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时候父母工作忙,我被送到乡下奶奶家。奶奶家的院子是我的乐园,屋檐下挂着的玉米和红辣椒,在阳光下闪烁着温暖的光。夏日傍晚,奶奶会在院子里摆上竹椅,我依偎在她怀里,听她讲古老的神话故事,手中蒲扇轻摇,为我驱赶蚊虫,送来丝丝凉风。农忙时节,我跟着奶奶去田间,看她熟
我懂得了陪伴的意义
陪伴,是灶台上袅袅升腾的烟火,是归家时门口亮起的昏黄灯光,是寒夜中悄然掖好的被角。在成长路上那些被亲情包裹的琐碎日常里,我慢慢懂得了陪伴的意义。
小时候父母工作忙,我被送到乡下奶奶家。奶奶家的院子是我的乐园,屋檐下挂着的玉米和红辣椒,在阳光下闪烁着温暖的光。夏日傍晚,奶奶会在院子里摆上竹椅,我依偎在她怀里,听她讲古老的神话故事,手中蒲扇轻摇,为我驱赶蚊虫,送来丝丝凉风。农忙时节,我跟着奶奶去田间,看她熟练地劳作,虽不懂农事,却也有模有样地帮忙拔草。奶奶从不嫌我添乱,只是笑着叮嘱我别摔着。那些在奶奶身边的日子,简单而纯粹,让我懂得陪伴是平淡生活里无微不至的关怀,是隔代之间血浓于水的深情。
后来到了叛逆期,我和父母的矛盾日益增多。一次考试失利,我心情低落到极点,把自己关在房间。父亲轻轻敲门进来,没有责备,只是默默坐在我身边,递给我一杯热牛奶。他缓缓说起自己年轻时的挫折,讲他如何在困境中咬牙坚持。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那一刻,我心中的委屈与不甘慢慢消散。之后的日子里,父母不再只关注成绩,而是更多地关心我的内心想法。晚饭后,一家人会围坐在一起聊天,分享生活中的点滴。我懂得了陪伴是在冲突与误解中主动的理解,是在成长的迷茫时刻给予的信任与支持。
进入初中,学业压力陡然增大。每天晚上,我都在书桌前奋笔疾书。母亲总会在这时,轻手轻脚地走进房间,在桌角放上一盘切好的水果,或是一杯热气腾腾的蜂蜜水,用温柔的声音叮嘱我注意休息。有一回,为了准备一场重要的考试,我熬夜复习,不知不觉趴在桌上睡着了。迷糊中,我感到一件外套轻轻披在身上,抬眼便看到父亲温暖的笑容,他轻声说:“别太累着,早点睡,爸爸相信你。”在那些挑灯夜战的日子里,父母就这样用无声却又充满力量的方式陪伴着我,让我懂得陪伴是在逐梦路上默默的守护,是用爱为我筑起的温暖后盾。
逆风也很美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逆风如影随形,却也铸就了独特的风景。正是那些扑面而来的阻碍,雕琢出我们的无畏与果敢,让我们在跨越艰难险阻后,能带着更炽热的梦想,无畏向前。
前段时间,繁重的学业压力像一座大山,压得我有些喘不过气。绘画比赛的落选、作业的频频出错,都让我陷入了自我怀疑的泥沼。为了放松心情,我趁着假期回到了许久未归的老家。午后,我踱步到屋后的山林,天空阴沉沉的,厚重的云层压得很低,让人莫名地烦躁。山林里静谧得有些压抑,偶尔传来几声不知名鸟儿的鸣叫,也透着几分孤寂。
正沉浸在低落的情绪中,一阵“嗡嗡”声打破了寂静。我循声望去,只见一只小小的蝴蝶被困在了一张蛛网上。它奋力扑腾着翅膀,想要挣脱那细密的蛛丝,可每一次挣扎,蛛网就缠得更紧。它的翅膀上已经沾上了不少蛛丝,五彩斑斓的花纹也变得凌乱不堪。不难想象,它在被这张“死亡之网”困住前,是多么自由地穿梭在花丛间,而此刻,却陷入了绝境。
我心生怜悯,走近想要帮它一把。可当我伸出手时,它似乎受到了惊吓,挣扎得更加剧烈。看着它那无助又倔强的模样,我不禁心想:这小小的蝴蝶,在这张坚固的蛛网上,怕是很难逃脱了。就在我准备放弃救助,转身离开时,一阵狂风呼啸着席卷而来,吹得树枝沙沙作响,树叶纷纷飘落。在这狂风中,我听到了一阵微弱却又异常坚定的“扑扑”声。
我惊讶地回过头,那只被困的蝴蝶正借着狂风的力量,一次次用力地扇动翅膀。蛛丝被风吹得紧绷,蝴蝶的每一次挣扎都显得那么艰难,却又充满力量。它的翅膀上有几处已经破损,可它依旧没有放弃,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狂风中,它小小的身影显得那么单薄,却又那么坚定。
突然,随着一声清脆的“啪”,一根关键的蛛丝被挣断了。蝴蝶像是获得了新生,猛地用力一振翅,挣脱了蛛网的束缚。它在空中盘旋了几圈,虽然飞行的姿态有些不稳,但它却欢快地飞舞着,像是在庆祝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那一刻,我被深深地震撼了。阴沉的天空下、茂密的山林间,一只挣脱困境的蝴蝶,绘就了一幅动人的画面。小小的蝴蝶,又怎会知道,它给了我重新振作的勇气。我深吸一口气,心中豁然开朗:生活中谁能不遇到困境,关键是要有一颗冲破逆境的心,敢于直面困境、挑战自我,才是真正的强者。
