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场公益活动,聚焦科创人才培养!报名从速!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12 13:36 9

摘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创新街小学紧邻商代都城遗址,近百年来,学校秉持“丰富生活、彰显个性、培养兴趣、拓展知识、挖掘潜能”的教育理念、“创则兴,新则进”的办学理念,通过搭建多元化科技竞赛平台,助力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科技创新的理解;

2024年10月25日

河南中小学高质量发展现场会

迎来首秀

时隔一个月

2024年11月29日

第二届河南中小学高质量发展现场会

精彩亮相

两届盛会

引起热烈反响

参会校长、老师

无不期待下届现场会的盛况

看课堂如何“抽新芽”

听成长如何“拔节响”

…………

2025年的首场现场会

而今也悄然而至——

3月28日至29日

未来——“五重”视域下科创人才培养

第三届河南中小学高质量发展现场会

将在郑州举行

中原教育的春天

等你来添一抹最亮的绿

校助君

诚邀广大教育同人

齐聚郑州

共同走进

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创新街小学

共话“未来——‘五重’视域下科创人才培养”

未来——“五重”视域下科创人才培养

第三届河南中小学高质量发展现场会

通告

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创新街小学紧邻商代都城遗址,近百年来,学校秉持“丰富生活、彰显个性、培养兴趣、拓展知识、挖掘潜能”的教育理念、“创则兴,新则进”的办学理念,通过搭建多元化科技竞赛平台,助力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科技创新的理解;

始终将科学教育置于重要位置,不断加强优质课程资源供给力度,打造“1+N+1”教育模式,以满足每一位学生的独特需求。

多年来,学校办学成果丰硕,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3月28日至29日,以“未来——‘五重’视域下科创人才培养”为主题的第三届河南中小学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将在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创新街小学举行。届时,欢迎省内外教育同人齐聚郑州,感受学校科学教育成果,共话未来,探索“五重”视域下科创人才培养新路径。

会议地点

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创新街小学(郑州市管城回族区紫荆山路86号)

报到时间

3月28日上午

报到地点

瑞贝卡大酒店

会议日程

3月28日下午

迎宾展示

第三届河南中小学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开幕式

哈尔滨工业大学郑州研究院学术专题报告

校长报告

科学教育实践报告

“未来之声”学生音乐会

3月29日上午

科学跨学科公开课

专家主旨报告

闭幕式

与会专家

于维涛: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师工作与研究部主任,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国家级培训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专家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教育管理等。

主 办

教育时报社

中小学高质量发展中心

承 办

郑州市管城回族区教育局

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创新街小学

协 办

哈尔滨工业大学郑州研究院

媒体支持

教育时报

本次活动系公益性质,不向与会者收取任何费用。参会者往返交通、食宿费用自理。

有意参会的校长和老师,即日起可通过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报名。

报名内容:

您的姓名、单位、手机号码、参会人数,同一学校留一名负责人联系方式即可。(每校参会人数不超过5人)

名额有限,额满为止

为确保会场秩序和会议效果,请有意参加会议的老师,务必提前报名。本次会议不接受任何“空降人员”,敬请理解!

咨询电话:

闫老师 0371-66383053

住宿推荐

推荐酒店1:

瑞贝卡大酒店(郑州市管城回族区西大街198号地铁3号线西大街站B口)

咨询电话:0371-62001777

推荐酒店2:

仟那酒店(二七广场平等街店)(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平等街30号)

咨询电话:17527796297

建议报名成功后提前预学校周边的酒店,以保证按时参会。

开启学习之旅前

校助君先带您

了解一下承办学校

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创新街小学

↓↓↓

以高质量科学教育推动创新人才培养

——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创新街小学“五重”视域下科创人才培养探寻

坐落于郑州市管城回族区的商代都城遗址,彰显着历史的雄伟,诉说着三千年的故事。在它的旁边,有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名校——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创新街小学(以下简称“创新街小学”)。紧邻历史遗迹,历经百年洗礼,她却因“创新”展开高质量发展双翼,尽展育人“新”活力。

“正如学校的名字一样,我们将‘创新’作为学校的教育出发点,始终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人才作为核心使命,在重基础、重实践、重融合、重创新、重发展中培养一代代的科技创新人才,开启小学与科技碰撞的新篇章。”学校校长曹显阳在介绍学校发展和诠释学校办学理念时说。

