。由此,无数网友分享了自己身边的NPD,控诉自己受到的伤害,一个巨大的“NPD受害者联盟”在互联网诞生 了。

另一档综艺节目《花儿与少年》第六季,嘉宾周雨彤的言行被网友确诊为NPD;明星黄磊的厨艺往事和“好为人师”的特质也被网友判定为NPD。

豆瓣“自恋型人格障碍”小组中有超过2.5万名成员。发言的人大多都在描述身边人的特征,希望得到鉴定。

“理所当然把朋友当垃圾桶的人,是NPD吗”“NPD这么不在意隐私边界吗”……也有人在小组中求助——“放不下NPD该怎么办”“和NPD沟通后如何平复情绪”……

一时间,NPD成为亲密关系中的“吸血鬼”,网友纷纷喊着“快跑”。但当“赛博问诊”横行,非理性的攻击、言论就会演变为互联网上一场有点偏激的“幸存者讨伐”。

一个人的只言片语不能作为确诊“人格障碍”的完全依据。

什么是真正的NPD、如何同这个群体相处、如何在被其伤害后自救、为什么现在人们热衷于为他人“贴标签”……

带着这些问题,《看天下》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杨紫嫣展开了对 话。

《看天下》:近期关于NPD的讨论度居高不下,网友们口中的NPD和真正的NPD是一回事吗?

杨紫嫣:当然不是。网友的讨论,很多时候是基于他人的外在表现,更像是贴标签,甚至是一种过度贴标签的行为。NPD是一种人格障碍,可以理解为一种精神疾病,需要临床诊断,实际诊断率并不高。

自恋人格同自恋型人格障碍有本质区别。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或者公众人物的行为、言谈举止判断TA是一个自恋的人,或者具有明显的自恋人格,但无法确诊其为NPD。

《看天下》:NPD的诊断标准是怎样的?确诊难度如何?

杨紫嫣:《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中,NPD 的临床诊断标准一共有 9 条,患者需要符合其中至少5条标准才可能会被确诊。同时,患者还需从成年早期起,普遍地、长期地,而非在特定情形下显示出这些特征,才可以被诊断为NPD。

虽然有诊断标准,但确诊仍有一定难度。一方面,NPD有一些亚型,分为显性和隐性,DSM-5主要针对显性自恋,而隐性自恋更多体现为内心脆弱和敏感,其诊断难度更高。另一方面,NPD往往会伴随一些并发症,如表演型人格障碍、反社会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还有抑郁症、焦虑症等情绪障碍,继而可能会伴随一定的躯体化表现。所以,就诊时可能会将NPD诊断为其他人格障碍或情绪障 碍。

《看天下》:NPD的成因是什么?什么样的人更容易患NPD?

杨紫嫣:自恋人格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

我们团队之前的一项研究显示,在自恋人格中,一方面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但不是特别多,很大程度由后天环境塑造。如果一个孩子在充满过度夸赞、溺爱的环境中长大,会逐渐变得过度自信和过度自我夸大。如果家庭中对孩子的关爱、情感不足,孩子只能通过自己爱自己、自我保护形成补偿反应,久而久之也会过度自爱,形成自恋。

预防NPD可以从环境因素入手,比如在家庭教养中进行早期干预,形成积极健康的教育模式,在给予孩子积极反馈时注意不要“无条件”夸赞、溺爱,让孩子形成积极但相对客观的自我概念。

《看天下》:你在做研究和同临床医师交流的过程中,发现NPD患者有哪些不为他人所知的特质?NPD和真正的NPD是一回事吗?

杨紫嫣:在同医院的交流中,我发现很矛盾的是,很少有NPD患者觉得自己有问题,那为什么他们还会去看病呢?

其实是他们的行为对身边的人产生了很大的危害,尤其体现为在亲密关系中出现问题。很多案例表明,NPD患者寻求帮助,并非觉得自己有问题,而是伴侣要求他们寻求帮助和治疗。比如《再见爱人》第四季这档综艺节目很典型,直接向观众呈现名人的亲密关系。因此需要身边的人引导他们发现、认识问题,但是不要将出发点设定为“改变自己”而是“改善关 系”。

《看天下》:DSM-5中提到的自大等,实际上也是人性的一部分,它们可以作为诊断标准,和我们理解中的人性特点有什么区别吗?

杨紫嫣:确实是人性的一部分,人类普遍都有一些基本动机,比如积极地看待自己。我们通常认为自信是好的,这也是人性中自我接纳、喜欢自己的体现,有利于自我发展,也有利于人际关系。但是NPD患者的自信就是“过了”,甚至“严重过了”,极度自大、以自我为中心,就会对身边的人造成伤害。

《看天下》:在你的观察和研究中,近年来NPD的提及率和流行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杨紫嫣:肯定是越来越多的。

首先,真人秀和名人效应,也的确有研究发现名人往往比普通人具有更高的自恋人格。我们先排除是否有剧本的嫌疑,我们从节目中可以直接观察到名人在生活中的表现,人格特征被放大,被观众探讨和普及。

其次,人们越来越愿意“贴标签”,这背后的动机可能是人们愿意寻找同类归属,或者寻求自我独特。当“贴标签”的行为变多,提及率和关注度也会上升。

最后,从心理学研究角度看,无论东西方,人们的自恋水平的确在上升。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价值观的变化都是影响因素。现在人们变得越来越个人主义、关注自我,自我觉察度变高了。

《看天下》:所以人们才会很敏锐地感知到关系中的不舒服。NPD被热议后,另一个声音是“我们要远离这样的人”,你怎么看待这种观点?

杨紫嫣:从心理专业的角度讲,我们还是要保护自己,在可以避免的情况下,不要过多陷入不健康的关系。

起初,NPD都会表现出非常优秀且积极的一面,这是很吸引人的。随着深入接触,人们会发现那并非NPD真实的自我。如果和NPD建立亲密关系,自己很可能会成为这段关系的受害者。如果形成了亲密关系,并且这段关系和自身受到伤害,就要想办法缓解或改善。

来源:Vista看天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