从那以后,我又找回了曾经那个积极向上的自己。我不再因一时的挫折而气馁,因为我明白每一次的挫折都是成长的磨砺。我开始合理规划时间,认真分析每一道错题,积极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在学习的征途上,难题如荆棘丛生,压力似巨石压顶,但每当我想要退缩时,那只在逆风中挣脱束缚的蝴蝶就会浮现在我的脑海。它用那残破却有力的翅膀告诉我:只要心怀梦想、勇往直前,就没有什么能够成为我们前行的阻碍。
我愈发努力,不再害怕任何艰难险阻。我深知每一次的困难都是成长的阶梯;每一次的挫折都是成功的铺垫。我坚信只要持之以恒地拼搏,终有一日我会如那只蝴蝶一般,在逆风中翩翩起舞,在困境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
就这样,我怀揣着坚定的信念一路前行,心中满是力量。我不再彷徨、不再退缩,因为我拥有一颗逆风飞翔的心。无论未来的道路如何曲折、怎样艰辛,我都会坦然面对、笃定前行。因为我深知:逆风也很美!它是我人生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是我逐梦路上最珍贵的宝藏!
说茧
困于层层包裹的茧内,有人选择安于现状,也有人毅然决然破茧而出,于是便有了他的哀怨,他的淡泊,他的激昂。
李煜
命运的丝线悄然缠绕,为南唐后主李煜编织了一个华丽却又沉重的茧。“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曾经的南唐宫廷,繁华如梦。可随着宋太祖的铁骑踏破金陵,这茧瞬间收紧,沦为囚笼。“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在汴京的深院小楼,他被孤独与悔恨填满,只能在词中追忆往昔,怀念那逝去的江山。这茧,是国破家亡的悲痛,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紧紧束缚着他的灵魂,令他在无尽的痛苦中挣扎,直至生命终结。
王维
在仕途的沉浮中,王维被世俗的纷扰之茧层层围住。朝堂的明争暗斗、官场的波谲云诡,让他身心俱疲。“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他在山水之间寻得解脱之道,以一颗淡泊之心,毅然挣脱了世俗的茧。“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在终南山下,他与清风明月相伴,与山水田园为友,将自然的宁静融入诗篇,用笔墨勾勒出内心的澄澈。这茧,本是功名利禄的诱惑与官场倾轧的无奈,却被他用豁达与超脱轻松化解,在山水田园间寻得心灵的归宿。
岳飞
在山河破碎、金兵肆虐的南宋,岳飞被民族大义与家国责任之茧紧紧包裹。“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他一心北伐,渴望收复失地,迎回二圣,还百姓以太平。可朝中的奸臣秦桧却如茧中暗刺,以“莫须有”的罪名,妄图将他困于绝境。“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即便面对重重阻碍,他也未曾退缩,率领岳家军奋勇抗金,用热血与忠诚诠释着爱国情怀。这茧,是外敌入侵的危机,是奸臣当道的艰难,却无法阻挡他精忠报国的决心,他以英勇无畏的气概,成为了民族的脊梁,虽身死却英名永垂。
茧是什么?茧是李煜国破后的哀怨,是王维摆脱的世俗纷扰,是岳飞肩负的家国重担。它或象征着困境,或代表着诱惑,或承载着责任,看似坚不可摧,却总有勇者能以非凡的勇气和毅力破茧而出,实现自我的超越,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不朽的传奇。
成长中的温暖灯塔
人生漫漫,我们仿若逐梦的飞鸟,迎着风雨的呼啸,穿梭在岁月的苍穹,历经电闪雷鸣的考验。每一段艰难的历程,都是对内心深处的一次叩问,对信念的一次重塑。而在这迢迢征途里,总有一些温暖,恰似暗夜高悬的启明星,赋予我们前行的勇气,照亮我们成长的方向。
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骄阳似火,毫无保留地炙烤着大地,闷热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我抱着一摞沉甸甸的书籍,走在通往图书馆的路上。彼时的我,正为准备一场重要的考试而焦头烂额,无数的知识点如乱麻般在脑海中交织,压得我几乎喘不过气来。汗水顺着脸颊不断滑落,打湿了手中的书页,内心的焦虑与疲惫也如这天气一般,愈发浓烈。
