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丨毛乌素沙地打响“三北”工程千人大会战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13 05:01 8

摘要:3月12日,是我国法定的植树节。该节日不仅承载着人们对绿色家园的向往,更蕴含着对历史的铭记与对未来的期许。今天,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毛乌素沙地“三北”工程363万亩的生态建设工程全面开工,打响了千人大会战。

央广网鄂尔多斯3月12日消息(记者邵玉琴)3月12日,是我国法定的植树节。该节日不仅承载着人们对绿色家园的向往,更蕴含着对历史的铭记与对未来的期许。今天,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毛乌素沙地“三北”工程363万亩的生态建设工程全面开工,打响了千人大会战。

柠条开沟种植机开展种植作业(央广网发 王琪 摄)

3月12日上午,记者在乌审召镇布日都嘎查“三北”工程治沙现场看到,吊运苗木的无人机在空中忙碌,地面五十多台各类“新式装备”穿梭于沙丘间。这些无人机如同灵动的“绿色使者”,承担着撒播草种以及运输苗木和其他材料的重要任务。低空治沙设备不仅展现了科技在治沙中的强大力量,更为“三北”工程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效能。

据乌审旗林业和草原局综合业务办工作人员陈子亮介绍,“每台无人机每小时可播种200亩以上,两公里内运输材料在三分钟内就可完成,相当于10个人以上的工作量。”

地面上,沙障扎捆机、草帘沙障铺设机等设备有序运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材料制作和沙障铺设工作。这些设备的应用,使得沙障的制作和铺设更加精准、高效,有效增强了沙地的稳定性,为植被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无人机调运苗木(央广网发 余节蒙 摄)

在乌审旗嘎鲁图镇呼和淖尔嘎查的“三北”工程作业现场,由当地自主研发的柠条开沟机种植机械在土地上开垦出一道道整齐的沟壑,为柠条的种植做好准备。柠条作为优良的固沙植物,也是牛羊喜欢的饲料作物,其种植效益的提高对于治沙工作意义重大。

嘎鲁图镇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巴格那表示,近几年,为了提升治沙成效,镇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先后研发了沙地开沟机、双排打坑机、育苗机等十五种沙地造林机器。

他指着身后沙地开沟机说,该设备每天可种植100亩至120亩。截至2024年年底,使用面积达到12.6万亩,2025年,计划在毛乌素攻坚战上使用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

在植树现场,记者看到抓木机在现场不间断地拉运材料,确保所需材料及时供应。旁边,割灌机在沙丘上进行着沙柳平茬作业。

作为防沙治沙经验丰富的乌审旗人民来说,经过几代人在毛乌素沙地中艰苦卓绝地探索实践,早已总结出了实用的“治沙经”。他们认为,合理地平茬不仅能够促进沙柳的生长,还能提高其固沙能力。

近年来,乌审旗积极响应“三北”工程建设号召,充分利用无人机等科技设备,极大地提升了治沙效率和质量,不仅提高了防沙治沙的效率,还降低了人力成本,彰显了乌审旗在生态治理方面的创新精神和科技实力。

毛乌素沙地穿上“格子衫”(央广网发 郝映捷 摄)

在乌审召镇及其他各苏木镇植树造林现场,上千名干部群众热情高涨,参与到植树造林大会战中。苗木搬运、打孔、树苗栽种、填土围堰、浇水,现场到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据介绍,此次活动共栽种樟子松、旱柳、杨柴、柠条和沙柳等乔灌木5万株,预计植树造林1000亩。

作为中国四大沙地之一,毛乌素沙地横跨蒙陕甘宁四省区五个地级市,总面积4.72万平方公里,曾被称为“生命的禁区”。

毛乌素沙地总面积约三分之二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而乌审旗更是全境位于毛乌素沙地腹部。可以说,毛乌素沙地治理,乌审旗是主战场。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乌审旗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总面积占到了国土总面积的90%以上。历年来,乌审旗始终把生态建设和保护作为立旗之本、生存之基、发展之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60多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人的“绿色接力”,筑成了如今鄂尔多斯高原南部屹立不倒的“绿色长城”,创造出毛乌素沙地综合治理的“绿色奇迹”,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贡献了乌审智慧和力量。

当地群众在黄沙地上种下绿色希望(央广网发 王琪 摄)

乌审旗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吕琪表示,今后,乌审旗将继续加大科技在生态建设中的投入,致力于把科研、技术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围绕防沙治沙、生态修复、水土保持等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进一步提高生态建设项目的机械化率和林草科技应用转化率,为“三北”工程的顺利推进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贡献力量,打造毛乌素沙地综合治理的“新样板”。

吕琪介绍,2025年乌审旗计划完成“三北”工程生态建设任务363万亩,其中沙化土地治理任务65万亩,林草质量巩固提升298万亩。今年全旗义务植树将持续到五月底,预计栽植超过5000万株,造林绿化面积达到40万亩。乌审旗将通过细化任务指标、建设生态示范点、加大材料储备等措施,全力以赴确保完成全年建设目标任务,向着绿色发展的美好未来大步迈进。

来源:内蒙古网信办代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