据悉,3月28日至29日,以“未来——‘五重’视域下科创人才培养”为主题的第三届河南中小学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将在创新街小学举行。近日,教育时报记者专门走进该校,探寻其科学教育不一样的风采。

起始——融合百年育人的传承,在学生心中播种科学创新的种子

教室外的展板,背景是浩瀚的星空与漫游的飞船,内容是学生对梦想的诉说和未来的畅想;“创耕苑”中,阳光从房顶与四面的玻璃墙洒进屋内,一根根自主循环的管道为植株补充生长养料,学生结伴种植与劳作,同小苗一起成长;科学教室内,老式的纺织机与缝纫机布满历史的痕迹,3D打印机映照着技术的革新,无人机与机器人散发着科技的魅力;“汽车工坊”里,琳琅满目的工具在等待召唤,穹顶的赛道与各类创意赛车相呼应,孩子们在此动手,发挥奇思妙想……校园一路走来,教育时报记者时时处处能看到科技的元素。

“自1928年成立以来,创新街小学已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创新’精神已然在历史长河中慢慢根植于一代代、一位位师生的心中。1983年,著名军旅作家、校友魏巍先生回访母校,为母校亲笔题写了‘创新’校名。有了校名的感召与呼应,创新的基调便正式成为学校发展不变的方向和独特的教育内涵。”学校教学副校长李媛介绍道。自此,学校以创新为起点,放眼学生未来的无限可能,以问题为导向、课题为驱动,开展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实践研究。

20世纪90年代该校就参与了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小学生创造力培养实验研究》,并承担其子课题《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实验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实验研究》。创新街小学着眼语文、数学学科中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对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进行了深入剖析与研究。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科学教育被放到越来越重的位置,学校更是将创新作为自身的教育哲学,坚持“创则兴、新则进”的办学理念,将“立精品意识、办规范学校、新教育理念、育创新人才”作为学校的发展思路。

今年春季学期开学,创新满满的创新街小学也向家长和学生展示了与众不同的一面。开学典礼上,学生的诗朗诵《科技引领强国梦》,紧扣时代脉搏,用饱含激情的声音,阐述科技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畅想科技与生活融合的美好未来;老师的承诺,是在科技发展的浪潮下承担培育创新人才的重任,不遗余力地传授知识,激发学生对科技探索的热情;学生间的分享,是对假期所见现代科技魅力的赞叹……这场科技“盛宴”,既包含了师生对科学的热爱与追求,又在“以科技为翼、以创新为帆”的殷切期望中彰显了学校科学教育的浓厚氛围。

“我们始终将科学教育置于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地位,秉持‘让每一个孩子体验创新的激情’这一课程理念,打造出了‘1+N+1’综合性科学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不同的科学发展需求。”李媛告诉教育时报记者,“我们在校园的整体建设上也融入了许多科学的元素,让学生处处感受科学魅力,在他们心中播种下科学创新的种子。”

在创新街小学的课堂上,教育时报记者看到,老师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讲述科学的奥秘。孩子们一起交流分享,探索动植物成长、四季变化的规律,在实验与研究中,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寻找科学的踪影。值得一提的是,学校“1+N+1”综合性科学课程体系中的第二个“1”,是将科学教育与“大思政课”相结合的科普思政特色课程。老师会带领学生“走进商城”,感受郑州历史的气息,传承厚重的历史文化,探索时代与科技变化的奇妙;走进高铁列车,了解中欧班列的“核心机密”和“陆上丝绸之路”的知识,感受祖国科技力量的日益强盛,以及中国在国际地位上的日渐提升……在科学课堂上,老师常常会将学生的科学目标与国家发展命运相联系,让热爱科学的孩子从小就树立科学梦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满怀热血的未来栋梁。

坚持——重素养也重实践,创新培育激发科学的火花

进入21世纪,在传承百年名校传统的同时,创新街小学也在不断推陈出新,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潮流,科学教育亦是如此。

教育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学校明确了“以创新素养为核心,以实践能力为支撑”的育人目标,带领老师们在课程与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探索;引入了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大,激发他们科学探索的潜能。学校创新打造的“1+N+1”综合性科学课程,将基础知识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在丰富知识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校更是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多种科学内容融入社团课程,形成跨学科实践性校本课程群,让孩子们从小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

