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鸟,作为一个国家的独特象征,与国旗、国歌、国花一样,承载着深厚的民族精神与文化内涵 ,成为国家文化的重要标识。它们不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中占据着特殊的位置。
国鸟,作为一个国家的独特象征,与国旗、国歌、国花一样,承载着深厚的民族精神与文化内涵 ,成为国家文化的重要标识。它们不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中占据着特殊的位置。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早早确定了自己的国鸟。美国的国鸟是白头海雕,这种猛禽体型巨大、性情凶猛,其形象被印在美国国徽以及诸多官方标志上,代表着美国所崇尚的自由与勇气;法国的国鸟高卢雄鸡,源于罗马时期对法国地区的称呼,雄鸡的警惕与勇敢品质,历经岁月成为法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在法国的足球、橄榄球等运动中频繁出现,深受民众喜爱 。日本的国鸟绿雉,身姿优美,是日本特有的鸟类,在日本的文化与传说中,它象征着自然之美与乡土情怀 。还有印度的蓝孔雀,以其神圣、优雅与丰饶的象征意义,成为印度文化的独特代表 。这些国鸟,无一不与各自国家的历史、文化紧密相连,成为国家形象的生动体现。
那么,拥有着丰富鸟类资源和悠久文化历史的中国,国鸟又是什么呢?这一问题,看似简单,实则背后有着复杂的评选历程与诸多争议,让我们一同深入探寻。
中国的国鸟评选之路,可谓充满坎坷 。2003 年,中国国家林业局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启动了国鸟评选活动,此次评选旨在选出最能代表中国形象与文化的鸟类 。在众多候选鸟类中,丹顶鹤脱颖而出。它凭借其优雅的身姿、高洁的品性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民众投票中获得了 64.92% 的高票,成为当之无愧的榜首 。丹顶鹤,这种大型涉禽,体长约 1.3 米,翼展可达 2.4 米,全身几近纯白,唯有头顶裸露呈朱红色,黑色的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在站立时如同黑色的尾巴,显得格外独特 。它常栖息于开阔平原、沼泽、草地等湿地环境,是典型的湿地指示物种 。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丹顶鹤的地位举足轻重。从殷商时期的出土文物,到春秋战国的青铜器,再到明清时期文官官服上的补子图案,丹顶鹤的形象贯穿了中国历史 。它象征着吉祥、长寿、忠贞,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如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展现了丹顶鹤的潇洒与超脱 。在道教文化中,丹顶鹤更是被视为神仙的坐骑,有着 “仙鹤” 的美誉 。
然而,就在丹顶鹤看似稳坐国鸟之位时,一个问题却如巨石般横亘在前:它的英文名 “Japanese Crane” 以及拉丁名 “Grus japonensis”,直译过来都是 “日本鹤” 的意思 。这一名称的由来,与历史上西方对东方的认知局限有关 。18 世纪,清朝闭关锁国,西方生物学家难以深入中国内陆,而日本相对开放,他们在日本见到丹顶鹤并将其命名 。尽管后来我国鸟类学泰斗郑作新先生力证丹顶鹤并非日本特产,呼吁将英文名改为 “Red-crowned Crane”,但国际上部分人仍沿用旧称,而动物的学名一旦确定,更改极为困难 。这一尴尬的名称问题,使得丹顶鹤最终与国鸟之位失之交臂 。
丹顶鹤的落选,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有人为其惋惜,认为不能因一个名称而否定它在中国文化中的深厚底蕴;也有人认为,国鸟作为国家的象征,名称至关重要,必须严谨对待 。此后,国鸟评选工作虽未停止,但由于各方意见难以统一,至今中国国鸟仍未尘埃落定 。
尽管中国国鸟的最终归属尚未确定,但在评选过程中,丹顶鹤、红腹锦鸡、朱鹮、黑颈鹤等鸟类脱颖而出,成为备受瞩目的热门候选,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优势和魅力。
丹顶鹤,大型涉禽,体长约 1.3 米,翼展可达 2.4 米,身姿优雅,气质超凡脱俗。其全身几近纯白,仅头顶裸露呈朱红色,犹如红宝石般夺目,黑色的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在站立时宛如黑色的尾巴,为其增添了几分神秘与高贵 。丹顶鹤常栖息于开阔平原、沼泽、草地等湿地环境,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指示物种 。它们每年都会进行季节性迁徙,春季从南方越冬地迁往北方繁殖地,秋季又返回南方,长途跋涉数千公里 。在迁徙过程中,它们常常排成整齐的 “人” 字形或 “V” 字形队列,飞行高度可达数千米,场面极为壮观 。
丹顶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是吉祥、长寿、忠贞的象征 。从古代诗词歌赋到绘画艺术,从民间传说到宗教信仰,丹顶鹤的身影无处不在 。殷商时期的墓葬中就出土过丹顶鹤造型的文物,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上也有丹顶鹤的精美图案 。在道教文化里,丹顶鹤被视为仙人的坐骑,寓意着超凡脱俗、长生不老 。它还出现在许多文人墨客的笔下,如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描绘出丹顶鹤的空灵与自由 。
