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书收录了布洛赫、卢卡奇、布莱希特、本雅明、阿多诺、杰姆逊这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艺术批评家对美学与政治问题讨论的重要文章。这些思想成果对西方当代美学、当代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批判等诸领域都有巨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这一群体一同在某种意义上奠定了二
活动主题
美学与政治
谢 俊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副教授
李轶男
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 副教授
活动时间
2025年3月5日(周三)14:00-16:00
线下活动地址
邺架轩阅读体验书店
清华大学图书馆北馆西侧
直播平台
主办方
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协办方
清华大学图书馆
邺架轩阅读体验书店
西北大学出版社
【活动图书介绍】
《美学与政治》
[德]西奥多·阿多诺 [德]瓦尔特·本雅明
[德]恩斯特·布洛赫 [德]贝托尔特·布莱希特
[匈]格奥尔格·卢卡奇 著
谢俊 李轶男 译
32开精装 2024年11月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布洛赫、卢卡奇、布莱希特、本雅明、阿多诺、杰姆逊这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艺术批评家对美学与政治问题讨论的重要文章。这些思想成果对西方当代美学、当代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批判等诸领域都有巨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这一群体一同在某种意义上奠定了二十世纪批判性文艺理论的基础、提供了最核心的概念和方法论体系,其影响力覆盖整个当代西方文化思想领域。原书主体部分共四个部分,分别为:写于上世纪30年代的布洛赫和卢卡奇关于表现主义的争论;布莱希特四篇反驳卢卡奇的小文章及本雅明所录与布莱希特的谈话;阿多诺和本雅明关于本雅明拱廊街计划、波德莱尔研究、技术再生产时代艺术的研究的四封通信;写于上世纪50年代的阿多诺批判卢卡奇、布莱希特的两篇长论文。
目录
中文版序(张旭东)
文论一
讨论表现主义(恩斯特·布洛赫)
悬而未决的现实主义(格奥尔格·卢卡奇)
文论二
对格奥尔格·卢卡奇的反驳(贝托尔特·布莱希特)
与布莱希特的对话(瓦尔特·本雅明)
文论三
给本雅明的信(西奥多·阿多诺)
给阿多诺的回信(瓦尔特·本雅明)
文论四
强迫之下的和解(西奥多·阿多诺)
论介入(西奥多·阿多诺)
作为结语的反思(弗雷德里克·詹姆逊)
索引 译后记
作者简介
西奥多·阿多诺(1903—1969),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启蒙精神的重审及对西方社会思想,尤其是文化工业的批判在20世纪后半叶具有深远影响。
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德国哲学家、评论家、作家。他的思想与学说结合了德国唯心主义、浪漫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犹太神秘主义等元素,在美学、文学批评和历史唯物主义等领域做出了持久有力的贡献。
恩斯特·布洛赫(1885—1977),德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以“希望”概念为核心,强调与历史辩证法相联系的主体性,深入挖掘了马克思主义的乌托邦潜能。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1898—1956),德国戏剧家、诗人,马克思主义左翼戏剧创作及理论的领军人物。他提出的“史诗剧”实验、“间离效果”等戏剧理论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戏剧创作。
格奥尔格·卢卡奇(1885—1971),匈牙利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批评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开创者,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论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所提出的物化、总体性等理论范畴以及在文学批评领域对“现实主义原则”的讨论,引发巨大反响,深刻影响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路径。
【分享嘉宾介绍】
谢 俊
北京大学中文系学士、硕士,纽约大学东亚系博士,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副教授,“国际剧评家协会中国分会”会员,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研究兴趣包括艺术学理论、戏剧美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剧场文化学,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中英文论文三十余篇,新近有译著《美学与政治》出版。
李轶男
北京大学文学博士,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副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批评理论、当代文化思想,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发表论文多篇。在清华大学开设“写作与沟通”通识写作课程,曾获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本科)一等奖、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清华大学年度教学优秀奖、清华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荣誉。
3月5日(周三)14:00-16:00,特邀《美学与政治》的译者之一谢俊与对谈嘉宾李轶男一起做客清华大学邺架轩书店,与大家分享交流,欢迎线上线下参加!
来源:西北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