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两千年前的秦国丞相张仪,用"六百里地"的空头支票,就让楚国自断齐楚同盟的操作,简直比现在某些P2P理财的套路还简单粗暴。
深夜翻看《史记》时,总会被张仪忽悠楚怀王那段历史逗笑。
两千年前的秦国丞相张仪,用"六百里地"的空头支票,就让楚国自断齐楚同盟的操作,简直比现在某些P2P理财的套路还简单粗暴。
但笑着笑着突然惊觉:原来国际关系的底层密码,早被刻在那些发黄的竹简上了。
当年苏秦挂着六国相印搞"合纵",每天不是在说服燕王别贪小便宜,就是在劝赵王别惦记韩国的铁矿。
他给魏王算的账比现在投行的PPT还详细:合纵抗秦能省多少军费、保多少商路、增多少人口。
结果张仪跑到楚国,掏出个"扫码领六百亩地"的二维码,联盟立刻土崩瓦解。
这场景是不是特别眼熟?
2020年沙特和俄罗斯的石油价格战,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包括最近某国突然撕毁气候协议——历史永远在重复播放同一部连续剧,只是换了群演员。
看现代国际新闻就像看《权力的游戏》番外篇。
北约峰会上某国突然要求提高军费分摊比例,像极了战国时秦国突然要求韩国进贡战马。
G7会议上某国代表中途退场,和当年五国伐秦时燕国突然撤军如出一辙。
结盟最大的BUG在于:每个成员都想着"搭便车"。
就像小区业主群说要集资装电梯,总有几个住户想"你们先出钱,我后面补"。
但国际政治可比装电梯残酷多了,20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就是现成案例:当俄罗斯真动手时,西方阵营的制裁方案硬是磨蹭了半个月才凑齐。
楚怀王为什么会信张仪的鬼话?
和现在老头老太太相信保健品推销员的套路完全同源。
人性中对即时利益的贪婪,对远期风险的逃避,在群体决策中会被无限放大。
看看现在的芯片联盟就知道:某国要求盟友断供,结果荷兰光刻机企业暗度陈仓,韩国半导体厂连夜改道越南,台湾省芯片代工厂的客服电话都快被打爆。
这场景,活脱脱就是当年齐国表面伐秦,私下和秦国做战马生意的现代翻版。
如果说战国时期的离间术还停留在"假和亲真挑拨"的1.0版本,现在早就升级到6.0时代了。
某国前国务卿的"债务陷阱"话术,某智库报告的"锐实力"概念,本质上都是张仪"六百里地"骗局的数字化改造。
更可怕的是算法加持下的认知作战。
TikTok上一条关于"某国威胁论"的短视频,24小时就能覆盖三千万年轻人。
这种传播效率,让苏秦复活都得感慨:当年我要有这流量,合纵大业早成了!
中国的不结盟政策常被误解为"孤僻",实则藏着大智慧。
就像成都武侯祠那副对联说的:"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把鸡蛋放在别人的篮子里,才能专注修炼"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内功。
看看疫情期间的口罩外交就知道:当某些国家还在为疫苗分配吵得面红耳赤时,中国已经完成向150多个国家供应物资。
这种不绑定政治条件的援助,反而赢得了更多真诚伙伴——用《孙子兵法》的话说,这叫"不战而屈人之兵"。
深夜刷手机看到某国又搞出新联盟的消息,突然想起咸阳城出土的秦简上刻着句话:"盟约可破,人心难聚"。
放下手机望向窗外,东方既白。
两千年前的纵横家们不会想到,他们用竹简刻下的博弈法则,正在被卫星信号传遍全球。
但有一点始终未变:国际政治的牌桌上,真正的高手永远在打磨自己的筹码,而不是数别人的扑克。
来源:黄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