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嗨哟,朋友们!探索汉字的时间来喽!今天写的是“谡”字,不是个能一下子就弄明白的字,一起来学学吧。
嗨哟,朋友们!探索汉字的时间来喽!今天写的是“谡”字,不是个能一下子就弄明白的字,一起来学学吧。
造字本义:
谡字是由“言”和“畟”组成,“言”代表说话,而“畟”即“稷”的省略,稻麦黍菽等谷物,表示祭祀祝祷,并分撒五谷。
结合起来,谡字sù的造字本义是指:古代丧礼中的一个仪式,主祭者代替死者受祭,受祭后站起来向空中抛撒五谷稻米,死者的后人则以竹蓝或衣兜承接空中落下的粮食,象征已逝先人的赐予和保佑。
说文解字:
许慎《说文解字》的原文:
“谡,起也。从言,素声。” ——《说文解字》
这里的“起”指的是“站起来”的意思,而“从言,素声”则说明“谡”字是由“言”部首和“素”字的声旁组成。
在古汉语中,“起”字不仅仅有“站起来”的意思,还有“开始”、“发生”的含义。因此,“谡”字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一种动作的开始,或者是一种状态的改变,即从坐或躺的状态变为站立的状态。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中,对“谡”字的解释引用了《尔雅·释言》中的解释:“起也。”这里,“起”字表达的是站起来、起身的意思。
《礼记·祭统》中的“尸谡君与卿四人餕”,这里的“尸谡”指的是在祭祀仪式中,代表死者受祭的人站起来。
康熙字典还提到了“謖然”这一词组,解释为“翕斂貌”,即收缩、聚合的样子。这一解释虽然与“站起来”的基本含义有所不同,但展示了“谡”字在与其他字词组合时可能产生的引申含义。
《字彙補》中的描述:“謖謖,峻挺貌。”这里将“謖謖”形容为像劲松在风中挺立的样子,强调了其峻峭、挺拔的特质。
读音:
“谡字的读音为sù,与“速”字同音,《正韵》里对谡字的注音为“山六切,音速”。你能打出“谡”字吗?赶快用你的输入法输入su找到“谡”字在评论区发给我哦!现学现用,印象更深刻!”
含义用法:
① 起立、起来:“谡”这个字最基本的含义就是“起立”或“起来”。比如在古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尸谡”这个词,指的是代表死者受祭的人站起来。
这个场景可能在古代的祭祀活动中出现,当人们在祭祀仪式中,需要有人扮演死者的角色,这时就需要“谡”这个动作,即站起来,以示对死者的尊重和纪念。
② 肃敬的样子:“谡”字还用来形容一种肃敬的样子。 比如在《后汉书·蔡邕传》中提到的“公子謖然斂袂而興”,这里的“謖然”就是用来形容公子起身时那种庄重而恭敬的神态。
③ 峻挺貌:,“谡”字还有峻挺的意思。比如在《世说新语》中提到的“世目李元禮,謖謖如勁松下風”,
这里的“謖謖”形容的是李元禮那种如同劲松在风中挺立的峻挺姿态。想象一下,一棵松树在风中屹立不倒,那种坚韧和挺拔,就是“谡”字所要表达的峻挺之美。
来源:訫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