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卢旺达,非洲中东部的一个小国,国土面积2.6万平方公里,还没有北京加天津大,人口1400万人,和天津差不多,人均GDP只有1000美元,典型的地小民寡人穷。
卢旺达,非洲中东部的一个小国,国土面积2.6万平方公里,还没有北京加天津大,人口1400万人,和天津差不多,人均GDP只有1000美元,典型的地小民寡人穷。
卢旺达位于东非高原,赤道南侧120公里处,西邻刚果民主共和国,东邻坦桑尼亚,北与乌干达接壤,南接布隆迪,邻国刚果是非洲第2领土大国,人口过亿。
就是这么一个小国,却在最近几十年横行非洲中部,数次暴打几十倍于己的邻国刚果。
1996年第一次刚果战争爆发,卢旺达与乌干达联手干涉,支持刚果叛军卡比拉武装,卢、乌两国军队摧枯拉朽,推翻扎伊尔(刚果旧国号)总统塞科领导的政权,拥立卡比拉自立总统。
之后,卢旺达军队长期占领刚果东部,没有撤离的意思,卡比拉与卢旺达翻脸。
1998年,刚果总统卡比拉强制卢旺达军队撤离,第二次刚果战争爆发,双方为拉外援,先后十几个国家卷入战争,9国武装下场,卢旺达联合乌干达、布隆迪三国军队硬刚非洲多国部队且大占上风,占领刚果东部大片领土。
第二次刚果战争一直持续到2003年,波及数千万人,500万人失去生命,卢旺达三国及支持的叛军巅峰时期占领刚果一半国土。
不仅如此,卢旺达军队和乌干达军队还曾在刚果境内发生摩擦,双方大打出手。
2002年,迫于法国压力,卢旺达从刚果撤军。
2025年1月25日,卢旺达支持的刚果东部武装M23和卢旺达军队包围刚果北基伍省省会戈马,刚果政府军望风披靡,卢旺达军队再次进入刚果东部。
截至三月初,M23武装和卢旺达已经占领刚果北基伍省省会戈马和南基伍省省会布卡武,正向南方继续挺进,与此同时,乌干达、布隆迪军队也再次进入刚果,意图未明。
我们可以说刚果军队很烂,但不可否认卢旺达真的是非洲一霸。
这个以大屠杀闻名的非洲小国,仅仅数年之后就成为非洲小霸王的存在,着实令人侧目。
时至今日,卢旺达军事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8.5%,其军队向某东方大国学习,有着非洲独一档的纪律性和战斗力。卢旺达还是联合国维和部队第一贡献国,仅2023年就向南苏丹、中非等联合国维和区派驻5500军队。
政治和经济上,卢旺达已经加入东非共同体、东南非共同体、中部非洲国家经济共同体、非洲联盟,和前宗主国德国、比利时、西北非太上皇法国保持良好关系,2009年又加入英联邦,是平衡外交的典范。
卢旺达仍然贫穷,但经济发展迅速,社会治安和基础建设良好,是非洲一股清流。
那么问题来了,都说黑人不擅长治理国家,卢旺达为何非洲独秀?
种种迹象表明,卢旺达之所以成为非洲一霸,绝不仅仅是师承东方大国那么简单,菩提老祖有很多弟子,但只出了一个孙猴子,卢旺达必有其独到之处。
肥沃的东非裂谷
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为什么落后?中,我提到黑非洲的土地贫瘠问题,但也提到了少量地区的土壤相对肥沃,比如东非裂谷带。
没错,卢旺达就处于东非裂谷带西支。
东非裂谷带地质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远古时代地幔柱形成大面积的玄武岩,地壳表层含有丰富的磷、钾等矿物质,为农作物生长垫定了良好条件。
不仅如此,裂谷带还有大量火山分布,其中卢旺达边境附近的尼亚穆拉吉拉火山、尼拉贡戈火山、比苏齐火山都是活火山,尤其是尼亚穆拉吉拉火山喷发次数占据非洲火山喷发次数的40%,尼拉贡戈火山在2021年还在喷发,其岩浆甚至能够流入刚果城市戈马和卢旺达城市吉赛尼市区。
喷发的火山灰几乎是地球上最好的农业肥料,当地成为了非洲少有的适宜农耕区域。
除火山喷发外,地质断陷形成的大湖为渔猎活动提供了良好条件,湖区沉积的土壤也适宜农业生产。
虽然非洲整体农业条件一般,但裂谷带特别是活火山活跃地区成为瘸子里的将军,卢旺达成为宜耕宜牧宜猎宜渔的国度。
双雨季双干季气候
非洲气候整体上算是农业灾难,热带沙漠和热带雨林都是农业禁区,大面积的热带草原气候稍好一点,但半年干旱和半年雨季仍然让农业难以进行。
长期以来非洲农业非常落后,连最擅长种植的班图人也在混合农业社会止步不前,其社会组织是,男人负责狩猎,构成主要生产活动,而女人负责种植采集,作为生产力的补充。
于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非洲文明大多止步于原始社会。
但上天在关闭一扇门的时候,偶尔会心血来潮开一扇窗。
不巧,东非高原上的某些地方成为了这扇窗子,比如,卢旺达。
众所周知,赤道地区多雨是由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形成的低压辐合带造成的,并随太阳直射点变化在赤道南北摆动,一般情况下,这种摆动不会偏离太多,所以热带雨林一般沿赤道分布。
在东非事情出现了变化,这里靠近印度洋,受印度洋季风影响,气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季风特征。
夏季,西南季风把低压辐合带推向更北,冬季,东北季风把低压辐合带推向更南,于是,东非高原上的一些地区一年经历两次雨季、两次旱季。
长达半年的雨季和旱季都很难熬,但如果三个月雨季三个月旱季交替进行,是不是就好多了?
