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EGFR 突变是 NSCLC 最常见的驱动基因,针对 EGFR 突变的靶向治疗开启了驱动基因指导下的肺癌靶向治疗时代。近年来,国际肺癌领域在精准诊疗方面获得了长足进步,同时肺癌个体化多学科诊疗模式也如燎原之势,让越来越多的肺癌患者获益。为进一步推动驱动基因阳性
EGFR 突变是 NSCLC 最常见的驱动基因,针对 EGFR 突变的靶向治疗开启了驱动基因指导下的肺癌靶向治疗时代。近年来,国际肺癌领域在精准诊疗方面获得了长足进步,同时肺癌个体化多学科诊疗模式也如燎原之势,让越来越多的肺癌患者获益。
为进一步推动驱动基因阳性 NSCLC 精准化的发展,促进国际间肺癌诊疗学术交流与合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于 11 月 13 日举办了对话海外大咖,聚焦驱动基因阳性肺癌诊疗前沿」Lung Cancer Workshop。本次交流会特邀纽约大学朗格尼健康(NYU Langone Health)佩尔默特癌症中心(Perlmutter Cancer Center)的 Joshua Sabari 教授,与北京胸科医院肺癌领域专家齐聚一堂,共话驱动基因阳性肺癌诊疗前沿。
此次会议非常荣幸邀请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肿瘤中心主任林根教授为大会致开场词,刘喆教授担任主持嘉宾。
Sabari 教授表示,EGFR 敏感突变 NSCLC 具有高度异质性,患者基线合并 TP53/RB1 突变、伴脑/肝/骨转移、肿瘤负荷大、ctDNA 阳性等因素均会增加疾病复发风险,意味着这部分人群对 EGFR-TKI 单药治疗疗效欠佳,更需要联合治疗模式改善预后。在 MARIPOSA 研究亚组分析中,基线伴脑/肝转移、合并 TP53 突变、基线或治疗 3 周期后 ctDNA 阳性患者接受埃万妥单抗联合兰泽替尼均观察到生存获益;此外,在临床较为棘手的脑转移人群中,埃万妥单抗联合兰泽替尼也展现出了持久和显著的颅内 PFS 获益。在 EGFR 敏感突变 NSCLC 二线治疗领域,MARIPOSA-2 研究已经成为新的标准二线治疗;此外,多项新型 ADC 药物(TROP2 ADC, MET ADC, HER3 ADC 等)均在该治疗领域进行临床研究的探索。
李教授提到,尽管联合治疗模式 AE 的发生率较单药模式有所增加,但整体 AE 严重程度多在 1 级~2 级,且因治疗相关 AE 停药的发生率低,可控可管理。此外,针对特殊关注 AE 的预防与管理,一些前瞻性临床研究也进行了相关探索。SKIPPirr 研究显示,预防性地塞米松治疗可使输液不良反应(infusion-related reaction, IRR)的发生率降低~3 倍;此外,针对剂型优化的 PALOMA-3 研究结果发现埃万妥单抗皮下注射可显著降低输液不良反应,同时总生存期(OS)也观察到较静脉剂型显著的获益。COCOON 研究正在探索皮肤的加强管理策略在接受埃万妥单抗和兰泽替尼治疗患者中的有效性,以期进一步降低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此同时,预防性治疗策略在静脉血栓(VTE)的管理方面同样具有显著有效性,在 PALOMA-3 研究中,接受预防性抗凝治疗人群 VTE 的发生率观察到明显的下降。
讨论环节学术氛围浓厚。与会专家高度聚焦 EGFR 突变 NSCLC 精准化诊疗,从国内外临床实践角度出发,来自肿瘤中心的刘喆教授、张同梅教授、王敬慧教授、李红霞教授等,放疗科的张旭教授以及胸外科的白哲昕教授分别从不同学科领域与 Sabari 教授展开了深入的探讨,针对目前联合诊疗模式的优势人群、不良反应管理以及患者全程管理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解读前沿进展、共话指南更新、分享诊疗经验,尤其是针对临床实践中充满挑战的疑难患者的个体化诊疗。
最后,北京胸科医院肿瘤中心的刘喆教授作了总结发言,首先对莅临此次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感谢,并提到此次中外学术交流的重要性,同时也希望未来进一步加深与国际专家学者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更为精细化、个体化肺癌诊疗的发展。
✩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
内容审核:方程
项目审核:李婷
「本资料为强生创新制药所有,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批准,严禁翻印、转载及传播。」
「本资料仅用于医学、科学交流,可能涉及尚未在中国获批的产品和适应症。强生创新制药不支持、不鼓励任何未被批准的药品/适应症使用。」
「本资料中涉及的AE/SS/PQC已按照公司的要求上报。”(适用于含AE/SS/PQC的资料」
来源:健康睡眠倡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