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6年,特朗普首次向着最高政治权柄发起冲击,彼时马斯克的标签是关注气候变化、可再生能源和太空探索的企业家,他抨击特朗普为声称“气候变化是个谎言”的极右翼人士。
2016年,特朗普首次向着最高政治权柄发起冲击,彼时马斯克的标签是关注气候变化、可再生能源和太空探索的企业家,他抨击特朗普为声称“气候变化是个谎言”的极右翼人士。
今年初,特朗普正式开启第二个总统任期,马斯克则摇身一变成了总统先生的座上宾,在特朗普的就职典礼上发言:“这是一次非比寻常的胜利,这是人类文明的岔路口。”
九年弹指一挥间,这位曾经令世人仰慕的科技狂人,如今成了“美国最有权势的普通公民”。
商人变领导的马斯克丝毫不客气,刀口向内对联邦机构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随后深度介入美国政策,将政治余威撒播到了全世界。
马斯克的大无畏姿态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其甚至“交代后事”,为公司挑选合适接班人选,以防自己遭遇不测。
但硬币的另一面,在美国及部分欧洲国家,“打倒特斯拉”的抗议活动持续升温,示威者直言 “我们不是在抵制电动车,而是在抵制马斯克”。
特斯拉成了受伤最严重的那一个,在美国以及欧洲部分国家销量大跌,甚至在中国也亮起了红灯,2月销量接近腰斩。
这位曾经风光无限的全球首富,缘何亲手将自己钉在全球公敌的耻辱柱上,马斯克的野望究竟是什么?
马斯克的“失势”,在舆论场的口碑变化可见一斑。
如最近星舰又炸了,但这回“火星信徒”们集体消失,新闻标题和社交媒体嘲讽者居多,甚至直接贴上了“独裁者的破玩具”标签。
这番景象放在之前是难以想象的,以往星舰爆炸员工们会送上掌声与香槟,舆论场满屏的自由精神、探索勇气,还捧上了“民主自由爆炸”的高度。
那时候,你总能从各种地方找到马斯克的吹捧语录,在苛刻的中文互联网,马斯克同样被视为一代成功学大师(褒义),北美鲁迅的称号被贴的很实。
小甜甜之所以变牛夫人,或许还得从那个搅动世界的男人——特朗普说起。
王志文在电影《黑冰》中有句独白:“君王所争的是天下,诸侯所争的是彊土,大夫所争的是权力,世人所争的是地位,百姓所争的是衣食,所争虽有不同,却都是为了私利。”
这句话警示了权力与欲望的异化风险。
而对于马斯克来说,从特朗普的抨击者到座上宾,背后的真正原因或许只有他自己清楚。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当选择触碰政治权柄的那一刻,马斯克在全球追随者心中就不再是一个纯粹的人。
其上任后,第一枪瞄准了美国公务员的铁饭碗。
按照马斯克的说法,要将联邦机构从400多个缩减至99个,裁撤77%以上的部门,完美复刻企业那一套。
马斯克的底气源自于自己的调查,他在社交媒体上大量发布各种公务员浪费钱财案例,还对于多笔去处不明的财政支出保持怀疑,俨然一副要把旧朝换新朝的态势。
但这里的利益纠葛显然超出了马斯克的想象,实际成效有限且面临多重阻力,而且还将自身推到了危险的边缘。
而马斯克对于欧洲等国家的“干预”行为,如支持极右翼人士等行为,彻底使其沦为了人们集火的对象。
行棋至此,马斯克似乎难以再维持商业与政治的平衡,有观点认为,如若继续激进政策,其商业帝国与政治生涯恐将持续承压。
当地时间10日,社交媒体平台X遭遇大规模攻击,马斯克表示,这次攻击耗费了大量资源,攻击来源要么是一个大型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团体,要么是一个国家。
之前接受采访时马斯克还表示,他正在“非常困难”地经营自己的业务。
明牌来说,马斯克的企业正在为其行为买单,特斯拉就是其中之一。
“特斯拉未来五年利润增长1000%是可能发生的。”
前些日子,马斯克在社交媒体对特斯拉的经营状况表达了乐观情绪。
戏剧性的一幕在线下同时上演,美国各地爆发了“反马斯克”示威活动,部分特斯拉门店遭遇大规模抗议,充电桩被故意破坏以及纵火等行为。
最冤枉的是特斯拉车主们,有人被辱骂为“纳粹,挡风玻璃贴威胁传单,部分车主被迫卖车。
