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味儿”,又一次被污名化了?

摘要:《再见爱人》里的麦琳引发全网吐槽,说她NPD,说她没有自知之明,说她是吃绝户的野心家……原本出场即贤妻,逐渐变成了致命“妈味”女人。

《再见爱人》中麦琳被吐槽“妈味”爆棚,管控欲大到令人窒息;

《好东西》的“妈味”魅力却映射出文艺作品对女性形象塑造的深刻洞察。

“妈味”真的只能是负面标签吗?

“妈味”永远绕不过的母亲形象

《再见爱人》里的麦琳引发全网吐槽,说她NPD,说她没有自知之明,说她是吃绝户的野心家……原本出场即贤妻,逐渐变成了致命“妈味”女人。

这档连播四季的节目最终舆论焦点还是回到了这名“家庭主妇”身上。

她一次次发脾气、抱怨、指责,把对方往外推。

最终养成一套行为模式并屡试不爽-通过责备和发泄不满来唤醒他人的愧疚感。

种种行径在最新一期节目中成为了友人口中的“你该去妈味了”。

在影视作品中,“妈味”一词最初总是与负面形象如影随形。

提到“妈味重”的母亲角色,观众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那些招人厌烦的中年女性形象。

《隐秘的角落》中控制欲极强的单亲妈妈周春红;《欢乐颂》中的樊胜美妈妈,《安家》中的房似锦妈妈;《都挺好》中的苏明玉妈妈……

这些角色组成的“难以讨好+受害者的受苦情结”,几乎成了“妈味”的代名词。

刻板印象塑造出糟糕的“妈味”形象,成了叫人避之不及的禁忌词。

然而,近年来,一些影视作品开始为“妈味”加注新的诠释。

在电影《好东西》中,宋佳饰演的王铁梅就呈现了一种全新的母亲形象。

《小巷人家》中的黄玲和宋莹,也是两位奉献付出型的母亲。

在这些作品中,母亲们不再是单一的负面形象,而是拥有了更加丰富的内心世界。

她们的痛苦与莽撞、成熟与自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的“妈味”,成为令人向往的气质。

当观众开始逐渐为“妈味”一词平反,从弃如敝屣到新声音冒头就是一种进步。

为什么对传统“妈味”感情复杂

“妈味”之所以让人感情复杂,一方面是因为它常常与衰老、神经质等“负面”形象联系在一起,与“少女感”的清新脱俗形成鲜明对比。

在社会的审美偏见中,“妈味”往往被视为女性衰老的标志,妈妈臂、妈妈肚等身材特征,更是被赋予了“母职惩罚”的色彩。

这种偏见不仅让女性在面对自我时感到焦虑,也加剧了社会对母亲角色的刻板印象。

可同时,“妈味”又与处处忍让的疑似“正面”形象紧密相连。

在吐槽鄙视链上,“妈味”虽然远不及“爹味”那般令人反感,但其核心之一却是以牺牲自我换取控制。

这种控制方式不仅消耗了大量心血和精力,也让被控制者的需求被压抑、意志被扭曲、身体被束缚。

与爹味“为满足他人至上”的油腻不同,“妈味”则是在强迫的管束里戴了温柔的面具,有一丝亲切感。

就是哪怕你再不适,也知道她做的这些事的动机里基本都有你。这种看似“正面”的牺牲精神,实则是对女性价值的另一种剥削。

审美歧视让“妈味”成为耻辱,而情理上又生出隐蔽的愧疚感。

这种矛盾心理使得大众对“妈味”避之不及,既不愿正视其背后的艰辛与付出,又无法完全摆脱对母亲角色的依赖与敬仰。

然而,正是这种复杂的情感,促使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妈味”的真正含义。

是时候为“妈味”平反了

我们应该支持母亲的情感需求和独立人格,正视中年女性的魅力与智慧。

在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中,“妈味”不应再是贬义词,而应是充满含金量的褒义词。它代表了女性的坚韧与温柔、责任与担当,是母爱的真实写照。

糟糕的“妈味”往往源于一种被迫的压力,是社会对母亲角色的过度期待与要求所致。

西蒙娜·德·波伏瓦认为“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成的”,妈妈也是。

而好的文艺作品应该带领观众寻回“妈味”真正美好的那部分底色。

在今年的影视片单中,我们看到了母亲们挣脱束缚、追求自我的勇气与决心,也感受到了她们在亲情、友情、爱情中的深情与付出。

不仅为“妈味”正名,也为社会树立了更加健康、积极的母亲形象。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摒弃对“妈味”的偏见与歧视,尊重每一位母亲的选择与努力。无论是职场上的奋斗还是家庭中的付出,每一位母亲都值得被尊重与理解。

对“妈味”的反思不仅是对母亲角色的重新定位,更是对女性价值的肯定。

我们当然也可以一同探寻“妈味”背后的深情与智慧,共同书写属于女性的新篇章,让每一位母亲都能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作者:赛博小狗

责编:回星

hi~inker

表面不规则,能够形成多样化的光影效果。当光线照射在珍珠上时,会呈现出迷人的光彩,使得花朵造型更加立体、生动。

而流苏设计的加持,可以搭配各种风格的服饰,无论是休闲装还是优雅裙装,都能轻松驾驭。

来源:聊育儿歆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