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咱们印象里,那些成绩优秀的孩子,不都是让家长骄傲、老师表扬、同学羡慕的“三好标兵”吗?可谁能想到,现在这群孩子中,竟也有不少人正被艾滋病折磨。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的张晓华主任一语惊醒梦中人:许多感染者都是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而且家长完全蒙在鼓里。等孩子悄悄去医院
咱们印象里,那些成绩优秀的孩子,不都是让家长骄傲、老师表扬、同学羡慕的“三好标兵”吗?可谁能想到,现在这群孩子中,竟也有不少人正被艾滋病折磨。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的张晓华主任一语惊醒梦中人:许多感染者都是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而且家长完全蒙在鼓里。等孩子悄悄去医院检查,得知结果后情绪崩溃,这时候的“好成绩”,能帮上什么忙?
真是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我们这些自诩“孩子教育做得好”的家长和社会脸上。问题来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背后,不光是孩子一时冲动、无知无畏的错,也少不了家庭和学校的缺位。孩子在学校能背出公式定理,但对艾滋病这种能彻底改变人生轨迹的疾病,居然“知识盲区”那么大!
张主任的建议非常实际:加强性教育,普及艾滋病防护知识。别害羞,也别回避,问题摆在那儿,装作看不见只会更糟。想想,孩子连病毒从哪来、怎么防都搞不清,还指望他们“天生会避开”?别天真了!性教育课程早该排上课表,教的不光是生理知识,还有如何守住底线、保护自己。这可比天天“家长会里数优秀生”实在多了。
至于那些讨论“公开患者身份”甚至“采取强制措施”的网友,虽然出发点可能是想让更多人重视防控,但得说,这种办法并不靠谱。艾滋病人本就承受巨大压力,拿隐私“开刀”,可能适得其反,反倒让更多人不敢面对问题、隐瞒病情,最后苦果还是大家一起吃。
而母婴传播问题呢?好消息是,通过正确的医学干预,已经能将感染风险降到极低水平。所以,与其纠结这个,不如把目光放在更迫切的问题上:性教育、性教育、还是性教育。别等到孩子在医院得知感染消息崩溃,才开始痛心疾首问“为什么不早说”。这年头,靠“避讳”能解决问题的时代早就过去了。
行文至此笔者想问:一个学习成绩再优秀的孩子,如果连保护自己都学不会,这“成绩单”还有多少意义?在面对艾滋病的战役中,我们是要继续视而不见,还是终于有勇气说一句:“这课,非上不可”?对此您怎么看?
来源:皮不卡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