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16日,在第十届西鼎会创新药专场上,中康科技商用数据事业部CSM总监郭赞华带来的《创新药是零售药店的黄金赛道吗?》报告分享,引发行业强烈关注。这份基于中康科技创新药市场数据研究的报告,首次系统性剖析了创新药在零售市场的机遇与挑战,为药店行业在创新药赛道的发
3月16日,在第十届西鼎会创新药专场上,中康科技商用数据事业部CSM总监郭赞华带来的《创新药是零售药店的黄金赛道吗?》报告分享,引发行业强烈关注。这份基于中康科技创新药市场数据研究的报告,首次系统性剖析了创新药在零售市场的机遇与挑战,为药店行业在创新药赛道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关键指引。
中康科技商用数据事业部CSM总监 郭赞华
01
政策加速创新药落地,DTP药房成关键枢纽
近年来,国家政策持续为创新药市场注入动能。医保谈判常态化、“双通道”政策全面推行、药品审评审批流程优化等举措,大幅缩短了创新药从上市到患者手中的时间窗口。以PD-L1为例,2018年O药及K药上市后,截至2024年12月,已累计有21个PD-L1已上市销售,通过DTP药房实现快速商业化,这变化也正在重塑药企的渠道战略布局。
自国家医保局推行“双通道”机制以来,零售药店的角色发生根本性转变——从传统的药品销售终端升级为创新药准入的关键枢纽。这一转变背后,是政策对“进院难”痛点的精准破解。
郭赞华在报告中指出,截至2024年二季度,全国“双通道”药店已覆盖315个地级市,超8700家双通道门店成为连接医院、患者与药企的桥梁。不仅提供药品销售,更通过用药咨询、随访管理等增值服务,成为创新药商业化的重要场景。
02
深度老龄化与疾病谱变迁,新需求驱动市场扩容
随着中国社会深度老龄化与疾病谱变化,正在进一步推高创新药的需求。
截至2024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达到15.6%,老龄化持续加剧。2022年,中国新发癌症病例达482.47万,占全球24.1%,但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仅47.3%。与此同时,7000多种罕见病中仅不到10%有治疗方案,患者对创新疗法的迫切需求亟待满足。
国内疾病谱变迁,重症难症逐渐向“长周期治疗需求”转变,随之创新药需求持续增加。
中康CMH-DTP市场数据显示,目前DTP创新药市场规模有超过70%的销售由肿瘤治疗药物及免疫调节剂所贡献,其中PD-1/PD-L1、HER2、EGFR等成为最热门的靶点,皮肤用药、血液和造血系统用药也正在以较高的增速成为新兴增长极。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产创新药的高歌猛进,内外资企业在零售药店创新药市场的格局也在逐渐发生变化。近年来,内资企业的规模增速均高于外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的差距持续缩小。特别是在肿瘤药及免疫调剂等关键赛道上,内资企业已经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
03
创新药零售市场崛起:增速超过医院5倍
随着政策红利释放与需求端持续扩容,创新药在零售渠道的黄金赛道已初现轮廓。中康CMH数据显示,2024年DTP药房创新药销售规模突破872亿元,同比增长16.3%,增速超过医院渠道的5倍,标志着DTP药房正成为创新药商业化核心战场。
2019~2024年,零售药店创新药销售规模年均增速超20%,显著高于传统慢病用药和日常用药。从市场占比来看,虽然创新药目前在中国零售药店占比只有20%,与美国等成熟市场相比仍有差距,但已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然而,市场高歌猛进的同时,零售药店也面临着从服务能力到生态协同的多重挑战。
尽管“双通道”政策打通了院外购药路径,但零售药店承接处方的平台搭建尚未完善,部分区域处方流转系统存在信息割裂,导致实际承接率低于预期。如何与医疗机构建立更紧密的协作机制,成为药店扩大市场份额的关键。
DTP药房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以患者为中心”的全周期服务,但现阶段主要短板在专业水平上。用药指导的专业性与连贯性不足,且患者随访数据缺失,影响用药效果评估,间接削弱了药企与药店合作的深度。
创新药零售赛道的黄金时代已然拉开帷幕。但唯有跨越专业化、数字化、生态化三重门槛,才能历练出持久竞争力,真正释放创新药商业化的长期价值。
来源:第一药店财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