“为实现跨学科的融合,我们设计了‘科学与建筑’‘航天科技与人类文明’‘科学与劳动’等多个跨学科主题,不仅在课堂上呈现,还在课后通过项目研学等形式,带领学生在实践中做到‘真正的学习’。”学校教务副主任曹真说。

在创新街小学的校园里,教育时报记者听到最多的是学生关于学校机器人、无人机、科学探索等社团的讨论。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扩大他们的知识覆盖面,为他们提供动手操作的空间,学校组建了涵盖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创客等方面的社团,其中,包含机器人编程、创新车队、科学探索等内容的科学类社团最受学生欢迎。

同时,学校也积极联系多家单位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帮助学生“走出校园学习科学,走进社会了解科技”。学校先后与哈尔滨工业大学郑州研究院、河南省科技馆、郑州科技馆、河南中远有机农业研究所等社会力量联合,不但为学生走出校园了解科学提供了丰富多样、功能齐全的资源保障,还邀请科学家进校园,为学生举办讲座、做科普,填补小学教师无法触及的科学“盲区”。

社团课程也是如此。创新街小学开设社团时间较早,学校老师一直以来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社团到底能为学生带来什么”。为解决这个问题,学校积极与专业研究类院校及单位合作,为学校社团带来专业的引领和深远的指导。“质疑和思考能力是年龄越小越强。通过专业的高校与企业,我们可以了解到研究的核心区域,再与小学教学内容相结合,抽出其中适合小学生探究与理解的部分,能为孩子们科学素养的提升带来最大的收益。”曹真告诉教育时报记者。

走深——肩负时代重任,为科技强国建设培养后备力量

当前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关键历史时期,小学科学教育也承担着培养未来科技强国建设者的重要责任。创新街小学将科技强国的宏伟愿景融入学校日常教学,自觉肩负新时代育人使命,为科技强国培养才思敏捷、能力出众的科学后备军。

学校秉持“丰富生活、彰显个性、培养兴趣、拓展知识、挖掘潜能”的教育理念,通过搭建多元化科技竞赛平台,助力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科技创新的理解。“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空天科技体验与创新大赛全国一等奖第一名、河南省小学生天文探究大赛一等奖、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河南省选拔赛二等奖……这些荣誉既是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成果,也是对无数怀揣科学梦想孩子最好的鼓励。

“获得一等奖第一名的那一刻,我现在都忘不掉。那次的成功,离不开老师对我们的一次次指导,离不开我和同伴的相互合作,也离不开我平时在学校学习到的科学知识。”学校学生、第十四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空天科技体验与创新大赛全国一等奖获得者之一的潘楚萱向教育时报记者分享了获奖感受。在获得全国一等奖第一名之后,她和她的搭档潘添赫还受邀参加了“争做新时代好队员”——少先队员与载人航天面对面活动,在那里亲眼看见了天舟七号货运飞船与长征七号遥八运载火箭组合体的垂直转运,与院士龙乐豪、航天英雄杨利伟交流互动,更是对自己开展未来科学研究、成为科技强国后备力量加了一把劲儿。

面对新时代科技强国建设的人才需求,创新街小学还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此类国家级、省级科技竞赛活动,促进航空航天、科学创新知识在学生间的传播与推广,带动更多的孩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在老师的指引下帮助他们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朝着国家所需的栋梁之材目标成长。

除了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加科学竞赛,创新街小学的校园内,各种科学比赛和活动也比比皆是。去年12月,创新街小学澜湾校区开展了第二届校园科技节。从空气炮的优美弧线,到电流的神秘力量,再到变色水的奇妙化学反应……每一个实验都让孩子们大开眼界,让他们感受到科学的震撼,也在自己的亲眼见证、亲身体验中收获了科学知识,提升了科学兴趣。

“面对未来科技的发展趋势及国家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自主求变才能顺应时代的步伐,才能不断为学生提供与时俱进、切合发展需要的教育。为此,我们将继续坚持‘创新’的教育思路,在AI大环境下推进‘AI+创新’的新时代教育模式,不断完善跨学科融合、航空航天等特色科技课程,带领学生与国际接轨、拓展全球视野,朝着建成全国领先的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目标奋进。”曹显阳说。

作者:河南省教育融媒体采编中心、教育时报记者 姚梦迪 靳建辉

来源:教育时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