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旧闸门锈得像块烧糊的煎饼,拍门一碰就掉下一层铁皮屑。村里人说这地方晦气,多少年前修水库淹了老坟地,晚上总能听见不干净的声音。其实就是风吹过芦苇丛的声音,我心里明白,可也没解释。
李庄水库这十五年没人敢接手。
旧闸门锈得像块烧糊的煎饼,拍门一碰就掉下一层铁皮屑。村里人说这地方晦气,多少年前修水库淹了老坟地,晚上总能听见不干净的声音。其实就是风吹过芦苇丛的声音,我心里明白,可也没解释。
这水库还有个怪名字,叫”哭婆潭”。据说是村里一个寡妇的孩子在这淹死了,那寡妇天天来哭,后来人也跟着没了。这种话越传越邪乎,谁还敢来?
我叫老钱,今年五十有三,在县城塑料厂干了二十多年质检,去年厂子不景气,发了三个月遣散费就让我们回家了。媳妇小周比我小十岁,在超市理货,一个月两千八,儿子钱小宝刚上初中,正是花钱的时候。
去年冬天,李庄公开招标水库承包权,十五年长约。村支书喊我去开会,我当时以为是叫我当监票员,哪知道他说:“老钱,这水库你接不接?”
会议室里十来个人,烟雾缭绕,八双眼睛盯着我。我一口刚灌的热茶差点喷出来:“我?我又不懂水产……”
支书敲敲烟灰:“你家祖上不是在水库那块有地吗?听说你爷爷最会捕鱼。”
我有点糊涂,爷爷的事我记得不多,就记得他抽的烟袋锅子总夹着一股野艾草的味道。他走的那年我才八岁。
回家跟媳妇一商量,她先是反对,后来看我一直闷闷不乐,就叹了口气:“你是不是早就想回去了?”
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在县城住了大半辈子,突然要回农村,好像是倒退了。可一想到每天早上六点爬起来挤公交,晚上九点拖着疲惫回家,又觉得这辈子可能就这样了。
就这样,我成了李庄水库十五年的承包人。村里人笑话我傻,水库年久失修,大鱼都跑光了,水质还不好,能剩啥?拿命换钱呐?
搬回村里那天,下着小雨。我们住进了靠水库的一间老屋,是村集体的房子,支书给我钥匙时还不忘叮嘱:“晚上记得关门,别的不说了,你自己小心。”
这话把小周吓得够呛,晚上睡觉死活要开着灯。钱小宝倒是兴奋,他从没住过农村,跟城里那些打游戏的同学比起来,他突然有了与众不同的资本。
老屋墙角有几本发黄的书,还有一个铁皮小盒子,上了锈。我猜是原来看水库的人留下的。钱小宝对着盒子研究半天也没打开,就丢在一边了。
接手水库第一件事是修闸门。我找了村里的铁匠老杨帮忙,他看了看说:“这门最少十年没好好修过,得整个换了。”
钱是个问题。承包费花了积蓄的一大半,剩下的钱要留着生活,实在不够。没办法,我先用铁丝和补丁把闸门修了个七七八八,勉强能用。
媳妇看我每天忙活,也不说话了,默默地在超市请了假,来帮我清理水库周围的杂草。钱小宝也不怎么抱怨要走十里路去镇上上学,周末还会帮我巡查水位。
日子一天天过去,水库还是一潭死水,没鱼没虾,连个水鸟都不来。村里人经过都摇头:“老钱这是钱烧的,图个啥呢?”
我心里也没底,可又不想认输。每天早上五点起床,绕着水库走一圈,看看水位,检查闸门。有时碰到同村的老人在岸边晨练,总会问我:“水库赚钱了吗?”
有天下午,我在清理水边的垃圾,发现一块石头下面有个铁环,像是什么门把手。我好奇地挖了挖,结果越挖越大,居然是一个生了锈的铁板,下面好像是个洞。
我连忙喊来在不远处除草的媳妇:“小周,快来看!”
