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杂技与体育是同源异流的身体文化,折射出人类不懈挑战自我的生命意蕴和精神追求。中国传统杂技和体育都拥有悠远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传承与创新中共同发展,都是中国珍贵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现代杂技与体育分别走向艺术殿堂和竞技赛场,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杂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唐延海
吁请国家体育总局
加强对杂技行业帮扶指导
杂技与体育是同源异流的身体文化,折射出人类不懈挑战自我的生命意蕴和精神追求。中国传统杂技和体育都拥有悠远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传承与创新中共同发展,都是中国珍贵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现代杂技与体育分别走向艺术殿堂和竞技赛场,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但始终在演进和创新过程中密切关联、互相影响,尤其是杂技与体育的技能主导类难美项群出现相融和借鉴的现象、趋势。
1985年,国内首家专门培养杂技人才的中等专业艺术学校——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在吴桥体校体操班的基础上创建。杂技界也吸纳了大量优秀的退役运动员,仅长春演艺集团杂技团就有20余位杂技演员出身于体操运动员。首创“肩上芭蕾”并风靡全球的杂技演员吴正丹、魏葆华也曾是辽宁省技巧队混合双人运动员。为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中国杂技家协会积极配合服务国家奥运战略并与国家体育总局于2017年联合向社会发文,启动极限运动跨界跨项选材工作。濮阳杂技艺术学校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入选小轮车、滑板、体操、滑雪等多个国家运动项目人才培养计划。
当前,中国体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是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期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窗口。
中国体育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在于引入了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运用了大量的现代科研技术成果,不断推进体育核心关键技术突破。现代体育建立了博大而系统的学科理论、规范化的教育模式,以及科学的训练方法。在杂技高等学科专业设置和科学规范发展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的现实情况下,这些理论成果能够对技术教学、包括杂技教学起到重要的作用,减少在无理论指导下的盲目探索时间,延长杂技演员的舞台艺术生命。近年来,上海体育学院博士团队为上海市马戏学校专业教师开展体能专题的理论和实践培训,双方共同努力探寻当代体能系统的训练方法与杂技专业课相融合的训练思路,取得良好成效。
同时,体育产业具有产值高、影响大、消耗能源少、产业链关联面广等优势,并伴随竞技体育国际化趋势,体育产业成为一项全球性的经济、金融活动。《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到2035年,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杂技作为市场化程度很高并具有开放品格的艺术品种,也在着力完善杂技产业规划、加强杂技市场体系建设、扩大优质杂技产品供给,推动从杂技资源大国向杂技产业强国转变。向体育产业中的用品业、服务业、赞助业、广告业、经纪业、转播业等细分领域学习借鉴,结合自身发展实际适时调整发展策略,对于推动杂技产业提质增效、变革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杂技行业还可以学习借鉴体育界相对成熟的运动员注册制度、会员转会制度,制定适合杂技界的人才流动行业管理办法,使杂技人才流动走上规范有序的轨道,从而促进各杂技院团等行业主体友好和谐关系的建立。
特向国家体育总局提出如下吁请:一是以“结对子”的形式帮助杂技行业构建科学训练体系、完善教育与培训体系、提升训练伤防护水平、开展运动机理研究;二是分享拟定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规范体育服务管理,推动体育标准化建设等相关经验,指导杂技产业相关工作;三是推进文化传播方面特别是青少年间的交流与互动。
在国家体育总局的帮扶指导下,实现杂技与体育一次空前的融合借鉴,对于推动杂技训练科学化,实现杂技艺术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跨越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杂技界也将在多方合力下有序有质地稳步推动优秀杂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来源:雪剑看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