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攥着第七份简历挤进天府三街的写字楼时,春日的阳光正透过玻璃幕墙切割着满地焦虑。成都的就业市场像极了宽窄巷子网红火锅店——门口永远排着乌泱泱的长队,可真正能涮到毛肚的永远只是少数幸运儿。
我攥着第七份简历挤进天府三街的写字楼时,春日的阳光正透过玻璃幕墙切割着满地焦虑。成都的就业市场像极了宽窄巷子网红火锅店——门口永远排着乌泱泱的长队,可真正能涮到毛肚的永远只是少数幸运儿。
招聘会电子屏滚动着“春风行动40万岗位”的标语,可当我挤进人墙,发现比亚迪流水线操作工与数字文创公司的AIGC算法工程师共享同一个展位。前者月薪4500元包吃住,后者年薪百万却要求“主导过3个以上元宇宙项目”。求职者的命运在拧螺丝与造宇宙之间剧烈摇摆,而多数人像我这般卡在中间地带——普通二本文科生连游戏公司的实习培训生岗位都有33人竞争,更别提那些挂着“急招”却已堆满985简历的格子间。
这座城市正上演着荒诞的供需错位:鞋服厂在乡镇狂开“卫星工厂”却招不满200人,而武侯区人才洽谈会340个意向签约背后是1200份石沉大海的简历。中介推荐的“稳定工作”不是电话销售就是外卖站长,可当我问及五险一金,HR的眼神比春熙路的霓虹灯更闪烁。
最讽刺的是“蓉漂”们正在用逃离证明热爱——那些在直播间里高喊“成都巴适”的网红,私底下正偷偷刷着北上广的招聘APP。我们像误入宽窄巷子的游客,捧着糖油果子对着仿古砖墙拍照,却始终走不进真正的生活。
来源:哲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