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报道:寸土里刨寸金——春耕一线看湖北鄂州市如何激活亩均效益新算法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19 15:34 5

摘要:春风拂过江汉平原,湖北鄂州市大地上,一场关于土地的“精耕革命”正在上演。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浪潮中,鄂州用智慧与科技重新定义春耕生产,在同样的土地上书写着不一样的“春耕答卷”。近日,记者走进鄂州市的田间地头,探寻这片热土上的创新密码。

春风拂过江汉平原,湖北鄂州市大地上,一场关于土地的“精耕革命”正在上演。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浪潮中,鄂州用智慧与科技重新定义春耕生产,在同样的土地上书写着不一样的“春耕答卷”。近日,记者走进鄂州市的田间地头,探寻这片热土上的创新密码。

农机使用有“新讲究”——铁牛升级记

经历了一周的阴雨天气后,3月17日,天空放晴,一大早,湖北鄂州市蒲团乡惠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始忙碌起来。

合作社的仓库里,十余台套新型农机整齐列队,合作社理事长李卫卫正带着社员调试新购置的液压打浆机。“过去用旋耕机整田,现在要‘双管齐下’。”他指着远处正在作业的农机介绍,先用旋耕机翻耕30厘米深,再用打浆机进行二次平整,这种组合式作业让耕作层土壤细碎均匀,保水保肥性能提升20%以上。

在合作社的千亩示范田里,90后农机手陈辉正操控植保无人机进行药肥喷洒作业。随着螺旋桨的嗡鸣声,雾化药剂均匀洒落在连片油菜田里。“这种T30型无人机载药量30公斤,每小时作业面积能达到180亩。”陈辉介绍,对于地势复杂的小田块,则采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进行补充作业,确保药剂覆盖无死角。

农机迭代的背后是理念的升级。合作社建立的“农机作业档案”显示,通过配备土壤墒情监测仪、农机智能终端等设备,农机作业效率提升40%,亩均节本增效达120元。今年春耕,合作社还创新推出“农机套餐”服务,农户可根据作物种类、土壤条件自主选择不同农机组合,像点菜一样定制春耕服务。“过去耕地只要松土就行,现在还要把沟开整齐美观,垄宽和厢宽都有标准。”李卫卫说,时代在发展,“铁牛”也要与时俱进。

种田也是精细活——“绣花功夫”种出“万元田”

走进鄂州市华容区临江乡大湖村的知禾家庭农场,负责人彭传洲正带着两名农机手耕整200多亩田地,“这些田上半年种玉米套种白术,下半年种蔬菜。”彭传洲说。

眼前的一幕也让记者见识了真正的“绣花功夫”。拖拉机牵引着翻转犁深耕30厘米,随后施用1袋磷肥加2袋菌肥,再用旋耕机二次整地。“垄宽2.5米,沟宽25厘米,”90后的农场技术员彭红俊手持激光测距仪反复校准。他是彭传洲的儿子,大学毕业后便跟随父亲回乡种田,“要把田种好,不仅要靠科技,还要懂精细。”彭红俊告诉记者,这种标准化整地不仅利于排水通风,还方便后续机械化作业。农场建立的土壤数据库显示,在播种前通过测土配方先施底肥可以壮大根系,之后再施氨肥提苗生长。

精细化管理的触角延伸到每个生产环节。在200亩田地上,精准滴灌系统如同一根根细密的神经网络,将水分和养分精确输送到每一株作物的根部,实现了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更是让这片土地焕发出了智慧的光芒。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信息,智能控制系统自动调节灌溉、施肥,实现了农业生产的高效、节能与环保。即便身在外地,彭红俊和父亲也能通过手机APP随时查看田间作物生长情况并进行农事管理。彭红俊感慨:“现在种地就像照顾婴儿,每个细节都要讲究科学。”

正是凭借这样的绣花功夫和这种“高低搭配”的立体种植模式,让土地亩均效益翻了三番。“玉米套种白术,这可是‘黄金搭档’。”彭传洲掰着指头算账:传统玉米种植亩收益约1500元,套种白术后,玉米产量不减,加上中药材收益,亩产值突破8000元。

产前产后有乾坤——撂荒地变身“黄金链”

华容区段店镇中湾村的田野上,金黄的油菜花海随风起伏,游人的欢笑声与蜜蜂的嗡鸣交织成春日的交响。壹柒贰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凡站在观景台上介绍:“三年前这里还是连片撂荒地,如今变身‘金色银行’。”合作社通过对3540亩撂荒地进行高标准改造,配套建设沟渠路网,选用“华油2137”等高产高抗品种,让沉睡的土地重焕生机。“我们与湖北油脂加工龙头企业签订订单,优质油菜籽每斤收购价高出市场价1元。”张凡展示着订单合同说。合作社建立的“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机耕(播、收)、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购”模式,带动周边农户户均增收上千元。

产业链的延伸创造出更多可能。油菜花节预计吸引游客数万人次,农田观光、农事体验等新业态方兴未艾。今年年初新开业的华容区农产品电商展示中心也迎来了一波又一波客商。吸引客人的不仅有华容区的菜籽油产品,更有各个乡镇的名优土特产。电商中心的直播间里,主播正卖力推介:“我们的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全程可追溯……”华容区农产品电商中心负责人李丹说,“周边赏花游、乡村民宿的兴起,直接带动了农产品销售,电商中心开业一个月销售额逼近60万元。”

近年来,鄂州市持续聚焦农业领域重点发力,出台系列惠农政策,为彭红俊、李丹等90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春耕生产和乡村振兴营造良好投资创业环境,也让传统农事与现代科技在鄂州大地碰撞出璀璨火花。从农机装备的升级换代,到田间管理的精雕细琢,再到产业链条的延伸拓展,鄂州“新农人”用创新实践诠释着“寸土寸金”的真谛。这场发生在田间地头的生产力变革,不仅让传统农业焕发新生机,更勾勒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当科技之光照亮沃野千里,每一寸土地都在讲述着新的丰收故事。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