路过公园的长椅时,我实在走不动了,便坐下来稍作休息。这时,一只温柔的手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我转过头,看到一位和蔼的阿姨,她手里拿着一瓶冰镇矿泉水,微笑着递给我,说道:“孩子,天这么热,喝口水,解解渴。”那清澈的眼神、温暖的笑容,瞬间驱散了我心中的烦躁与阴霾。我接过水,拧开瓶盖,清凉的液体顺着喉咙流下,滋润了干渴的身心,也滋润了我那因压力而干涸的心田。
“看你抱着这么多书,一定是在努力学习吧。学习虽苦,但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收获的。就像这夏日的酷热,熬过去了,便是清凉的秋天。”阿姨的声音轻柔却有力,如同山间潺潺的溪流,淌入我的心间,让我原本紧绷的神经渐渐放松下来。阿姨和我分享了她年轻时的学习经历,那些为梦想拼搏的日子,有汗水,有泪水,更有收获成功时的喜悦。她的故事,让我明白,眼前的困难不过是成长路上的小插曲,只要心怀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跨越。
那一刻,我若有所悟。成长的道路上,挑战与压力如影随形,它们或许会让我们感到彷徨与失落,但也正是这些磨砺,让我们学会了坚强与勇敢,让我们的羽翼更加丰满。而那些在我们迷茫时伸出援手、给予鼓励的人,就像这位善良的阿姨一样,用他们的关爱与支持,为我们驱散迷雾,照亮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成长的旅程中充满力量。
时光匆匆,如今的我已顺利通过那场考试,也在人生的道路上迈出了更坚实的步伐。回首过往,那些曾经让我倍感压力的日子,都成为了我成长的基石。我感恩那些经历,因为它们塑造了如今更加坚毅的我;我更感恩那些在我迷茫时给予温暖的人,是他们让我坚信,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总有一份关怀能够穿透阴霾,给予我们前行的力量。
在未来的岁月里,每当我遭遇困境,回想起这份温暖与力量,便能鼓起勇气,直面人生的每一次挑战。因为我深知,只要心中有爱,有信念,有勇气,就没有什么能阻挡我逐梦的脚步,那些给予我温暖的人,都期待着我成为理想中的模样。
在漫长的人生之旅中,我将继续振翅高飞,追逐梦想,向着那充满希望的远方,一路前行,直至抵达成功的彼岸 。
众生有灵,自有边界
纪伯伦讲过:“一场争论可能是两个心灵之间的捷径。”但当争论演变成毫无底线的辩驳时,就如同脱缰的野马,失去控制。而“超限效应”便是这样一种过度的越界行为——打着追求真理的旗号,实则侵犯了他人的心理边界,最终只会让双方陷入疲惫与反感的泥沼。世间万物的交流,都有其内在的界限。所以,在日常交流中,我们要警惕超限效应,树立清晰的边界意识。
何为“超限效应”?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在沟通场景中,它表现为一方过度强调自己的观点,不顾及对方的感受和接受程度,不断重复、强行灌输,试图让对方完全认同自己。这种行为模糊了彼此交流应有的界限,把正常的沟通变成了单方面的施压,不仅无法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还会让对方产生抵触情绪。
生活里,这种现象屡见不鲜。事与事之间也存在类似的情况,过度的关注和干涉,会让原本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甚至引发更多的问题。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领地,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心理承受限度。一旦这个界限被打破,交流就会陷入僵局,关系也会因此受损。马克·吐温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时,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感人,准备捐款;但牧师讲了很久还不停,他就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最后牧师还在滔滔不绝,他愤怒地决定一分钱也不捐。这便是超限效应的生动体现,过度的输出只会适得其反。