她跑过来,看到那个洞口,吓得连连后退:“别挖了!会不会是……”
“什么啊?”我笑道,“这是人工的,你看这铁板的做工,像是个暗门。”
我们俩合力把铁板撬开,露出一个向下的台阶。台阶已经断了几节,但还能看出是通往水库底部的。我想起小时候听村里老人说,这水库修建时,原来的村子被淹了,有些屋子直接就地掩埋,成了水库地基。
“要不要告诉村里人?”小周问。
我摇摇头:“先看看再说。”
第二天一早,我准备了手电和绳子,打算下去探个究竟。钱小宝死活要跟着,我没同意,只让他在上面帮我拉绳子。媳妇不放心,站在洞口不停地叮嘱:“一有不对劲就上来,别逞强。”
洞里潮湿阴冷,石阶很滑,我小心翼翼地往下走。大约下了二十来阶,前面豁然开朗,是一个小石室,大概有十来平方米。石室里有一张石桌和几个石凳,墙上还刻着一些字,被青苔覆盖,看不太清。
我用手电照了照四周,突然发现石桌旁边有个木箱,已经腐烂了大半,但还算完整。木箱上面压着一块石板,石板上刻着几个大字:“钱家祖宗,后人勿动”。
我的心猛地跳了一下。钱家,是我们家?
小心翼翼地移开石板,打开木箱,里面是一些纸张,已经发黄变脆,但还能辨认。最上面是一张手绘的地图,标着”李庄水系”几个字。
我把地图小心地收好,又在箱子里摸索,发现一个小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是几块玉雕和一些铜钱,还有一本薄薄的册子。册子的扉页写着”钱氏家训”三个字,下面署名”钱元亨”——我爷爷的名字!
我手抖得厉害,差点把册子掉到地上。爷爷的东西怎么会在这里?
带着这些东西回到地面,钱小宝兴奋地围着我跳来跳去:“爸,发现什么了?是宝藏吗?”
“嘘,别嚷嚷。”我压低声音,把东西藏进了衣服里。
回到屋里,我们三个人仔细研究这些物品。地图看起来是一个灌溉系统的规划图,标注了水源、渠道和灌溉范围。册子里记载了一些农业和水利知识,还有一些钱氏家族的往事。
最让我惊讶的是,册子里提到了一句话:“李庄之水,乃一方灵脉,引得其道,万物可活。”
翻到最后一页,有一段爷爷的手写文字:“余一生治水,知水性变化。李庄水库下有暗河,通四方,水质清冽。今因年老体衰,不能亲为,留此图谱,望后人善用之。”
落款是1978年,爷爷去世的前一年。
我对着这些东西发了一整晚的呆。第二天一早,拿着地图去了村委会找支书。支书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看了地图后,眼睛越来越亮:“这不是老钱先生的手笔吗?他当年可是咱们县里有名的水利专家啊!”
“水利专家?”我愣住了,“我爷爷?”
支书点点头:“你不知道?你爷爷当年主持修建了咱们这个水库,后来还参与了全县的水利规划。这地图我见过,是他设计的灌溉系统,可惜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全部实施。”
我这才恍然大悟,为什么村里人总提起我爷爷,为什么支书会找我来承包水库。原来我的根一直在这里,只是我不知道罢了。
带着地图和册子,我们在水库周围进行了详细勘察。按照爷爷的记载,水库底下确实有一条暗河,水质极好。而且,水库周围的土壤非常适合种植水生植物。
我决定,与其等着水库出鱼,不如自己动手改造。我拿出剩下的积蓄,又向银行贷了些款,开始按照爷爷的图纸疏通水系。
两个月后,我们打通了通往暗河的渠道,清澈的水流注入了水库。水质变好后,我试着养了些荷花和莲藕,还弄来一些鲈鱼和螃蟹的苗。
又过了两个月,水库变了样。清澈的水面上开满了粉白相间的荷花,水下是肥美的莲藕和活蹦乱跳的鱼虾。我在水库边搭了几个凉亭,周末有不少城里人开车来玩,买鱼摘莲蓬。
最让我惊喜的是,按照爷爷册子里记载的种植方法,我们的莲藕特别甜脆,很快在县城打出了名气。
有天,县电视台来采访,记者好奇地问我成功的秘诀。我笑着说:“这不是我的功劳,是我祖先留下的智慧。”
采访播出后,李庄一下子火了起来。周末来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不得不请村里的年轻人来帮忙。小周辞掉了超市的工作,专心经营我们的农家乐。钱小宝在学校也成了小明星,因为他爸爸是”水库大王”。
就在我接手水库半年后的一天,县里的水利局长亲自来访,说是要推广我们的经验。他看了爷爷的地图后,非常兴奋:“这是一套完整的生态水利系统啊!现在国家正在推广生态农业,你爷爷几十年前就有这样的眼光,了不起!”
