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种认知看似抓住了市场现象的表象,实则是对现代商业竞争逻辑的片面解读。当蜜雪冰城以日均新增 30 家门店的速度扩张至 3.5 万家时,其背后的供应链体系、成本控制能力和规模效应正在重构行业竞争规则。
在茶饮行业的舆论场中,"低价策略" 常被简单归结为蜜雪冰城的核心竞争力。
这种认知看似抓住了市场现象的表象,实则是对现代商业竞争逻辑的片面解读。当蜜雪冰城以日均新增 30 家门店的速度扩张至 3.5 万家时,其背后的供应链体系、成本控制能力和规模效应正在重构行业竞争规则。
低价只是其商业逻辑的外在表现,而非全部真相。
一、低价策略的表象与实质
蜜雪冰城的定价策略确实颠覆了行业认知。当喜茶、奈雪的茶等品牌将饮品价格锚定在 25-35 元区间时,蜜雪冰城以 6-10 元的定价打开下沉市场。
这种价格差的形成,并非简单的成本压缩,而是源于其独特的供应链管理体系。
根据灼识咨询数据,蜜雪冰城通过自建原料工厂和冷链物流,将核心原料成本控制在行业平均水平的 60%。以珍珠为例,其自建工厂的生产成本仅为外部采购价的 40%。
这种垂直整合的供应链体系,使蜜雪冰城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同时,实现了行业领先的毛利率 ——2023 年财报显示,其毛利率达 38.7%,远超同价位品牌 25-30% 的平均水平。
低价策略本质上是其供应链能力的市场化表达。当行业平均单店日营业额徘徊在 3000-5000 元时,蜜雪冰城通过规模化运营将单店日均营业额提升至 8000 元以上,规模效应带来的边际成本递减,使其在低价策略下仍能保持盈利。
二、供应链重构行业竞争逻辑
蜜雪冰城的供应链革命正在改写茶饮行业的竞争规则。传统茶饮品牌依赖第三方供应商,原料成本占比普遍超过 45%,而蜜雪冰城通过 "自建工厂 + 直采基地" 模式,将原料成本降至 28%。
这种成本优势转化为定价权,使其在价格战中始终占据主动。
在物流环节,蜜雪冰城构建了覆盖全国的冷链网络。其郑州物流中心日处理能力达 120 万件,通过 "中心仓 + 前置仓" 模式,将原料配送成本降低至行业平均的 70%。
这种高效的物流体系不仅保障了产品新鲜度,更支撑了快速扩张的门店网络。
技术创新也是其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主研发的 ERP 系统实现了从原料采购到门店销售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库存周转率较行业平均快 20%。这种数字化能力使蜜雪冰城在疫情期间仍能保持 98% 的订单履约率,而行业平均水平仅为 82%。
三、低价策略的可持续性困境
尽管低价策略助力蜜雪冰城实现快速扩张,但长期依赖可能导致发展失衡。2023 年其客单价同比下降 12%,而原材料成本上涨 8%,毛利率增幅收窄至 3.2%。这种剪刀差的存在,凸显了低价策略的边际效益递减趋势。
过度追求低价可能抑制产品创新。2023 年蜜雪冰城研发投入占比仅为 1.2%,远低于行业平均的 3.5%。
当竞争对手推出 0 卡糖、植物基等创新产品时,蜜雪冰城的新品迭代速度明显滞后,这对年轻消费群体的吸引力构成潜在威胁。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也暴露了快速扩张的隐忧。2022-2023 年间,蜜雪冰城因卫生问题被曝光 17 次,涉及门店整改率达 9.3%。这种质量管控风险,与低价策略下的成本压力密切相关。
四、行业启示与未来展望
蜜雪冰城的成功证明,低价策略的本质是供应链效率的竞争。当行业普遍陷入 "价格战 - 品质降 - 口碑损" 的恶性循环时,蜜雪冰城通过供应链革命开辟了新赛道。
这种模式为下沉市场的消费升级提供了新思路 —— 以合理价格提供高性价比产品,而非简单的价格战。
未来,蜜雪冰城需要在保持成本优势的同时,加强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2024 年其推出的 "冰淇淋 + 咖啡" 新业务线,首月销售额突破 5 亿元,显示了业务多元化的潜力。但如何平衡规模扩张与质量管控,仍是其面临的核心挑战。
从行业发展趋势看,茶饮市场正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博弈。低价策略将逐渐回归理性,供应链能力、品牌价值和创新能力将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蜜雪冰城的实践表明,真正的护城河在于对全产业链的掌控能力,而非简单的价格标签。这种商业逻辑的转变,或将重塑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
在商业竞争的丛林法则中,价格从来不是终极武器。当蜜雪冰城用供应链重构行业规则时,它向市场证明:低价可以是利刃,但真正的护城河,永远藏在看不见的供应链深处。这种认知革命,比任何价格战都更具颠覆性。
你若喜欢,点个赞吧↓↓↓
来源:阿良h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