在国鸟评选中,丹顶鹤凭借其优美的外形、独特的习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获得了众多民众的喜爱和支持 。它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高雅、纯洁和长寿的追求,是中国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然而,由于其名称问题,丹顶鹤最终与国鸟之位擦肩而过,这无疑是一大遗憾 。但它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地位依然无可替代,始终是人们心中的 “仙鹤”。
红腹锦鸡,又被称为金鸡,是一种羽色极为艳丽的鸟类 。雄性红腹锦鸡的羽色堪称惊艳,头部拥有金黄色的丝状羽冠,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上体除了上背呈浓绿色外,其余部分皆为金黄色,后颈长有橙棕色且缀有黑边的扇状羽,形成了独特的披肩状 。下体呈深红色,如同燃烧的火焰般热烈 。尾羽黑褐色,上面满布着桂黄色斑点,长达 1 米左右,在飞行或求偶展示时,绚丽夺目 。相比之下,雌性红腹锦鸡的羽色则较为暗淡,头顶和后颈为黑褐色,其余体羽呈棕黄色,上面布满黑褐色虫蠹状斑和横斑 。
红腹锦鸡主要栖息于海拔 500 - 2500 米的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林缘疏林灌丛地带 。它们喜欢成群活动,特别是在秋冬季,有时集群多达 30 余只 。红腹锦鸡生性机警,听觉和视觉敏锐,稍有风吹草动便立刻逃遁 。白天,它们大多在地上活动,以植物的叶、芽、花、果实和种子为食,也会捕食昆虫、小型无脊椎动物等 。
红腹锦鸡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它被许多人认为是凤凰的原型 。凤凰,作为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象征着高贵、美丽、吉祥和权力 。而红腹锦鸡艳丽的羽色、优雅的姿态,与凤凰的形象极为相似 。早在周代,就有 “凤鸣岐山” 的典故,说的是周文王在岐山脚下成就帝业时,山中有凤凰栖息鸣叫 。据考证,当时周人所看到的凤凰,很可能就是红腹锦鸡 。这个典故不仅为红腹锦鸡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也使其成为了祥瑞的象征 。在民间,红腹锦鸡的形象常常出现在剪纸、刺绣、年画等艺术作品中,深受人们喜爱 。在国鸟评选中,红腹锦鸡凭借其独特的外形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有力的候选者之一 。它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美好、吉祥的向往,展现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的魅力 。
朱鹮,又称为朱鹭、红鹤,是一种中型涉禽,体长 67 - 79 厘米 。它的全身羽毛洁白如雪,上下体的羽干、羽基以及飞羽均染上了淡淡的粉红色,仿佛是被天边的晚霞所晕染 。后枕部有长而飘逸的柳叶形羽冠,额头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现出鲜艳的红色,犹如涂抹了胭脂一般 。嘴黑且细长,尖端呈红色,与红色的腿和脚相互映衬,显得格外美丽动人 。
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 。然而,由于环境恶化、栖息地丧失、农药污染等因素,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到了 20 世纪 70 年代,野外已难觅朱鹮的踪迹,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更是宣告灭绝 。1981 年 5 月,中国科研人员经过艰苦的搜寻,终于在陕西省洋县发现了全球仅存的 7 只野生朱鹮 。这一发现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朱鹮保护的道路 。此后,中国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朱鹮的保护工作,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展人工繁育、加强栖息地保护等一系列措施,朱鹮的种群数量逐渐恢复 。截至 2023 年 11 月,朱鹮种群数量已达 11000 只,这一保护成果堪称国际濒危物种保护的成功典范 。
朱鹮在中国文化中具有较高的价值,被视为 “吉祥之鸟”“东方宝石” 。它的美丽和珍稀,使其成为了人们心中美好与希望的象征 。在国鸟评选中,朱鹮凭借其独特的外貌、濒危的现状以及成功的保护故事,赢得了许多人的关注和支持 。它代表了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努力和成就,也提醒着人们要珍惜和保护这些珍贵的生物资源 。然而,朱鹮的数量仍然相对稀少,其生存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未来,还需要持续加强保护工作,确保这一珍稀物种能够在地球上继续繁衍生息 。
