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喻佳俊有什么故事?

摘要:这位正在与种子打交道的人、不是农业工作者,而是北京市怀柔区第二小学的科学教师喻佳俊。这是为了便于研究,自己用家里空闲的场地做了一个种植花园,平时我自己会在这里做育种研究,同时我们的孩子(学生)也喜欢到自己的家里来,平时自己就会让他们来做一些记录和观察;这边因为

喻佳俊,北京市怀柔区教科研中心教研员;北京市怀柔区第二小学的科学教师、科技辅导员。

这位正在与种子打交道的人、不是农业工作者,而是北京市怀柔区第二小学的科学教师喻佳俊。这是为了便于研究,自己用家里空闲的场地做了一个种植花园,平时我自己会在这里做育种研究,同时我们的孩子(学生)也喜欢到自己的家里来,平时自己就会让他们来做一些记录和观察;这边因为阳光比较好,所以做了一些木本植物的研究。从教十五年,喻佳俊利用当地特色的自然环境、带领千余名小学生完成《潮白河断流研究》、《怀柔水库乌类资源调查与研究》,《生态捕虫装置的调查与研究》等上万个研究项目,在他们心中点燃了科学的梦想,2021年、喻佳俊当选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科学教育,特别是小学科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是一个进入小学以后,学生进入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学启蒙期,如果在这个时候、我们给孩子展开一扇新的科学的大门,将会为孩子们展开一个完全不同的研究的神秘的领域,把孩子们引到科学研究的活动中,所以自己认为科学老师肩上的重任是非常重的,而且责任非常深远。那么喻佳俊是如何走上科学教育之路的,为了点燃孩子们心中的科学梦想,她又经历了哪些不为人知的耕耘与艰辛呢,小学科学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课之一,然而由于师资所限、有些学校没有专任教师,一般由综合能力较强的理科教师兼任。2002年,为了鼓励科学教师的专业培养,北京市开始在师范大学设立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喻佳俊和科学教育的缘分就来自于此,2006年、喻佳俊从首都师范大学小学科学教育专业毕业,成为了北京市第一批小学科学教育的专职教师,当时的喻佳俊没有留在市区的学校,而是选择回到大山、她的出生地北京市怀柔区,希望能够为远郊区的孩子们带去科学的梦想,而她即将上任的学校、是怀柔区深山里的长哨营满族乡中心小学。当时最主要的困难,就是当时特别寒冷,自己曾经在那里做了坚持一个月的测量,平均气温达到零下20摄氏度以下,当时双手双脚全都是冻疮,之前没有预设到有那么多的困难,在生活上、工作上,包括交流、沟通等等很多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当时其实也想过放弃,但是每当自己走上课堂的时候,发现孩子们一双双渴望的眼睛,而且他们对于科学学习真的非常喜欢和热爱的时候、就一次次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信心。虽然接受过四年的专业学习,但是初出茅庐、喻佳俊的科学课并不顺利,一堂讲授磁铁的原理课、本以为拿着磁铁道具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然而学生们面面相觑的表现、让她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这磁铁、孩子在生活中接触得不是很多吗,所以自己就想给他们磁铁、让他们自己玩玩,我一说、这磁铁的性质不就知道了吗,可是自己一上课发现、孩子好像不是这么回事儿,后来自己就很自责,自己想是不是应该有一些引导,那这个引导、引导到什么程度,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到什么程度。喻佳俊开始思考、如何把一堂课上得生动有趣,她逐渐发现枯燥的科学语言描述千百遍、不如一次亲手操作的小实验。自己就找了很多资料,然后研究教参、研究课标,通常有一个想法以后、还想跟办公室同事交流,结果发现人家都下班走了、天都黑了,然后后来我们形成了一套相对认为比较满意的方案,给学生一块包裹的磁铁、而且不告诉他 这是磁铁,然后学生进行实验、他发现它能吸铁,这个性质是磁铁所具有的,又发现两端吸引的物体多、说明它两端的磁性强,那我们就管它叫磁极,在这样慢慢建立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孩子的眼睛一下就亮了,兴趣也提高了,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自主性,探究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吸取了教训和经验,喻佳俊开始在实践操作上狠下功夫,每堂科学课、她都尽全力备课,找到最直观、最容易让孩子们理解的办法。