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西安事变中,张学良对蒋介石的态度,一直都是只要蒋承诺联共抗日,还是拥护他继续做领袖的。但杨虎城的态度却不一样,他是坚决主张杀了蒋介石的,所以在事发后就已经埋下了旧恨。后来在南京军事法庭上,张学良一直强调他是事变的发起者,但实际上杨虎城才是事变的主谋。
西安事变之后,为什么张学良被软禁五十多年但得以善终,杨虎城却全家惨死戴公祠呢?今天我们就聊聊杨虎城之死的内幕。
张学良和杨虎城
在西安事变中,张学良对蒋介石的态度,一直都是只要蒋承诺联共抗日,还是拥护他继续做领袖的。但杨虎城的态度却不一样,他是坚决主张杀了蒋介石的,所以在事发后就已经埋下了旧恨。后来在南京军事法庭上,张学良一直强调他是事变的发起者,但实际上杨虎城才是事变的主谋。
《少帅》中的杨虎城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蒋介石也承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杨二人到达南京后,他也很守信用,并没有动他们。在南京期间他跟杨虎城还有过两次会面,都有详细记录。
他们的对话也很有意思,蒋介石在谈话中一直在吐槽张学良,他说,张学良对我说,有他老子他就跟他老子走,没有他老子他就跟我走,一直说服从领袖,结果呢,他打不过共产党,就向共产党投降,要是他打不过日本呢,是不是就得向日本投降了。他的部队正在前线牺牲,他和王以哲竟然秘密到陕北跟敌人议和了,怎么对得起长官,对得起部下?
这番话说完,杨虎城也是无言以对,只能简单的说了几句,委员长的话我记住了。
而在把张学良拘捕后,对杨虎城的后续处理,蒋介石当时是这么说的。他说,我的人肯定是对你有不满情绪的。你继续任职于情感上不便,不如先往欧美参观一段时间,回来再继续任职,出国费用也可由公家负担,启程时间也不必规定,可以从容准备。
在对张杨二人的处理问题上,客观的来评价蒋介石这个人,他还是很不错的。
你杨虎城背叛领袖搞政变,并且还要杀他。而蒋介石只是削了你的兵权,留着你的命,还让你全家公费出国,并许诺你将来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除了蒋介石,换个人未必能做到这样。
杨虎城当时也答应了下来,于是就带着老婆儿子,还有他的秘书宋绮云,一共六人,先到伦敦,然后又去了巴黎。
宋绮云
不过杨虎城一直没有放弃反蒋的念头,到了巴黎之后,杨虎城就忙碌了起来。他先是通过中共的旅法支部跟苏联取得联系,想借道苏联返回陕北,找他17路军的旧部,继续一起反蒋。
第17路军杨虎城
这里插播一个知识点,杨虎城的出身不同于张学良,他生于陕西的一个农民家庭,18岁那年爆发武昌起义,他就投身于辛亥革命。随后又参加了讨袁战争,1924年加入国民党,先后任国民革命军第10路军军长、第17路军总指挥等军职,还兼任过陕西省政府主席、西安绥靖公署主任等官职。总之杨虎城一直活跃在西北地区,自然也少不了跟中共西北党支部的接触,也许那时开始他就产生了投共的想法。
杨虎城
杨虎城
书归正传,人在巴黎的杨虎城联系苏联想借道回国,但苏联没有给他回复。于是他干脆派秘书前往苏联驻法大使馆,直接提出了入境申请。结果苏联那边还是没回信,但是国民政府这边却寄了封信过来。信中说,现在国内关于中苏关系谣传反左,杨将军此时赴苏考察不合时宜。这等于直接否定了杨虎城想借道苏联回国的计划,但这事儿本来是相当机密的,只有他本人及秘书才知道,蒋介石又是怎么知道呢?
后来在1963年的台湾,曾担任过宋子文秘书的郭增恺才揭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原来是斯大林把杨虎城准备秘密回国这个事儿,通报给了蒋介石。除了杨虎城外,还有冯玉祥等人写给斯大林的很多密信,也都被斯大林一并送给了蒋介石。
当时西北军相当多的头领们都是亲苏的,结果在利益交换下,他们却被卖给了蒋介石。这个时候蒋介石才是真的生气了,新仇旧恨一起涌上了心头。不过也确实,站在国军立场上,西北军这帮将领的骨头里确实少了点东西。中国抗日战争中,国军投降的高级将领一共有64个,其中46个都是西北军,还有11个是东北军。
这也难怪当初在南京时蒋介石对杨虎城吐槽张学良,说他要么投共,要么投日。不过老蒋却没想到,在他身边的杨虎城才是个真正的亲共派。
但看了杨虎城给斯大林的信后,蒋介石终于明白了。于是他让宋子文给杨虎城发电报,说你想回国,何必经过苏联呢,就大大方方回来吧。这时候老蒋就准备翻脸了,于是当杨虎城从香港到了南昌,就被戴笠给拘捕了。不过到这时候,蒋介石也没想杀他,只是把他给关了起来,关了整整12年。
直到1949年9月6日,形势已经非常危急了,才派军统把杨虎城和他的秘书宋绮云两家人,都杀死在重庆松林坡的黛公馆。我们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小萝卜头”,真名叫宋振中,就是宋启云不到9岁的儿子。
“小萝卜头”
处死杨虎城后,张学良则被带到了台湾继续软禁,总共关了54年,直到1990年才被李登辉释放。
张学良
张学良
1956年,张学良在台湾软禁期间,被蒋介石要求撰写《西安事变反省录》,其中也多次提到,事变中杨虎城才是主角,自己只是被人利用,受到迷惑,反躬思来,羞愧自憾无已。
张学良写完这本悔过书后,1958年又主动写了本《坦述西安事变痛苦的教训敬告世人》,多次反省悔过后,蒋介石也比较满意,被准许看望蒋介石。于是在宋美龄的安排下,二人相隔多年再次会面。张学良见到蒋介石就流下了眼泪,蒋介石只是说了一句,“西安之事,对于国家损失太大了。”回去后的张学良则在日记中写道,“我闻之甚为难过,低头不能仰视”。
张学良
来源:客家小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