Yes!就连农作物和牲畜都感觉没那么难熬了。
加上东非高原海拔在1200米左右,旱季并不热,大湖众多,河流也不少,其农业、畜牧业抗灾能力远超非洲其他草原区。
于是,裂谷火山的肥沃土壤,双雨季双旱季气候,天时地利都有了,卢旺达的农业生产力有了保障。
今天的卢旺达是非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是非洲平均密度的近20倍。
生产力有了,还差组织度,这需要一个有治理经验的民族来主导。
来自北方的民族
今天的卢旺达有三个民族,胡图族、图西族和特瓦族,根据80年代的数据(90年卡加梅上台后不再区分种族),胡图族约占人口的85%,图西族约占14%,特瓦族占1%。
小伙伴们是不是认为胡图族是卢旺达主体民族?
是,也不是。
卢旺达上千年的历史构建是由人口占少数的图西族主导的,种族大屠杀之后的现代化构建也主要由图西族完成,人数众多的胡图族大多时间处于从属者地位。
不少东抄西凑的自媒体跟风认为胡图族和图西族本是同一种族,只是被殖民者人为分化便于统治,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且听我捋一捋。
远古时期,卢旺达土著民族为俾格米人,也即特瓦族的祖先。
这是古老矮黑人的一支,身高普遍不足一米五,广泛分布在赤道非洲的雨林和草原,以原始渔猎为生,社会组织十分原始,当然没什么治理能力。
公元前后,喀麦隆高原上的班图人受到北方萨赫勒地带的游牧压力开始南迁,在公元700年左右抵达东非高原,把特瓦人驱逐到雨林,占领了土壤肥沃的裂谷带。
班图人稍高大一些,擅长农业,社会进化到了混合农业社会,即前面说的男人狩猎,女人种植采集。
这即是卢旺达胡图族的祖先,社会治理能力十分低下。
公元1400年前后,尼罗特人的一支从埃塞俄比亚高原南下,这是尼罗-撒哈拉语族的民族,源自北非的萨赫勒地带,是社会组织较先进的北非游牧民族后裔,其同族曾在西非建立桑海“帝国”。
尼罗特人社会组织度较高,占领裂谷带之后,并没有对胡图族赶尽杀绝,而是建立贵族奴隶二元社会,贵族掌握土地牲畜等生产资料,胡图族成为他们的奴隶,专事生产。
期间和胡图族有所融合,形成近代卢旺达的图西族。
图西族源自北非游牧民族,其先祖尼罗特人是世界上身高最高的民族之一,所以图西族人一般较高,胡图族次之,特瓦族最矮小。
现代分子生物学也提供了支撑,图西人75%乳糖耐受,表明其祖上是游牧基因,而胡图族仅有1/3乳糖耐受。
图西族做了几百年的贵族,普遍较富有,而胡图族都是奴隶出身,比较贫穷,特瓦人更惨,基本还躲在深山老林搞渔猎。
这成了殖民者比利时按照身高、财富简单粗暴划分图西族和胡图族的由来。
社会组织度更高的图西人建立了卢旺达王国,主导了卢旺达历史。
但在胡图族看来,图西族奴役了他们大几百年,一旦掌权,就要反攻倒算,这是卢旺达种族屠杀的历史原因。
大屠杀期间,法国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为维护咖啡的垄断生意,法军为胡图族极端分子提供武器,并阻止图西族爱国阵线营救同胞,上百万图西人被杀,几十万人躲进邻国乌干达、布隆迪和刚果东部。
然而,民族性更加优秀的图西人还是杀了回来,1994年7月,图西族爱国阵线从乌干达杀回卢旺达,势如破竹击溃数倍于己的胡图族军队,再次掌握了卢旺达政权,并延续至今。
为缓和民族矛盾,卢旺达现政权不再区分种族,推动民族和解。
但两族之间的矛盾并没有真正消弭,仍然有暗流涌动。
结语
东非裂谷和火山的塑造,不仅让卢旺达附近成为非洲农业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这里也是非洲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卢旺达军费开支高达GDP的8.5%,且常年贸易逆差,但社会基础设施很好,主要靠矿产出口,偷采刚果东部矿产,以及刚果矿产过境贸易来弥补财政。
卢旺达此次换皮出兵刚果东部,主要目的之一还是占领矿区,其中的一个证据即是兵锋所指全是裂谷带矿区,M23武装完全没有西进打政府军的意思。
乌干达和布隆迪也出兵刚果东部,看样子是不愿让卢旺达独吞。
此外,卢旺达大屠杀期间,有几十万图西人逃进刚果,以同族为基础,消化裂谷带的西侧也未尝没有可能。
俄乌战争打破了二战后主权领土不可侵犯的规则,各国都意识到二战前武力改变国界的行为依然有效。
来源:战斗的喀秋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