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许世友(1905.02.28—1985.10.22),河南新县人。192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开国上将之一。其人生融合了武术、军事、忠诚、孝道与独特个性,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独具特色的标志性人物。他出身贫寒,历经战火洗礼,以骁勇善战
【资料共享】红四方面军史学习:许世友上将
许世友(1905.02.28—1985.10.22),河南新县人。192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开国上将之一。其人生融合了武术、军事、忠诚、孝道与独特个性,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独具特色的标志性人物。他出身贫寒,历经战火洗礼,以骁勇善战、性格豪爽闻名,一生充满戏剧性的人生经历和独特的个人风格,被誉为“铁血将军”。邓小平评价其为“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毛泽东赞其为“最喜爱的猛将”。
一、早年经历:从少林寺到革命道路
1.少林习武,铸就刚烈性格
许世友8岁时因家贫被送入嵩山少林寺,习武8年,练就一身硬功夫,人称“许和尚”。他精通刀法、棍术等十八般武艺,甚至自创“螳螂刀法”,民间传说他“拳能碎石”“飞檐走壁”,虽可能有夸张成分,但其武艺高强确为事实。这段经历不仅塑造了他强健的体魄,更磨砺出坚韧不拔、嫉恶如仇的性格。他16岁时因打死欺压百姓的地主家少爷逃亡,后加入吴佩孚部队,但因不满腐败而投奔红军,开启革命生涯。
2.投身革命,血与火的淬炼
1927年11月,许世友参加黄麻起义后,以勇猛善战著称,曾七次担任敢死队队长,两次重伤仍坚持战斗。他在鄂豫皖苏区反“围剿”作战中屡建奇功,因悍勇不畏死被战友称为“敢死队长”。在漫川关突围中,他挥刀为绝境中的红四方面军杀出一条血路。在嘉陵江剑门关战役中,他持大刀斩杀36名敌军,被誉为“剑门关英雄”。长征期间,他率部三过草地,多次担任先锋突围任务,深得红四方面军首长的信任和器重。
二、战争年代:铁血悍将
1.抗日战争:胶东虎将
1942年,许世友任胶东军区司令员,放出“太平我不来,我来不太平”的豪言,率部在山东战场与日伪军周旋。通过奇袭牙山等战役收复失地,稳定胶东局势,使日伪军闻风丧胆。他擅长游击战,多次奇袭敌军据点,粉碎日军“扫荡”,被胶东百姓称为“许老虎”,成为胶东根据地的“定海神针”。他的名言“打不赢就砍我头”至今流传,足见其勇猛与自信。毛主席评价说:“许世友是员战将,打红了胶东半边天,了不起,了不起!”
2.解放战争:横扫华东
解放战争中,许世友指挥济南战役。面对国民党11万守军,他提出“牛刀战术”,仅用8天攻破号称“固若金汤”的济南城,全歼守敌10万余人,创下我军攻克大城市的经典范例。毛泽东曾称赞:“济南战役,许世友立了头功!”此外,他在莱芜、孟良崮等战役中亦战功赫赫,发挥关键作用。
3.对外战争:老将挂帅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许世友任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1979年,74岁高龄的许世友出任对越自卫反击战东线总指挥,率部反击越南。他以雷霆手段指挥部队攻克谅山,展现“宝刀未老”的军事魄力。此战虽争议颇多,但许世友的果敢作风仍令人印象深刻。
三、鲜明个性与传奇轶事
许世友母亲
1.忠肝义胆,至情至性
许世友以“生前尽忠,死后尽孝”闻名。“活着尽忠,忠于毛主席。死了尽孝,替老母守坟。”他对毛泽东的忠诚更是至死不渝,曾说:“谁反对毛主席,我就干他!”他因常年征战未能侍奉母亲,晚年多次表达愧疚,母亲去世时他长跪痛哭。他临终前请求土葬陪伴母亲墓旁,邓小平特批“下不为例”,最终实现“死后尽孝”夙愿,成为新中国高级将领中唯一被特许土葬者。
2.豪饮善战,快意人生
许世友嗜酒闻名,专设警卫员背酒,但他与毛泽东约定“战前布阵不喝、战斗打响不喝、打败仗不喝”,故虽嗜酒如命却军纪严明;且酒后作战更勇猛,如武松般越战越勇。他常以酒会友、以酒励兵。战争年代,他发明“酒激战法”:战前饮烈酒壮胆,冲锋时脱衣赤膊,持大刀砍杀,令敌胆寒。周恩来曾笑称:“许司令的酒量,能抵一个师!”
3.特立独行,赞誉与争议并存
他性格耿直,曾因张国焘问题受牵连,但始终不改本色;“文革”期间,他坚持军队稳定,保护老战友,但也因某些政治表态引发争议。他曾在战前会议上怒摔帽子斥责“走后门”行为,展现嫉恶如仇的个性;面对上级亦敢直言,向毛泽东请求土葬,成为新中国唯一获特批土葬的高级将领。邓小平评价他:“战功赫赫,百死一生,有缺点,但更有个性。”
四、身后传奇:魂归故里
1985年10月许世友病逝后,邓小平在他要求土葬的报告上批示:“照此办理,下不为例。”时任中顾委副主任王震受邓小平委托来到南京军区,宣布了邓小平关于葬礼的批示,作出了“七个特殊”的评价:“许世友在60年戎马生涯中,战功赫赫,百死一生,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邓小平同志签的特殊通行证,这是特殊的特殊。”同时宣布了“五不准”要求:不准开追悼会,只准搞遗体告别仪式;不准登报宣传;关于葬礼事宜,不准家属子女外传;不准立碑;不准传播丧事。最终中央特批其土葬于河南新县田铺乡许家洼老家,实现了“死后尽孝”的夙愿。将军墓前无碑,仅以花岗岩刻“许世友同志之墓”,肃穆庄重,简朴大方。每年无数访客慕名而来,缅怀这位充满传统侠义精神的将军。其墓园至今仍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点评:
1.许世友一生是20世纪中国社会剧烈变革的缩影。他以武入道,以战成名,既有传统侠客的忠勇,又有革命军人的坚毅。他的传奇不仅在于战场功绩,更在于其鲜活的人性魅力——爱憎分明、重情重义,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独特印记。
2.许世友一生贯穿了中国革命的多个关键阶段。其个人特质与时代洪流交织,形成独特的英雄叙事。他既是战场上的“铁血悍将”,又是忠诚战士与孝子,其传奇性不仅源于战功,更在于他打破常规的个性与精神追求,成为革命史中不可复制的经典形象。
3.许世友的传奇体现了中国传统侠义精神与革命理想的结合。他不仅是优秀的军事指挥员,更是忠孝两全的文化符号,是尚武精神与家国情怀的象征。
来源:胸无大志百无一用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