大西洋彼岸情况正变得更糟,法国南部城市图卢兹,一家特斯拉展览厅遭到纵火袭击,12辆特斯拉汽车被毁。
抗议者搭建了名为“特斯拉下架”的网站,抗议活动正在从纽约、马萨诸塞州蔓延至欧洲范围,核心目的就是一个,打击特斯拉,从而刺痛马斯克。
数据端可感知的变化正诉说着这场“飓风行动”的威力。
3月11日上午,美股特斯拉跌超15%,相当于抹去2024年11月特朗普当选后带来的全部涨幅。
销量数据更加令马斯克冒汗,特斯拉在欧洲多个国家的销量同比下滑超过40%,西班牙市场更是暴跌75%,一夜回到解放前。特斯拉的大本营美国加州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1月的销量分别下滑8%和10%。
甚至以往最令特斯拉放心的中国市场,如今也“反水”了。
乘联分会数据显示,2月特斯拉中国批发销量为30688辆,同比减少49%,环比下降51%。这也是特斯拉国产以来首次单月销量跌破3.1万辆(除2022年4月),创下两年多新低。
不同的是,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失利相对单纯得多。
最关键的一点是,国产自主品牌羽翼日渐丰满,蚕食着原本属于特斯拉的市场份额。
如今比亚迪、华为、理想、小鹏、小米等车企,用更先进的制造工艺、更舒适的驾驶体验、更智能的驾驶模式以及更实惠的价格,缩小了以往与特斯拉的差距,满大街的国产新能源足以说明人们对国产品牌的认同。
除了同行称托,特斯拉自身的内伤同样致命。
今年2月,被马斯克寄予厚望的FSD(完全自动驾驶)开始向国内用户推送。受制于本地政策以及数据转移问题,特斯拉FSD在中国市场严重“水土不服”。
有车主测试时,因为闯红灯、压实线变道等违规行为,12分被扣光,特斯拉则彻底沦为了笑柄。
如今在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下,马斯克和特斯拉正站在一个四面楚歌的位置,未来该朝向何处,仍旧是个谜。
在接二连三的打击下,马斯克不再像从前般从容。
面对特斯拉股价腰斩,马斯克安抚投资者:长期而言,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有趣的是,特朗普仍旧在添柴点火,表示:他将购买一辆特斯拉电动汽车,以示对马斯克的支持。
马斯克真的不怕被清算吗?是人们共同的疑问。
从商业利益角度来看,马斯克的政治家身份可以为其提供清除监管障碍的便利。
首先是规避政府干预,如特斯拉、SpaceX高度依赖政府审批与合同,之前曾因为安全调查问题多次陷入困境,如若成功推动政府改革,有利于简化监管流程,加速技术落地,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其次可以争夺政府订单与政策红利,作为 NASA 和国防部的核心承包商,马斯克通过政治影响力可确保火星探测计划、卫星订单等项目获得联邦资金支持;特斯拉的电动补贴政策能否延续同样是个问题,其政治身份可以参与政策制定。
还有老生常谈的“人设经济学”,马斯克的政治人设,是其商业帝国最危险的衍生品,却也是最具价值的“非卖品”。
这话怎么理解?
当普通企业家还在挠头企业经营问题时,马斯克却聚焦于移民火星、人工智能威胁、人口危机等问题,政治舞台恰好提供了最响亮的扩音器,帮助其构建了超级IP。
而且在注意力经济时代下,马斯克本人就是行走的话题制造机,其声称特斯拉常年广告费为零,这得益于马斯克本人带来的泼天流量。
还有更腹黑一点的观点是,马斯克的政治身份可以将商业竞争转化为意识形态战争,从而转嫁特斯拉正面临的危机。
当然了,还是要提一下马斯克的终极梦想——移民火星,2018年时,其发推文表示:“我的钱有一半用于帮助地球问题,另一半用于在火星建新城。”
格局打开想一下,或许马斯克在下一盘大棋:用地球生意换火星门票,让星舰名正言顺的进入太空基建规划。
或许那时他还是人们心中那个无所不能的未来穿越者。
但问题是,资本市场和特斯拉车主是否愿意陪他玩这场“豪赌游戏”。
这场政治冒险,注定是一场照亮夜空却灼伤地面的危险表演。
来源:首席营销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