电视剧《小欢喜》中,宋倩对女儿乔英子的爱浓烈得令人窒息。她为英子安排好一切,过度关注英子的学习和生活细节,不停地强调自己的期望,全然不顾英子的内心想法。从给英子房间安装隔音玻璃,到私自取消英子的冬令营报名,宋倩的过度干涉让英子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最终导致英子患上抑郁症,母女关系也变得岌岌可危。同样,在《都挺好》里,苏母对苏明成的过度溺爱和控制,不断干涉他的生活和工作选择,使得苏明成缺乏独立思考和应对问题的能力,也让家庭矛盾不断升级。这些事例都警示着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尊重彼此的边界至关重要。
“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欣赏到完整的美。”正如梭罗所言,当我们专注于自我表达的同时,也懂得倾听他人,不过度输出,勇敢地避免超限效应,我们会发现交流变得更加顺畅,内心也更加平静。
就像修剪树枝,只有适当去除多余的枝丫,树木才能茁壮成长,展现出最美的姿态。只有我们自身具备清晰的边界意识,才能在人际交往中张弛有度,既表达自己,又尊重他人,而不是在无意义的争论和过度的干涉中消耗自己。要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观点,用理解和包容去对待他人,温柔而坚定地守护好交流的边界和原则。
就像两只相互靠近的刺猬,需要找到合适的距离才能彼此温暖又不被刺伤,我们在交流中也要给彼此留有余地。每个人的思维和想法都值得被尊重,建立交流边界不是冷漠,而是让你的观点归你,我的想法归我。当面对父母过度的唠叨和干涉时,不妨心平气和地与他们沟通,勇敢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凡事多换位思考,不盲目追求说服他人,要拥有接受不同观点的胸怀,让理性和尊重去主导交流。正如心理学家所说:“健康的人际关系,始于清晰的边界。”
藏在绿豆粥里的爱
烈日高悬,炽热的光线毫无遮拦地倾洒而下,将整个小镇捂得密不透风。在这酷热难耐的盛夏,我总会想起外婆那碗沁人心脾的绿豆粥,思绪也随之飘远。
天刚蒙蒙亮,外婆就轻手轻脚地起身,她怕惊扰了还在睡梦中的我,小心翼翼地掩好房门,而后径直走向厨房。她从橱柜深处捧出那袋珍藏许久的绿豆,那是她专门为我准备的,每一颗都圆润饱满,仿佛裹着外婆无尽的温柔。她坐在矮凳上,借助着微弱的晨光,一颗一颗仔细地筛选,剔除那些干瘪、变色的豆子,每一个动作都满含着对我的在意。
淘洗完毕,外婆把绿豆倒入那口黑黝黝的砂锅,再添上适量的清水,随后,她就搬来小凳,坐在灶台前,点燃炉灶,开始熬煮。外婆始终守在一旁,不时用勺子轻轻搅拌,防止绿豆粘锅。她的眼神专注而柔和,映着跳跃的火苗,满是对我的牵挂。
我在朦胧中醒来,闻着那丝丝缕缕飘来的清香,瞬间驱散了夏日清晨的慵懒。待我洗漱完毕,走进厨房,一碗绿豆粥早已摆在桌上,袅袅升腾的热气,裹挟着熟悉的香甜。粥里的绿豆煮得恰到好处,颗颗绽裂,融入了米白色的汤汁里,上面还浮着一层薄薄的油皮,一看便是熬煮了许久。外婆还贴心地撒上了些许碾碎的薄荷,薄荷的清凉与绿豆的清甜交织在一起,光是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我迫不及待地端起碗,轻轻吹散热气,舀起一勺送入口中,软糯的绿豆、细腻的米汤,带着微微的甜意和薄荷的清凉,顺着喉咙滑下,全身的毛孔瞬间舒张,暑气一下子消散得无影无踪。外婆坐在对面,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笑着说:“慢点喝,别呛着,锅里还有呢!”看着外婆脸上岁月留下的痕迹,我的眼眶微微湿润,这一碗小小的绿豆粥,藏着的是外婆对我深深的爱。
小时候,我最讨厌夏天,炎热的天气让我浑身难受,吃不下饭。外婆心疼我,便尝试着熬制绿豆粥,没想到我一下子就爱上了这个味道。从那以后,每到夏天,外婆都会早早起床为我准备,从未间断。
后来,我去外地上学,每次放假回家,还没进家门,就能闻到那熟悉的绿豆粥香。那碗粥,不仅驱散了旅途的疲惫,更温暖了我的心。
如今,我已经离开家乡,在大城市里忙碌奔波。每到夏天,我总会想起外婆的绿豆粥,想起她那慈祥的笑容和关切的眼神。那碗粥,是我在异乡的慰藉,是我心中最温暖的牵挂。无论相隔多远,无论时光如何流转,那藏在绿豆粥里的爱,永远是我前行路上的力量源泉,给予我温暖,伴我走过人生的每一段旅程 。
来源:福建A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