水利局决定出资扩建我们的项目,把它作为全县的示范点。我心里暗暗感激爷爷,如果不是他留下的这份”宝贝”,我可能还在为生计发愁。
有天晚上,我梦见爷爷坐在水库边抽着烟袋,对我笑。我问他为什么要把这些东西藏起来,他只是指了指水库,说:“钱家的根在这里,水到根涵,总会长出新芽。”
我醒来后,想起了那个打不开的铁皮小盒子。试了很多办法,终于打开了它。里面只有一张褪色的老照片,是爷爷站在未完工的水库大坝前的样子,背后写着:
“水利万世利,功在千秋后。”
这才是爷爷留给我最宝贵的东西——不是金银财宝,而是一种精神,一种根植于这片土地的使命感。
如今的”哭婆潭”已经变成了”荷香潭”,不再有人提起那些传说中的不祥之事。村里人说,是我改变了水库的命运,我却知道,是水库,是祖先,改变了我。
日子还在继续,水库的水位随着季节起起落落,我的心却在扎根、安定。有时候,站在水库边,看着夕阳映照下的荷花,我会想:生活就像这水库,看似平静、无趣、甚至有些可怕,但只要愿意走近它、了解它、投入它,就会发现那些被时间掩埋的珍贵。
也许,每个人的生命里都埋着祖辈的”宝藏”,只不过,有些人碰巧找到了,有些人,还在路上。
我前几天又去了那个石室,发现墙上长满青苔的那些字迹,其实只有简单的八个字:
“与其坐等鱼来,不如放水引渠。”
钱小宝放学回来,看我站在水库边发呆,忽然问:“爸,你后悔回来吗?”
我摸摸他的头,笑着说:“你说呢?”
钱小宝想了想,很认真地回答:“我觉得水库比咱家原来的单元楼好玩多了。你看,咱们床头的柜子上放的不是闹钟,而是半截蜡烛。爸妈你们不是每天都为挤公交车叹气,而是在算今天卖了多少斤莲藕。”
我愣了一下,没想到孩子会这么想。其实连我自己都没注意到,我们的生活已经不再是为了应付每一天,而是在期待每一天了。
水库边的树上,不知何时结了一窝鸟巢。每天清晨,我都能听见雏鸟的叫声。小周说,这是好兆头,鸟儿认可了这个地方。
我看着水面上漂浮的荷叶,想起爷爷在册子里写的那句话:“水无常形,人有常心。顺其性,得其利。”
也许,这就是爷爷留给我的真正宝贝。
昨天,村里开会,要我当村里的水利小组长。我推辞不过,只好答应了。开完会,老支书拍拍我的肩膀:“老钱,你爷爷当年就是这个位置,你这算是继承家业了。”
我笑着说:“谁能想到呢?”
是啊,谁能想到,那个十五年无人问津的破水库,那份被埋在地下的老旧图纸,那个差点被遗忘的家族使命,会把我带到今天这个地方。
有时候我在想,人生的转机,往往就藏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地方。就像那天我在石头下面发现的铁环,如果我没有弯下腰去看一眼,可能一切都不会发生。
钱小宝的语文老师让学生们写家乡的变化,他写了我们的水库故事。老师在作文本上评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价值,每个人都能创造奇迹。”
孩子拿着作文本给我看的时候,我心里忽然有点酸。这哪是什么奇迹,不过是一个失业的中年人,在祖辈的指引下,找回了自己的根而已。
水库的水,流向田野;人的心,也要有处可归。
来源:一丝不苟星星NT4bfs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