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猫”跳江身亡,网络狂欢酿成的悲剧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19 17:59 4

摘要:2024年4月,一个网名叫“胖猫”的湖南男子,在重庆长江大桥跳江身亡。他和女友之间的情感纠纷被其家人公布到网络上,导致事件迅速演变成一个公共话题,引发网络舆论的强烈关注。在这场舆论风暴中,被裹挟的不仅有“胖猫”家人及其女友,也让重庆陷入了舆论“风暴眼。”在网络

2024年4月,一个网名叫“胖猫”的湖南男子,在重庆长江大桥跳江身亡。他和女友之间的情感纠纷被其家人公布到网络上,导致事件迅速演变成一个公共话题,引发网络舆论的强烈关注。在这场舆论风暴中,被裹挟的不仅有“胖猫”家人及其女友,也让重庆陷入了舆论“风暴眼。”在网络引流的推动下,各地网民以祭奠为名,通过快递代送到重庆长江大桥上的奶茶、汉堡等食品堆积如山……经当地有关部门清扫统计,总数达到94.6 吨之多。令人痛心的是,这些食品最终沦为垃圾,上演了一场网络狂欢下的粮食之殇。

这场由网络情绪催生出来的“云端祭奠,”表面是人间温情,实际上暴露了数字时代的集体非理性。网络狂欢的背后,是流量经济乱象对社会财富、特别是粮食资源的无耻浪费。据媒体报道,“胖猫事件”发生后,在某社交平台上,“胖猫”家属的账号仅仅十多天,就从几百粉丝暴涨到约近300 万。其背后推手,无疑是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自媒体在背后提供“人设包装” “直播引流”等增值服务。当“胖猫”被众多自媒体作为“痴情受害者”的标签,被反复强化后,公众的同情心也逐渐异化为数据流量的兴奋剂。有网民为了祭奠“胖猫,”竟然一次性订购 8000 元外卖,铺满了重庆长江大桥桥面。不知这位网民在如此慷慨祭奠一个陌生的跳江轻生者时,是否想到过你这种“善行”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种大恶。因为自古就有“浪费粮食,天打雷劈”的古训。

重庆长江大桥上的“食品坟场,”既是畸形的情感表达方式,也是对粮食资源的挥霍浪费。别忘了,时至今日,我国每年仍需进口大量粮食。可能有人认为,祭奠食品是人家自己花钱买的,与他人何干?错、大错特错!钱是你的,但粮食属于社会资源,大量浪费粮食的行为,本质上是对有限资源的非法侵占。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场网络狂欢下的“食品坟场,”也是法律边界与道德共识的双重失守。在这场闹剧中,暴露出网络时代的三大治理困境。首先是信息传播的 “真相困境”,当警方耗时月余,核查百万条数据作出 2500 字的警情通报后,警方却陷入了“局长情妇”“司法包庇”等谣言之中,使执法机关的公信力遭遇严峻挑战。其次是行为失范的“监管盲区 ”,现在自媒体基本上都游走于《网络安全法》边缘,“胖猫”祭奠事件中暴露的食品浪费、扰乱公共秩序等问题,均未能及时有效受到法律制约。最后是社会上许多人对价值体系的 “认知错位”。对网民花8000元钱祭品祭奠“胖猫”事件,许多网民认为“花钱自由”,殊不知这是将个人自由,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混淆了个人权利与社会责任的界限。

法律作为社会行为的底线准则,在这次事件中是具有特殊价值的。根据《反食品浪费法》第 28 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 23 条也明确禁止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那些将外卖祭奠视为“情感自由”的网民,实则已触碰法律红线。而办案民警遭遇的网络暴力,更是涉及《民法典》第 1024 条名誉权保护的范畴。

对这场“流量盛宴”中暴露出来的网络乱象,不仅在法律层面上要强化、完善网络生态治理。在技术层面上,平台也要运用科技手段,强化网络算法监管,及时对异常涨粉、恶意引流等行为实施预警拦截。

另外,“胖猫”事件也促使人们更深层的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善意,以及如何用善意去抚慰、温暖遭遇不幸的人。“胖猫”事件说明,施舍善意应当行为理性,谨防公众情绪被别有用心的自媒体操控,沦为他们的牟利工具。浪费 90 吨食物,也许不是我们最痛心的损失,真正令人担忧的是,群体的盲从与不理性。要么滥施同情之心,要么消费别人的悲剧与不幸。

来源:满子典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