黑颈鹤,是世界 15 种鹤科鸟类中唯一一种在高原环境生长繁殖的大型涉禽 。它体长 110 - 120 厘米,体重 3.85 - 6.25 千克,雌雄相似 。其头颈呈黑色,犹如戴着黑色的头巾,飞羽也是黑色,在阳光下闪烁着神秘的光泽,而其余体羽则为灰白色,宛如覆盖着一层薄霜 。头顶和眼先裸出部分呈暗红色,在求偶期间,头顶的红色会更加鲜艳夺目,仿佛燃烧的火焰 。
黑颈鹤主要分布于中国、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地,在中国主要栖息于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周边地区 。它具有迁徙习性,每年春季于 3 月中下旬迁到繁殖地,秋季于 10 月中旬到达越冬地 。繁殖季,它们会在高原草甸、沼泽湿地、河湖岸边等环境中筑巢繁殖 。这里的环境虽然艰苦,但黑颈鹤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和适应能力,在这里繁衍生息 。它们以水生、半水生植物根茎、种子和小型动物为食,在食物匮乏的高原地区,它们总是努力寻找着生存的机会 。黑颈鹤实行一雌一雄制,求偶时会通过跳舞和共鸣等方式来表达爱意 。每窝产卵通常 2 枚,雌雄共同承担抚育幼鸟的责任 。在育雏过程中,它们对幼鸟呵护备至,教会幼鸟生存的技能 。
在中国西藏,黑颈鹤被称为 “格萨尔达日孜”,有着高尚、纯洁和权威的含义 。在当地的文化传说、风俗和宗教信仰中,黑颈鹤常常被视为吉祥的象征,被尊称为 “神鸟” 而备受保护 。在著名的唐卡画和藏柜上描绘的 “长寿图” 中,黑颈鹤是常见的吉祥动物 。关于格萨尔王的传说中,也有黑颈鹤帮助王妃珠姆送出求救信的故事 。这些文化内涵,使黑颈鹤在人们心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在国鸟评选中,黑颈鹤象征着中国人民在艰苦环境中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的精神 。它是高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黑颈鹤也面临着湿地栖息地减少、风电建设、人为干扰等威胁 。尽管近年来通过 “中国黑颈鹤保护网络” 等保护项目的实施,其种群数量有所提高,但保护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
国鸟的评选,远不止是选定一种鸟类这么简单,它背后蕴含着深远的意义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国鸟是民族文化的生动载体,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历史记忆、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 。像美国的白头海雕,代表着自由与勇气,成为美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符号;法国的高卢雄鸡,象征着勇敢与警惕,贯穿于法国的历史与民俗 。一旦中国确定了国鸟,那将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新名片,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底蕴 。
在生态保护方面,国鸟评选能极大地提高公众对鸟类和生态环境的关注度 。鸟类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存状况直接反映了生态环境的健康程度 。通过评选国鸟,能够激发人们保护鸟类及其栖息地的意识,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以日本的国鸟绿雉为例,自从绿雉被确定为国鸟后,日本民众对其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不仅设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还开展了一系列的科研监测和科普教育活动,使得绿雉的种群数量得到了有效保护和稳定增长 。这充分展示了国鸟评选在生态保护方面的积极作用 。
如今,距离中国启动国鸟评选已过去多年,国鸟之位仍悬而未决 。但我们坚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鸟类认知的加深,终有一天,中国的国鸟将会确定 。它或许是丹顶鹤,以其优雅与文化底蕴征服众人;或许是红腹锦鸡,凭借凤凰原型的魅力脱颖而出;又或许是朱鹮、黑颈鹤,带着珍稀之美和保护故事,成为国家的象征 。无论最终当选的是哪一种鸟类,它都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希望,在蓝天白云间展翅翱翔,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独特风采 。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天的到来,也希望大家都能关注国鸟评选,为选出最能代表中国的国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来源:闲云野鹤九重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