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市长张宝亮:每七个临沂人里就有一个民营企业老板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19 21:15 4

摘要:关于民营经济,一个最常见的数据和“五六七八九”有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2025年2月8日,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一家企业工人在生产线上工作。(视觉中国|供图)

关于民营经济,一个最常见的数据和“五六七八九”有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但在山东临沂,这个数据有所不同:公开数据显示,民营经济贡献了临沂市90%以上的营业收入,90%以上的工业税收,解决了90%以上的群众就业。临沂还建成了中国北方最大的商贸物流集散地和专业批发市场集群,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600亿元,物流交易总额突破10074亿元,万亿级商贸物流是临沂民营经济的典型代表。

谈起民营经济,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临沂市市长张宝亮还提供了另一个数据:“临沂现有市场主体153万户,居山东省第三位。可以说,每七个临沂人里就有一个民营企业老板。”

在沂蒙老区,临沂发展民营经济的成绩格外亮眼。就民营经济话题,南方周末记者专访张宝亮。

“金字塔”式成长梯队

南方周末:公开信息显示,目前,临沂市场主体数量153万户,占全省十分之一。对此,临沂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张宝亮:近年来,我们坚持科技创新、链式发展、分类施策,加快打造“万亿工业、千亿产业、百亿企业”现代产业体系。2024年,全市工业经济稳中向好,全市4698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8687.8亿元,培育了健康食品、绿色木业、冶金加工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成绩得益于在临沂的民营经济市场主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用好了市场灵活之手和政府无形之手。

我们坚持以产业链为纽带,实施企业梯度培育行动,形成“骨干企业引领、优质企业支撑、中小企业跟进”的“金字塔”式成长梯队。

骨干企业方面,按照问题收集、分办、调度、评价等闭环工作机制,推进骨干企业帮扶工作,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2024年全市1648家产值过亿元企业,完成产值7383.6亿元、增长8.5%,拉动全市产值增长7个百分点。

优质企业方面,制定《临沂市“专精特新”企业扩容提质行动计划》,2024年以来,新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03家、数量居全省第三位。小微企业方面,选取596家企业建立小升规培育库,2024年全市新入库规上工业企业849家,完成产值479.1亿元、增长101%,拉动全市产值增长2.9个百分点。

同时,我们开展了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培育和精准帮扶。组建“上市管家”团队,开展重点后备企业“一对一”调研服务。筛选75家企业纳入市级培育,确定了3年23家的重点帮包培育目标。

南方周末:经济发展,离不开营商环境。过去几年,临沂是如何优化营商环境的?

张宝亮:全国工商联组织的“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活动中,临沂在130个地级市中位列第四十一名。临沂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源于我们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全力为民营企业减负排忧。

我们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搭建“沂i企”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市级惠企资金推行“直通车”模式,资金直达企业。贯彻全省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改革工作部署,升级优化市级平台,与“鲁惠通”省级平台数据互联互通,省级转移支付资金顺利实现线上兑付。

我们还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建立“亲清驿站”“亲清会客厅”,市级领导每月和民营企业面对面交流。 我们也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在市场监管、交通等28个领域设立“不罚”“轻罚”清单。

具体工作中,我们将资金需求、土地规划、手续办理等信息形成“一致性清单”共享台账,每月召开重点项目会商专题会,对节点落后、要素需求突出的项目“靶向发力”。

此外,我们还健全了重大项目谋划储备机制,组织一流的创业园区,免费的人才公寓等等系列政策,临沂正全力为企业、人才提供最好的保障。引导金融机构、创投基金等社会资本提前对接。

临沂民营企业净流入量连续五年保持高位增长,以净增量列山东第一,居全国第十一位

拿出最大诚意

南方周末: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临沂市政府如何有针对性地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张宝亮:为了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们重点加大了政府性融资担保支持力度,提升民营企业融资便利度。

我们还设立了政府性担保风险补偿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政府性担保业务,由市、县两级财政部门在5%的代偿率以内分档分别给予最高20%的代偿补偿,降低政府性担保机构运营成本,支持担保机构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增信服务。

同时,我们也设立了市级应急转贷基金,缓解企业短期资金周转难题。

南方周末:临沂又是如何破解民营企业“人才瓶颈”的?

张宝亮:我们坚持“引、育、强”三管齐下,多维度培育民企所需的各类人才。2024年以来,临沂市新增高技能人才2.2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54.5%,同比增加57.1%。

在“引才”方面,我们持续落实“1+N”人才新政,积极筹集资金,加大人才引育支持力度,有效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在“育才”方面,我们主打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深化产教融合。第二个维度,构建高层次科技人才梯次引育机制,采取“一事一议”“柔性引进”“校企共引共育”等方式。第三个维度,大力开展青年人才引进工作。

在“强才”方面,我们对存量人才资源,重点抓好能力提升。我们抓实行业部门培训,联合商务、住建等14个部门,大力开展电商直播、数字化技能人才等新兴领域技能培训;支持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

为吸引创业人才,临沂拿出了最大诚意。在全市19个科创园区统筹出20万平方米的闲置场地,来新创办企业项目的人才,可以申请入驻,2年内免收租金,仅需要承担物业、水电等费用,全日制本科以上青年人才到这些园区的众创空间来创业的,5年内免收租金、物业、水电等费用。最具代表性的临沂应用科学城被称为“区域性人才高地”“新时代沂蒙硅谷”,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等称号。

2024年,“临沂人才公寓免费住”一度成为网络热点。一流的创业园区,免费的人才公寓等等系列政策,临沂正全力为企业、人才提供最好的保障。

南方周末记者 李桂

责编 钱昊平

来源:南方周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