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的小宝宝,都有一个别称,就是俗称“四脚吞金兽”,意思是说养个娃非常的不容易,不但耗费心神,还处处都要钱,其金额之巨,很多家长都有点遭不住。
参考信息源:
1、环球网,中国首批丁克家庭已步入晚年
2、央视网,中国首批丁克家庭步入晚年 该如何安享晚年生活?
3、北京青年报,中国首批丁克家庭已步入晚年
文丨如梦使馆
编辑丨如梦使馆
现在的小宝宝,都有一个别称,就是俗称“四脚吞金兽”,意思是说养个娃非常的不容易,不但耗费心神,还处处都要钱,其金额之巨,很多家长都有点遭不住。
在这样的压力之下,有不少人决定走丁克这条路,也就是不要孩子,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为主,自己过的开心就好。
然而年轻时不要孩子的潇洒,真的能一直持久下去吗?我国首批选择“丁克”的人已经步入了晚年,他们的生活过的如何?
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丁克
生育问题一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充分体现了生育在中国社会中的核心地位。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概念正在发生改变。
20世纪80年代,“丁克”这一词汇第一次进入中国人的视野,丁克指的是自愿选择不生育子女的人。
这一理念最初来自于西方,在中国的传播则属于文化引进,起初,许多人对此持怀疑态度,因为这与中华民族多子多孙的传统价值观格格不入。但是,丁克主义逐渐在中国社会萌芽并蔓延开来。
如今,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年轻一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随着生活成本的上升,90后在维持基本生活的开销上面临巨大压力。
根据福布斯杂志公布的数据,这一代人平均每年需要支出超过5万元来应对各种生活开支,包括取暖费、交通费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各项消费。这些数字对于刚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在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和广州,房价的高企更是让许多年轻人感到窒息,一套两室一厅的住宅,其总价往往在百万元以上,这对那些刚刚开始职业生涯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笔巨额的开销。
为了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他们不得不背负沉重的房贷,每个月的工资很大一部分都要用来支付贷款。
除了住房和日常开销外,抚养一个孩子的成本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从孩子出生到成年,教育、医疗、衣物、食品等各方面的花费加起来可能高达80多万元。这对于年轻的父母来说,无疑又增加了他们的经济压力。
尽管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机遇,但年轻一代也不得不面对高昂的生活成本,和巨大的生存压力。这些压力不仅影响了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对社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种种压力促使年轻人不再将生育视为人生规划的重心,他们期望有更多时间投入到事业发展中,追求工作的满足感和经济独立。
也有人选择全身心投入爱情,对婚姻生活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变化推动了丁克主义在中国的兴起。
当然,丁克族群在中国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他们依然面临着来自家人和主流社会的压力。根据调查,89%的人在成为丁克后会遭到他人的质疑。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社会进步和观念开放,丁克文化会获得更多认同。它反映了这个时代中国年轻人的选择,也将推动家庭观和生育观的变革。
所谓“丁克家庭”,指的是夫妻双方在结婚后,基于各种考量而自愿选择不要孩子的家庭形式。彭美妹和孙根宝就是这样的一对丁克夫妇。
他们年轻时为了自由自在的二人世界,放弃了要孩子的打算,新婚之初,看着朋友为孩子的各种问题发愁,而自己能够潇洒地过日子,彭美妹夫妇甚是庆幸自己的选择。孙根宝无微不至地照顾老婆,两人的生活过得很是幸福。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席卷而来的,是老去的步伐和身体的衰老。孙根宝开始频繁地出现骨头疼痛的情况,后来在吃保健品后,胸口更是感到发闷。
来到医院后,医生判断他可能得了冠心病,需要立即住院治疗,彭美妹一个人在医院里辗转,不知所措,她根本不会处理办理手续、交费等事宜,以前这些都是孙根宝在做。
正感到手足无措时,彭美妹看见一母女经过,女儿正在为老母亲办理出院。这一幕景象让彭美妹忍不住红了眼眶,回想起自己年轻时的选择,不禁万分后悔。
