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这么一些流行病,它们曾在爆发初期显露出狰狞面目,似有席卷全球之势,却最终被成功遏制,成为险些发生的危机。回顾这些惊心动魄的事件,我们既能看到病毒的凶险,也能感受到人类智慧与团结的力量。
在人类与疾病漫长的斗争史中,流行病犹如暗处的幽灵,时刻觊觎着给人类社会沉重一击。
有这么一些流行病,它们曾在爆发初期显露出狰狞面目,似有席卷全球之势,却最终被成功遏制,成为险些发生的危机。回顾这些惊心动魄的事件,我们既能看到病毒的凶险,也能感受到人类智慧与团结的力量。
01埃博拉:非洲大地的血色警报
埃博拉病毒,堪称病毒界的“死神”,其致死率之高令人胆寒。一旦感染,患者身体内多个器官会像被恶魔撕扯一般,出血不止,犹如身体内部的一场“血色风暴”。它主要通过血液、体液等亲密接触传播,如同一个隐藏在暗处的“刺客”,悄无声息地侵入人体。
2013年12月,几内亚南部一个两岁男孩的患病离世,拉开了一场噩梦的序幕。
在接下来的四个月里,埃博拉病毒如脱缰野马,迅速在几内亚、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等国蔓延。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此次疫情共造成超过2.8万人感染,1.1万多人死亡。
几内亚毫无准备,没有正式应急响应系统,缺乏专业的密切接触者追踪人员,快速检测手段、边境筛查措施和许可疫苗更是无从谈起。
但人类并未坐以待毙。
那次疫情之后,几内亚在美国和其他国际伙伴支持下,对疫情应对系统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革。
2021年1月,当埃博拉病毒再次在几内亚南部露出獠牙,一名护士发病死亡后,情况截然不同。卫生官员迅速怀疑是埃博拉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后,几内亚次日启动疫情警报系统。
国家卫生安全局迅速行动,38个区级应急行动中心和一个国家级应急行动中心高效运转。
流行病学家和密切接触者追踪团队争分夺秒,最初23名密切接触者的名单很快扩展到1100多人。先进的快速检测能力在疫情爆发城市启用,几内亚与利比里亚和科特迪瓦边境,200多万旅客接受筛查。大规模疫苗接种运动开展,900多名社区动员者深入民众,宣传疫情知识,倡导安全丧葬方式。
这场与病毒的赛跑,人类最终取得胜利,仅两人感染,12人死亡,将疫情迅速扑灭。
黄热病:热带地区的“黄色恐慌”
黄热病,因患者常出现黄疸,皮肤和眼睛发黄而得名,在历史上曾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存在。
它由黄热病毒引起,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在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地区“兴风作浪”。
患者初期会出现发热、头痛、肌肉疼痛等症状,就像一场严重的感冒,但部分患者病情会急转直下,进入毒性更强阶段,出现黄疸、尿液发黑、腹痛呕吐等症状,约一半进入此阶段的患者会在7至10天内死亡。
2016年,安哥拉发生黄热病大流行,罗安达省受灾严重。
黄热病病毒在人群中迅速传播,造成大量人口患病、死亡。但巴西在应对黄热病时,展现出成功的范例。巴西作为全球主要黄热病疫苗生产国之一,利用自身优势,开展大规模疫苗接种运动。
由于民众早已习惯定期接受常规疫苗接种,对疫苗接种接受度高,这一策略得以顺利实施,成功扑灭了黄热病疫情。
正如《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关于黄热病防控的研究指出,在具备疫苗生产能力和良好疫苗接种习惯的地区,大规模疫苗接种对控制黄热病传播极为有效。
02霍乱:古老疫病的卷土重来
霍乱,是一种古老而凶猛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由霍乱弧菌引发。
患者会突然出现剧烈腹泻、呕吐症状,短时间内身体大量脱水,如不及时治疗,数小时内就可能丧命。它主要通过被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在卫生条件差、缺乏安全饮用水和卫生设施的地区极易暴发。
2021年,西非地区霍乱病例超过10万例,死亡人数超3700人,形势严峻。
但布基纳法索在面对霍乱疫情时表现出色。一名卡车司机霍乱检测呈阳性后,医护人员当天向政府警报,密切接触者追踪工作即刻展开。
由于霍乱由细菌引起,布基纳法索对接触病菌者及时使用抗生素。
这种迅速反应,如同在疫病萌芽时就将其狠狠踩灭,在疫情爆发几周后就成功阻止疫情蔓延,实现零死亡。
这一成果充分体现了《柳叶刀传染病》中所强调的,在疫情初期迅速采取针对性措施对控制传染病传播的关键作用。
猴痘:突如其来的“痘疫”威胁
猴痘病毒原本主要在非洲中西部地区的动物间传播,偶尔感染人类。
但在2022年,猴痘疫情却在全球多个非流行国家和地区突然暴发,引发广泛关注。猴痘病毒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接触患者的皮疹、体液,或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品等。
患者感染后,初期症状类似流感,发热、头痛、肌肉酸痛,随后皮肤会出现斑疹、丘疹,逐渐发展为脓疱,严重影响患者健康。
在疫情初期,世界卫生组织迅速发布警报,各国也积极响应。
美国、英国等国家加大监测力度,对疑似病例及时检测诊断。公共卫生部门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普及猴痘预防知识,如避免与野生动物密切接触、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等。
同时,相关科研团队加速研发针对猴痘的疫苗和治疗药物。在各方努力下,猴痘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未出现大规模的传播和扩散。
这些险些发生的流行病,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次次警示。
它们提醒着我们,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容不得半点疏忽,全球各国必须携手合作,共享信息、技术和资源,才能在与病毒的这场永恒博弈中,赢得更多胜利,守护人类的健康与未来。
来源:山涧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