作为科学老师、作为一名老师来说,最大的幸福和最大的收获就莫过于孩子们的喜欢,课堂上孩子们都是争先恐后地你说我说,这是自己觉得最大的满足、最大的幸福。日复一日,在喻佳俊的带领下,学校的科学学习氛围越来越浓,孩子们也主动向她提出疑问,激发了喻佳俊开始思考如何用更加丰富多样的方式培养求知若渴的孩子们。由于学校建设在大山里,这里的自然环境使喻佳俊受到启发,她开始带领学生我们走出课堂、把大自然变成探索科学的乐园。因为我们学校是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教育示范学校,所以机缘巧合就有一个机会、能够得到来自这个“神舟三号”的太空育种的种子后代,那自己想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吗,如果通过这样一个研究活动,孩子们能走进新的科学研究活动中、培养他们更多的研究能力,不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吗。太空育种,就是把种子送上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使种子产生变异,再把种子送回地面进行种植研究,即便没有上过太空、在自然环境中 种子也会发生类似的变异,但变异的速度是相当漫长的,而太空育种可以理解为地面上的加速变异、因此太空繁殖是安全的。身为全校唯一的科学教师,到底太空种子如何种植,课题研究如何开展,喻佳俊都需要从零开始学习。因为这是自己第一次带领孩子们进行研究,想着是不是能够借鉴普通的植物种子的种植方法,然后把它迁移到我们的太空育种的种子上来呢,然后让孩子体验整个的种植研究活动,让他们知道太空蔬菜、太空种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就是抱着这种让孩子体验、让孩子快乐这种想法,就开始做的。喻佳俊拿到的太空种子是经过多代培育后、性状稳定的种子,在多次向专业培育人员学习后、掌握了用普通种植方法培育太空种子的技巧,然而孩子们却是第一次尝试播种,到底能否结出果实、谁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在喻佳俊的指导下,孩子们种下种子、浇水施肥,每天放学都去观察植物生长的变化,最终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所有人都喜出望外。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我们种植的太空瓠子,因为每个瓠子长得都比他们还要高、大概有一米多长,都成为我们学校的这个热门的打卡地,孩子们都去参观、去拥抱那些大瓠子,很长时间都在吃瓠子,都吃不完的。初次的“科研经历”的成功,让喻佳俊信心倍增,也让孩子们亲身体会了种植和研究的乐趣,她决定带领孩子们开展一个长期的研究项目、以此来培养他们做事的耐心、毅力和科学观察能力。潮白河是北京非常重要的一条河流,我们在带孩子去南山考察的时候、发现这个河出现了断流的情况,孩子们异口同声想知道、为什么会出现断流,然后能不能想办法让它再回到以前的样子,于是我们就产生了对这条河的研究的想法。对于这样的长期项目,喻佳俊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教怎么研究,却是先做学生们的思想工作。先询问孩子你有没有兴趣做我们这个研究,然后第二你要坚持、那么在这坚持过程中,因为时间确实很长、孩子有时候就会出现问题,我有困难我去不了,甚至有孩子说我想退出,这样的前提下、自己又联系了他们的家长,然后在家校这种协调的过程中、然后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按照计划,喻佳俊和孩子们每隔两周都要去潮白河的上、中、下游观测水位、流量的变化,以便推测潮白河的流量变化,然而学校并没有专业设备,给测量准确性带来了操作上的难题。当时我们不是把整个河流分成了三段,那么三段都有截流坝,那么截流坝在相应的水位时间长、它就会形成一个水痕,我们会比较水痕的变化、同时我们还想到了另外一个比较笨拙的方法,但是很实用的方法,就是用大的木棍去插到河底、然后看它这个水位,在枯水期的时候就不用这种方法了、因为它枯水非常明显,所以我们就直接用的是数水洼儿、水坑的方法,然后这样就形成了很鲜明的数据对比。