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年刘少奇病情三次恶化,体温飙升身子打抖,负责人称:一切正常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19 01:10 4

摘要:那么,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党内“二把手”,到无人问津的刘伟黄,短短27天,刘少奇到底经历了什么?最终为何会沦落含恨而终的地步呢?

参考资料:

《刘少奇冤死始末》--光明数字报

这是刘少奇人生最低谷的时刻!

但在党内排名骤降,就连姓名都被改成了代号“17”,更要命的是,人还发着高烧,就光着身子被“扔”出了北京!

那么,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党内“二把手”,到无人问津的刘伟黄,短短27天,刘少奇到底经历了什么?最终为何会沦落含恨而终的地步呢?

这一切还要1966年的那张大字报说起,随着中央电台的那则爆炸性新闻播出,那场预谋已久的运动彻底被点燃。

伴随着一股新势力在党内崛起,林总的“一号手令”将一些重要的审查对象分别转移到外地。朱德去广东,邓小平、陈云去江西,陶铸去安徽,陈毅去河北,而刘少奇则被安排送往河南省开封。

1969年10月17日晚,一架飞机降落在开封机场,医护人员草草将担架上的老人转移至房间内。

公安部的李用胡深更半夜接到组织上的紧急任务后,匆匆赶到“小天井院”,他睁圆双眼看着眼前的一幕,简直不敢相信,担架上躺地是人是鬼。

面前的老人骨瘦嶙峋,衣不遮体的身子,仅有一张床单用来遮羞,脸色苍白不见生气,身上插满医疗设备,一边是鼻饲,一边是输液管,嘴里还卡着吸痰器,从杂乱的连接管下,李用胡终于看清了老人的样貌。

原来上面要他监护的重点对象,竟然是刘少奇!

从昔日风光满面的国家主席,到如今奄奄一息的无名氏,他怎么也想不通刘少奇为何会沦落到这般田地。

实际上,事情的导火索正是那些攻击北京市委的大字报,事情传开后,北京各个大学中学陆续陷入混乱状态,为了避免恶劣影响,在中央主持日常工作的刘少奇,被动的做出决定,向北京各大学校派出工作组,维持秩序。

可谁知,刚从武汉回到北京的毛主席却与刘少奇持反对意见,在他老人家看来,工作组阻碍了运动发展,而这个结论正是刘少奇跌落神坛的开端!

在后来中央召开的第八届11中全会上,毛主席怒批刘少奇的专政,会议结束后,刘的常委排名也从第二名降到了第八名。尽管失去了毛主席的信任,但他并未自暴自弃,而是积极反思问题,承担起责任。

可没承想,在那些人的迫害下,刘的局面越来越被动,甚至还被开除了党籍,接二连三的风波早已让疾病缠身的刘少奇难以支撑。

从北京到开封,一路上舟车劳顿,对于身患高血压和肺炎的重病人来说,这无异于去鬼门关走了一遭。

到达北京的当晚,刘少奇的体温突然增至39.3℃,并且伴随呕吐。医生诊断为肺炎复发,但可继续观察,如病情恶化,便送155医院,组织会诊抢救。

可怪就怪在,刘少奇明明有及时就医的条件,为何最后还是走向了悲剧?

原来,就在刘少奇性命攸关之际,河南负责人向中央递上一份报告,而这份报告,正是夺走刘少奇生命,至关重要的一环。

那么,开封到底向中央上报了什么?刘少奇生命中的最后27又发生了那些事呢?

由于刘少奇刚到开封卧室没通暖气,室内温度在17度以下。

导致他病情恶化,体温飙升至39度,并伴随剧烈呕吐,可当地负责人,并没有听从医生的建议,而是用简单冷敷等措施,恢复体温。并向中央谎报:刘少奇到开封后病情无异常变化。

中央接到报告后,便将随行到开封的医护人员撤回北京。

然而,10月30日,刘少奇的病情再度恶化,但回到北京的专案人员则在向上级的报告中掩盖了刘少奇病危和开封治疗条件差的情况,说:“两次发烧已恢复正常”,“再没有异常变化”,“一军的医护人员已能熟练掌握”。

因此,刘少奇第三次陷入濒死时,并没有医护人员为其会诊,直到早晨“抢救”人员才姗姗来迟。待到医护人员到齐后,刘少奇的脉搏已经停止了跳动。

在那些人的授意下,刘少奇的去世不得公开,为了让这一切神不知鬼不觉。

刘少奇的火化被安排在半夜12点,而死者的名字,则被改成了“刘卫黄”。

身为昔日国家主席的刘少奇,最终以“荒诞”的悲剧落下帷幕,直至十年之后,他的家人终于等来了为他平冤昭雪的机会,最终历史也给出了最公正的判决。

来源:文史记叙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