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满天星”(136)聚焦两会:黄山乡村如何织锦绣?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13 12:42 7

摘要: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三农”工作再次成为关注焦点。乡村振兴“满天星”栏目组记者采访部分黄山乡村党组织书记,他们聚焦全国两会,结合本村实际,描绘黄山乡村的“三农”图景。

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三农”工作再次成为关注焦点。乡村振兴“满天星”栏目组记者采访部分黄山乡村党组织书记,他们聚焦全国两会,结合本村实际,描绘黄山乡村的“三农”图景。

焦点一

粮食安全

休宁县五城镇月潭村

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汪德军

月潭村全村耕地面积4156亩,其中种植水稻2550亩。近年来,月潭村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农业产业多元化路径,着力推动粮油作物应种尽种等措施,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确保粮食稳产丰产。

月潭山坞田

一、针对山区农田、丘陵农田、大田畈农田的日照和水源情况,因地制宜,采取“油菜+水稻”“水稻+再生稻”“旱粮+水稻”“经济作物+水稻”等模式,大力提升基本农田种植利用率。

二、通过传统农业转型,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一些种田大户前些年成立了合作社,村干部带头流转150亩山坞撂荒地试种了头季水稻和二季再生稻,粮食单产500公斤以上,带动了村民家门口就业。今年计划引入大豆种植基地,丰富粮食作物的品种。

三、持续深化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通过科技赋能、模式创新、品牌引领,全面提升农业生产力和质量,吸引村民回乡,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让月潭村农业焕发新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焦点二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歙县岔口镇大坑源村

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张健武

大坑源村地处皖南深山区,曾是省级贫困村,2020年实现整村脱贫后,如何防止返贫成为首要任务。

岔口镇大坑源村

一、精准监测帮扶,守牢防返贫底线。近年来,大坑源村建立了“红黄绿”三色监测机制,实施动态管理。村两委联合驻村工作队每月入户核查,确保“零返贫”。针对山区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情况,村里成立了“救急难互助社”,由县财政和村集体共同出资投保,织密民生保障网。

二、激活产业造血,打造特色增长极。大坑源村依托高山生态资源,推进庐山、高演、益州3个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开发,盘活张逢铿故居、张源钊故居等文化资源,做大做强泉水鱼、水塘坞油菜等精品特色产业,探索“油菜花+文创体验”特色品牌,以民宿带动经济发展,以“产业+电商”全力拓宽销售渠道,不断发展特色餐饮、休闲娱乐、乡村民宿等文化融合型业态。

三、深化与长三角企业的订单农业合作,同时开发研学游、康养游等,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端上“生态碗”,走出具有大坑源特色的“千万工程”实践路径。

焦点三

乡村产业

歙县街口镇街口村

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王利荣

歙县街口镇街口村

一、立足柑桔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精品精致大棚柑桔产业、扩大新规模,将柑桔产业做至“特而强”;大力推动“三口柑桔”走农业现代化产业之路,在科技化、电商化、品牌化三方面下大功夫,让“三口柑桔”争当特优农业的排头兵。

二、依托新安江百里大画廊、皖浙一号旅游风景道、徽州天路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以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健康养生等方面的乡村旅游,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带动更多群众吃上“旅游饭”。

三、扛牢一江清水出新安的责任,纵深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共护新安江治理成果,拓展摄影配套服务产业,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培育集培训、直播、民宿、餐饮等业态,加速推进“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的转化。

焦点四

新型城镇化战略

屯溪区黎阳镇傍霞村

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杨敏强

傍霞村通过“三产融合+党建引领+生态治理”三维发力,以“运动康养”为主题的和美乡村建设实践,生动诠释了以人为本。

傍霞村全貌

一、以产业振兴激活乡村内生动力。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将500亩土地流转打造粮菌基地,引入羊肚菌繁育技术,与高校共建乡村振兴工作站,实现亩产千斤的现代农业转型。同步发展“5G茶园示范区”,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茶叶全产业链数字化管理。建设农事服务中心和粮油加工中心,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农产品附加值提升30%以上。

二、以党建引领构建善治格局。创新实施“党员联户连心”工程,建立“区—镇—村”三级调度机制,转化体悟实训成果。首创“信用生金联盟”,将信用积分与民宿经营、农产品收购等挂钩,贷款授信超千万元。创新“生态美·信用好”超市积分制,将环保行动纳入积分体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三、以生态筑基打造康养福地。建成“鱼鳞坝”“绿茵湾道”等网红打卡点,日均引流超千人。创新“民宿+”模式,打造主题民宿,推出农耕采摘、手作徽雕等体验套餐。通过资产盘活的形式,增加村集体收入。实施“五微”工程,改造老房屋为文创空间,让村民在“推窗见绿、出门入园”中享受生活。

傍霞村鱼鳞坝

焦点五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黄山区三口镇汪家桥村

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周枫叶

汪家桥村位于城郊相结合处,交通便利且生态资源丰富,具备发展乡村农业旅游的区位优势。

三口镇汪家桥村尚书里

一、已将260亩集体土地和2处闲置房屋盘活并对外招商,发展村集体经济。

二、目前正在进行三产融合示范园建设。建设“茶文化+研学基地”综合体,将300亩高山茶园打造成集茶园观光、农事体验、体验馆和茶叶加工厂于一体的综合体;打造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投资300万元建设冷链仓储中心,开发干货加工,申请地理标志认证。打造风景湖,沿岸修建步道,开发垂钓、水面养鱼等项目;结合尚书里电商平台矩阵,培育3—5家本土网红主播,实现农产品线上销售占比超40%。

三、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招引进的企业根据村集体实际投入资金向村集体支付每年的固定保底收益和分红。村里把新型集体经济打造成为强村富民的“金钥匙”,力争三年内实现村集体收入翻番,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

题字:姬臣

策划:向日葵融媒工作室

文图:程向阳

图文征集: 1172522531@qq.com

来源:黄山在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