在这漫长的等待和治疗过程中,彭美妹开始体会到“丁克家族”晚年生活的辛酸,她和孙根宝在病房里,望着其他床上都有孩子在照料父母,他们的眼神中流露出羡慕和无奈。
每当看到孩子们细心地为长辈擦拭身体、喂药、递水,或是轻声细语地安慰着病痛中的老人,彭美妹和孙根宝的心中都涌起一股难以言说的空虚。
这种景象,想必就是没有子女的“丁克一族”在暮年可能会经历的写照,他们或许曾享受过无拘无束的生活。
但到了晚年,他们也可能面临着无人陪伴、无人照顾的困境。这是一个关于选择和代价的故事,一个关于人生不同道路所带来的不同体验的故事。
当初年轻时的决定,其乐融融,到了暮年,后悔莫及,但现在去反思和埋怨也已经晚了。我认为社会整体需要提高对老年人精神需求的重视。
通过邻里互助等方式给予他们更多关爱,个人也应该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以帮助自己度过可能遭遇的困难时刻。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经之路,有子或无子,都需要有勇气和其他人分享这份温暖。
晚来的后悔
康辉作为中国中央电视台的知名主持人,与妻子刘雅洁的丁克生活一度引发热议,当初,年轻的他们因为工作繁忙,渴望保持个人生活的自由,而做出不要孩子的决定。然而,这一决定最终成为他们的心头之患。
康辉的父母对此决定极为反对,他们坚信,生儿育女是人生的必经之路,是传承香火的重要体现。尽管如此,康辉夫妇的立场始终未变。
随着岁月流逝,康辉的父母也逐渐试图理解儿子的选择,转而给予他们温暖与支持。然而,这个遗憾始终悬挂在他们心中,成为永远的痛。
当康辉的母亲临终之时,她的眼神中带着无尽的温柔和不舍,紧紧握住儿子的手,用尽最后的力气吐露出心中的愿望:“康儿,答应妈妈,给我添个孙子吧。”康辉的心如刀割,他知道这是母亲长久以来的心愿,也是她生命中最后的一个牵挂。
康辉的母亲一直希望看到家族血脉的延续,但康辉和妻子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没有实现这个愿望。
母亲去世后,康辉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与懊悔之中,他常常回想那些错过的机会,那些没有采取的行动,以及那些未曾实现的承诺。他意识到,自己始终未能满足母亲的这个小心愿,这成为了他心中永远的痛。
在母亲去世后的岁月里,康辉时常会想象,如果时光能够回溯,他会如何去做,他会更加积极地与妻子探讨生育的问题,他们会寻求更多的医疗帮助,甚至可能会考虑领养孩子来满足母亲的心愿。康辉坚信,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他定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在自传中,康辉忏悔自己当年的决定,认为这是对父母的一种亏欠。他表示,如果能重来,一定会要一个孩子,以满足父母的期望。这成为他人生中的一大遗憾。
关于成为丁克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人都会像康辉一样,对自己的决定倍感后悔。
在选择成为丁克族之前,我们需要权衡利弊,特别是当涉及到家庭的重大问题时,我们要认识到成为丁克族意味着放弃生儿育女的机会,这可能会影响到家庭传统和社会责任感的传承。
随着年龄的增长,没有子女照顾可能会导致生活上的困难,和心理上的孤单。此外,我们还需要考虑经济因素,因为养老保障可能因缺乏子女而受到影响。
同时,我们应当牢记家庭和长辈的重要性,以免将来留下遗憾,在现代社会,许多人追求个人自由和生活品质,这无可厚非。
但是,我们也应该尊重和理解家庭成员,特别是长辈的愿望和期望,他们可能希望看到下一代的诞生和成长,这是人类社会延续的自然需求。
因此,在做出是否成为丁克族的决定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并与家人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以便做出最符合整个家庭利益的选择。
康辉的故事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理想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家人的期盼。只有找到两者的平衡,才能活出一个圆满的人生。
无论是选择成为丁克还是选择生育孩子,都是每一个人的权利和自由。然而,在追求个人幸福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到可能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尽可能地做好应对和准备。
毕竟,生活的美好不仅仅在于当下,更在于未来的发展和变化。所以,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探索、学习和发展自己,以适应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
那么,你认为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才是最好的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和讨论的话题,让我们一起期待未来的解答吧!
来源:倾听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