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毛主席看着陈赓,带着几分玩笑意味地说道:“怎么样,我们这边比老蒋那边更有出息吧?他可给不了你大将军衔。”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在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毛主席看着陈赓,带着几分玩笑意味地说道:“怎么样,我们这边比老蒋那边更有出息吧?他可给不了你大将军衔。”
一旁的人笑了,陈赓也笑了。
这句话看似轻松,实则意味深长。
陈赓,这位曾经的黄埔一期高材生,国民党高层都舍不得放弃的人,最终选择了另一条路,并且走到了顶点。
那天的授衔名单上,陈赓排在第四,仅次于粟裕、黄克诚和徐海东。
有人不解,陈赓在解放战争中仅仅指挥了第四兵团,怎么就能排在如此靠前的位置?
但如果细数他的经历,就会发现这个排名不仅合理,甚至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陈赓的传奇,得从黄埔军校开始说起。
作为黄埔一期的佼佼者,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甚至连蒋介石都对他青睐有加。
当年东征,他在叛军的层层包围中,硬是背着蒋介石杀出一条血路,把这位未来的“总裁”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蒋介石对他感激不尽,可惜的是,这位救命恩人后来却成了自己的“眼中钉”。
蒋介石对陈赓的欣赏,甚至到了愿意不惜一切拉拢的地步。
陈赓后来在地下工作时被捕,蒋介石亲自下令,动用了黄埔军校的整个关系网来劝降他。
可惜的是,陈赓不吃这套,宁愿坐牢,也不愿背叛信仰。
甚至后来他在上海执行任务时,被蒋介石的亲信钱大钧撞见,钱大钧装作没看见,事后还说:“连委员长都惜才,我又何必自找麻烦?”
这种待遇,放眼整个红军,也没几个人能享受得到。
抗战时期,陈赓成为八路军386旅旅长,这支部队后来被《亮剑》里的李云龙演绎得家喻户晓。
真实历史上,386旅是华北战场的绝对主力,战斗力之强,连日军都头疼不已。
再到解放战争,他率领陈谢兵团,与刘邓大军并肩作战,成为战略反攻的三把尖刀之一。
洛阳、淮海、中南战役,他的兵团屡建奇功,而他本人也在战场上展现了极高的军事素养。
如果说战场上的他是战神,那么战场之外的他就是全才。
抗美援朝,他接替彭总,成为志愿军司令,后来又参与抗法援越,甚至在东北创办了哈军工,培养了一大批军事人才。
从黄埔军校的优秀学员,到地下工作中的情报高手,再到战场上的统帅,最后成为新中国军事工业的奠基人之一,陈赓的经历几乎横跨了军事的所有领域。
那么,陈赓为什么排在第四?我们先看看前三位。
粟裕,毫无争议的第一。
他在解放战争中一路高歌猛进,指挥华野打出了无数经典战役,歼敌数量全军第一,论战绩,甚至可以说是“准元帅”级别。
排第一,实至名归。
徐海东,红军时期的传奇人物。
长征时,他的部队在最困难的时候给中央红军提供了极大的支持。
毛主席曾评价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哪怕因病退居二线,依然在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排第二,没人有异议。
黄克诚,战争时期的职务比陈赓高半个等级,解放战争时,他已经是大军区副职,而陈赓仍是兵团司令。
论资历,黄克诚确实比陈赓更胜一筹,所以排第三。
那么,陈赓排在第四,合适吗?看后面几位就知道了。
第五的谭政是新中国的政工泰斗,虽然影响深远,但毕竟是搞政治工作的,和陈赓的全方位能力相比,还是稍逊一筹。
萧劲光,资历深厚,红军时期就是军团政委,后来成为新中国的海军司令。
但他在解放战争中缺席了多次关键战役,战功上比陈赓要稍弱。
张云逸,资格老,但解放战争后期已经不在一线指挥部队,影响力有所下降。
罗瑞卿,长期在华北作战,职务一直在兵团级,后来转入公安系统,战场上的成就比陈赓还是有一定差距。
至于王树声和许光达,两人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职务相对较低,战功也不及陈赓。
综合来看,陈赓排在第四,完全合理。
他不仅是战场上的统帅,还是情报战线的高手、军事教育的奠基人,甚至在外交方面也有贡献。
这种全面发展的将才,在整个解放军体系里都极为罕见。
有人说,陈赓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将军,还是个风趣幽默的人。
他总有办法让身边的人放松下来,就连彭总都经常被他逗得哈哈大笑。
或许正因如此,他的军旅生涯不仅充满传奇,还带着几分人情味。
有人说,真正的将领,不只是靠战功排位,更是看他对整个军队的贡献。
陈赓的排名,恰好印证了这一点。
来源:招财趣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