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实际上,眼球出现白色不一定是白内障的表现,也可能是结膜炎、巩膜炎、结膜下出血、泪腺堵塞、眼部过敏等不同的眼病或症状导致。之所以大家会有这样的误解,完全来源于对白内障的认识误区。
“医生,我眼睛里长了个小白点……是不是白内障啊?”几乎所有的眼科医生,都曾遇到过这样的提问。
实际上,眼球出现白色不一定是白内障的表现,也可能是结膜炎、巩膜炎、结膜下出血、泪腺堵塞、眼部过敏等不同的眼病或症状导致。之所以大家会有这样的误解,完全来源于对白内障的认识误区。误区一:白内障就是“眼睛变白”
临床上尽管白内障命名用到了“白”字,但并不一定是白的,白内障影响的这个部位:晶状体。
晶状体是眼屈光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进入眼内的光线,需通过晶状体的折射,准确到达视网膜上,我们才能看清楚物体。
白内障的发生,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晶状体内部开始慢慢变得浑浊,从透明变成白色。如果是轻度的白内障的话,从外观上看不出来异常,也并不是白色的。如果是重度白内障的话,尤其是晶状体浑浊已经发白,那么从瞳孔区是可以看到呈现白色的。误区二:白内障就是老年人“专属”
前面提到,白内障是机体老化的一种表现,就像到了一定年纪,头发会变白一样,是不可避免的。不过,白内障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比如,一些婴幼儿的先天性白内障可能与遗传、宫内感染有关。一些眼部创伤导致的外伤性白内障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一些代谢相关性疾病会引起或加速白内障的发生发展,比如1型或2型糖尿病。一些眼内炎症反应,高度近视等,均会加速白内障的进程。误区三:白内障看症状就能发现
白内障虽是全球头号的致盲性眼病,但它却不同于其他眼病,大多数情况下,并没有明显的表面异常,也没有强烈的眼痛,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缓慢发展的,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目前也有年轻化的趋势。但是,不管是年轻还是年长,都应结合以下常见症状和详细的眼科检查来综合评估:
视力减退、持续性视物模糊;
对光度、色彩的敏感度亦会降低;
单眼复视或多视症,夜间仰望星空,可能看到几个月亮;
近视度数加深,需要经常频繁更换眼镜或表现为原有老花眼消失。
误区四:滴眼药水就能治好白内障
得了白内障,很多人寄希望于打针、吃药,或者某某眼药水,但事实上,药物治疗白内障,并无明确效果。目前国内外白内障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手术,白内障手术技术已经十分完善,一台手术十分钟左右即可完成,是眼科常见的临床手术。而且,基于如今的医学技术,白内障手术宜早不宜迟,等白内障发展到成熟期再手术,不仅会增加手术难度,也会增加手术风险,影响治疗效果。误区五:人工晶体就选贵的好
白内障手术时,先要摘除患病的晶体,再移植入人工晶体。但是,人工晶体并非越贵越好,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常见的晶体类型主要有:
01-单焦点人工晶体
只有一个焦点,植入后可以看远或看近,可以满足日常用眼需求,但远近不可兼得,需要根据情况佩戴老花镜或近视镜,适合对视力要求不高的中老年人。
02-多焦点人工晶体
主要分为双焦点人工晶体、三焦点人工晶体以及连续视程人工晶体。选择合适的多焦点人工晶体,不仅能治疗白内障,还可以一体化解决老花、近视、散光等一系列眼部问题,实现彻底脱镜。适合眼部条件良好(无严重眼底病和或角膜病变等),视觉质量要求高,需要精细视觉工作的职业人群。双焦点人工晶体
在近和远两个焦点看得更清晰,近距离用眼如看书、用手机,远距离用眼如开车、进行户外活动等。
三焦点人工晶体
在近、中、远三个焦点看得更清晰,除了近距离和远距离,它还可以满足使用者中等距离的用眼需求,如打麻将等活动。
连续视程人工晶体
模拟人眼的调节功能,可以帮助人眼在近、中、远三个焦点连续且清晰地看清事物,适合于平时有打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习惯的使用者。
03-散光人工晶体
主要解决患者术前有较高的角膜规则散光,适合既有散光度数,又想拥有良好术后视力的白内障患者。国采惠民 高端人工晶体可望可及
目前,厦门眼科中心已攘括市面上所有的人工晶体种类,依托屈光性人工晶状体测量计算中心的品牌优势,可做到根据患者的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用眼习惯以及特殊需求量眼定“晶”。而且随着国家集采政策的落地实施,用于治疗白内障的人工晶体纳入国家集采范围,多款功能性人工晶体价格大幅下降,老花眼与屈光白内障患者将用更少的价格,做更高端的晶体,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同时,医院还积极推行白内障日间手术模式,即患者当日入院、当日手术、当日出院(特殊病情需要延长住院时间的,最多不超过48小时)。在保障手术质量安全的前提下,高效就医流程,节省更多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带来了更好的手术体验。来源:健康生活推荐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