然而,喻佳俊逐渐发现因为季节原因、仅用一年的时间很难推测断流的规律和成因,所以喻佳俊将研究时间增加至五年,由两批学生完成课题研究,最终结果显示、由于受到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因素,潮白河断流河段逐年增多、枯水年份有明显增长,喻佳俊将研究结果汇报给当地有关部门、并制定了保护措施,同时孩子们也深刻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就发现了很多垃圾,那么学生们就会自主地、就想到了我要把垃圾捡起来,通过自己的一个微小的活动、来保护潮白河,这才是真正的科学研究的价值所在。2011年、是喻佳俊在长哨营满族乡中心小学教书的第五年,由于长期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喻佳俊一直很消瘦,体力也衰退了不少,身体的状况迫使她不得不做出一次两难的抉择。当时自己的身体基本上已经瘦到了70斤,然后心率一直在每分钟120次左右,很担心说如果我以这样的身体再来带孩子做研究、是不是会影响到他们,所以还是做了这个艰难的决定。2011年9月,喻佳俊调任至怀柔区第二小学,兼顾教学的同时、她能够有时间治疗疾病,然而、新的环境意味着新的挑战。由于学校在怀柔城区,学生人数多、教学压力陡然增长,尽管如此、喻佳俊依然希望带领学生做科研活动,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科学兴趣小组成立了,谁想到事与愿违、报名参加的学生寥寥无几。城区学校、他们学生有更多的可供选择的这些条件和机会,为了吸引孩子们、自己做了很多努力,在学校里组织校内的各类科技竞赛活动,通过学校的科技节、向同学们展示我们科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所以现在进入我们社团的孩子特别多,由原来的10个发展到30个、50个,现在60个不止,导致我们现在社团因为太庞大、运行起来有点儿困难,就是叫痛并快乐着,但是还是快乐的多。宣传科学兴趣小组的同时,喻佳俊开始思考、在之前教学经验的基础之上,如何在科研活动中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孟安童是怀柔区第二小学的学生,在喻佳俊的课堂上、她经常提出各种角度的疑问,课下她也经常研究鸟类等自然科学内容,喻佳俊发现后、邀请她加入了科学兴趣小组。有一次她找到自己说、我在路边看到了一个绿色的网,她发现上面写着叫作捕蝇网,然后她想问、老师我能不能做一个这样的研究、像其它科学社团里、你以前给他们展示的这样,当时自己特别开心,因为像这样能够主动做课题研究、并且有自己想法的孩子特别少,但是对于自己来说心里也没底,所以自己首先去网上搜罗了大量的资料,同时自己也开始留意在我们怀柔的街道、公园等等这些生态的捕虫装置。生态捕虫主要分为物理和生物两种方式,根据害虫的生活习性、物理捕虫依靠光源,饵料和颜色等诱捕方式,首次尝试、孟安童选择用饵料加颜色制作捕虫装置,在喻佳俊的引导下、从调研,查资料到准备材料,每个步骤孟安童几乎是独立完成,然而制作过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制作捕虫装置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储虫箱,储虫箱的材料、大小、形状、安装位置等诸多因素,都决定了捕虫的效果。我们收集了大大小小很多种不同类型的饮料瓶,比如说从大到小、从高到矮、从深到浅,然后做了几次改进。可是,捕虫效果并不理想,孟安童发现安装储虫箱的位置偏高了一点儿、导致虫子无法进入储虫箱,更容易让进入的飞虫逃逸,于是她开始了反反复复的修改和测试过程。其实在整个过程中,主要是孟安童做主的,而自己是一个辅助的作用,只是问她你想到了什么、你想怎么解决、老师能够帮你做些什么,都是让孟安童自己来、在这个过程中想出问题,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我们再依据她的设想、进行了尝试。改进后的捕虫装置,终于起到了作用,2001年6月、经过层层比拼,孟安童的捕虫装置在北京市第二十一届中小学生金鹏科技论坛活动中获得小学组二等奖,受到了孟安童的影响、喻佳俊的科学兴趣小组有学生主动加入,科研范围也逐渐向生物、天文等方向拓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在科学兴趣小组找到了乐趣。十几年的工作,有过付出、也有过收获,但这只是代表过去,那么自己未来依然会坚守我的初心,带领我所热爱的孩子们、在我所热爱的科学领域进行研究,来培养孩子们对于科学的热爱,那么虽然自己不是科学家,但是自己在为国家培养未来的科学家、培养未来的科技工作者。

来源:铁面人解读历史人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