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涨涨!玉米涨的“上气不接下气”!会惊现“击鼓传花”的游戏?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19 02:41 2

摘要:2025年3月18日,国内玉米市场延续多空交织的复杂格局。东北产区涨跌互现,华北、华东局部试探性提价,南北港口价格倒挂加剧,市场情绪在“看涨预期”与“落价隐忧”间反复摇摆。面对政策调控、供需博弈、资本介入等多重变量,粮食人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心理考验。

2025年3月18日,国内玉米市场延续多空交织的复杂格局。东北产区涨跌互现,华北、华东局部试探性提价,南北港口价格倒挂加剧,市场情绪在“看涨预期”与“落价隐忧”间反复摇摆。面对政策调控、供需博弈、资本介入等多重变量,粮食人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心理考验。

东北市场“冰火两重天”:吉林中储粮直属库继续扮演价格“压舱石”角色,四平北山、公主岭、长春双阳等库点二等干粮收购价稳居1.095-1.115元/斤,潮粮25水价格0.95元/斤,但黑龙江鸿展、新和成等深加工企业已开始下调报价(14水跌至1.01元/斤),市场“政策市”与“市场市”的分化加剧。内蒙古产区涨跌互现,通辽玉王微跌2厘,而赤峰伊品、扎兰屯阜丰则上调1分,凸显企业库存策略差异。

华北市场“假性繁荣”:山东深加工到货量单日激增342车,企业压价心态隐现,但柠檬生化、渠风食品等仍上调5厘至1.25元/斤高位,试图吸引粮源。河北、河南等地淀粉企业跟涨5厘至1分,但实际成交多以低容重粮源为主,优质粮紧缺与低质粮过剩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港口“有价无市”困局:锦州港15水690容重干粮报价2180-2190元/吨,鲅鱼圈2200元/吨,但贸易商挺价导致实际成交清淡,南北价差难以覆盖运费,北粮南运陷入僵局。

“转圈粮”击鼓传花,成本泡沫堆积
东北烘干塔与贸易商频繁倒库,粮源“左手倒右手”推高持粮成本,部分粮库已出现“二次烘干粮”回流现象。这种资本驱动的虚假繁荣,本质是透支未来上涨空间,一旦流动性收紧,高价接盘者或面临踩踏风险。政策拍卖“明托暗控”
多地储备库启动轮换拍卖,高溢价成交制造看涨氛围,但细究出库条款可见:成交粮多要求7日内提货,且深加工企业成为主力买家。政策层面通过缩短流通周期,既缓解企业短期缺口,又避免社会库存过度膨胀。地趴粮“定时炸弹”倒计时
3月下旬气温回升,吉林、黑龙江部分农户地趴粮水分已超25%,储存难度陡增。当前贸易商抢收潮粮更多基于对政策托市的信任,若4月前未能有效去化,区域性抛压或引发价格塌方。深加工利润逼近“临界点”
淀粉、酒精企业加工利润较年初缩水40%,山东部分企业计划4月检修,东北阜丰、鸿展等已放缓采购节奏。当玉米价格突破企业盈亏线时,需求端收缩将成为压制行情的关键变量。替代品“隐形天花板”压制
进口高粱到港价跌至2100元/吨,小麦饲用比例回升至15%,能量原料替代效应逐渐显现。若玉米价格持续偏离替代品合理价差,饲企配方调整将加速,削弱玉米刚需支撑。

“卖粮难”的实质是市场预期与现实的错配。当前粮食人普遍陷入两种极端心态:

东北贸易商“持粮待涨”:笃信中储粮提价兜底,认为政策导向下玉米难有深跌,甚至期待复制2024年“V型反转”行情。华北农户“越涨越惜售”:基层余粮仅剩2成,但看涨情绪导致售粮进度滞后,部分农户囤粮待价,却忽视存储损耗风险。

这种情绪化交易正催生非理性市场行为:吉林某贸易商以2230元/吨收购二等粮,但同期港口平仓价仅2190元/吨,每吨倒挂40元仍选择赌后市;山东企业为争夺粮源不计成本提价,却面临产品库存积压、下游走货放缓的窘境。

短期来看,政策托市与资本炒作仍将支撑玉米价格高位震荡,但供需基本面已悄然转向:2025年全国玉米产量预计达2.85亿吨,同比增3%;饲用需求受生猪存栏下滑制约,年度结余或超1000万吨。随着新季播种面积扩大、替代品压制效应显现,三季度玉米价格大概率向2100-2150元/吨区间理性回归。

来源:养鸡老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