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宁,一个在中国重返联合国大会上投反对票的国家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4-12-31 21:13 4

摘要:1971年11月15日,中国代表团在乔冠华的带领下首次出现在联合国会议大厅时,立即成为那一届联大的焦点,那张仰头大笑的照片也感染了每一个人。

1971年11月15日,中国代表团在乔冠华的带领下首次出现在联合国会议大厅时,立即成为那一届联大的焦点,那张仰头大笑的照片也感染了每一个人。

笑容的背后实际上也是关于中国的一段心酸往事,在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进程中,无数非洲兄弟国家抱以大力支持,可也有一些非洲国家却在欧美等国的操纵下投下了反对票,贝宁便是其中之一。

中国重返联大对世界意义重大

联合国的诞生,代表着世界对两次世界大战的深刻反思,为了确立战后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促成全球人民经济社会发展,这才有了这个组织的出现。

从它诞生之日开始,就代表着该组织是为人类和平而付出努力的,任何爱好和平的国家都该参与进来。

迟迟不让新中国加入,就意味着很多问题。

二战中,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二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也同样作出过重大历史贡献;美国霸权主义思想初见端倪,使得新中国入联之路充满艰难险阻。

1945年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召开,中共据理力争之下,董必武也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与会,还在《联合国宪章》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美国背弃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长期把新中国挡在联合国大门之外;哪怕没有马上入场,新中国也始终矢志不渝地站在公平正义的一方,开展了多项外交活动,不仅以五大国身份出席了日内瓦会议,还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人民获得了解放,同样没有忘记水深火热之中的亚非拉国家,并有力支持了他们的正义斗争。

美国就是再怎么想要“围困”中国,中国在世界巨大的影响力依旧存在,各种实际活动也对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国际地位在提高、亚非拉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在加强,1961年的16届联大便已经突破了美国设置的障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问题也能够提交联大讨论了。

美国仍不死心,提出用“重要问题”方式讨论中国席位问题,也就是说中国想要恢复联合国席位需要三分之二的成员国同意。

1971年在联大举行期间,美国等西方国家更是四处游说,对很多第三世界国家采取了威逼利诱、拉拢的方式,大部分的眼睛都是雪亮的。

在剥夺“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建议都是重要问题的提案中,全场更是一片沸腾,坦桑尼亚代表甚至都离开座位跳起了舞,这就说明广大曾受到压迫的国家很希望中国能为自己出这个头。

西方国家绞尽脑汁,可各种伎俩最终都没能实现,76票赞成成为既定结果。

联合国席位终于回到了中国人民手中,就连老布什都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

中国在联合国的一票永远属于发展中国家,有了中国的加入,广大发展中国家必然会在联合国和国际事务中具有发言权。

投下反对票的一共有35个国家,抛开那些始终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的西方国家,也有15个非洲国家投下了反对票。

毫无疑问,他们与中国并没有直接冲突,而是受到了西方国家的胁迫。

其中,贝宁就具有很大的代表性。

贝宁这个国家几乎罕有人知,该国位于非洲西部,虽然南边挨着几内亚湾,可海岸线只有区区几百公里,国土面积更是只有1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勉强达到千万规模。

恶劣的气候成为此地的另一处标志,那些红土做的房子就像是刚刚熄灭的火堆。

在贝宁人眼中,他们是有着一段厚重历史的,达荷美古国在17世纪之初出现,没想到1900年便灭亡并成为法国殖民地。

古国的历史并不辉煌,几乎史书中的每一页都充斥着暴力。

最初葡萄牙人抵达后,就发现此地有黑人出没,做起了贩卖奴隶的生意,别看葡萄牙国土小、人口少,但他们却是最大、最活跃的奴隶贩子。

达荷美国王最早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他们还积极参与奴隶贸易,组建“猎奴队”去周边国家猎奴,兴盛时期几乎每年都能卖出去2万人左右。

奴隶们的命运大多悲惨,从一开始便被注定。

买家们挑选好奴隶之后,用烧红的烙铁打上印记,从此他们便彻底无法回头。

欧洲列强的轮番侵略,使得这个国家早已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哪怕是二战结束后各国都在想方设法走向发展之路了,贝宁的历史仍在反复。

1958年,贝宁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1960年8月1日独立,成立达荷美共和国。

中国与贝宁建交的最初时间是在1964年11月12日,没想到2年之后,贝宁因为诸多原因选择与中国断交。

也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1971年他们投下了反对票。

新时代,新机遇

中国重返联合国后,1972年年底贝宁克雷库政府宣布与中国复交,当时该政府还宣布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还更改国名为贝宁人民共和国。

一个备受西方列强光顾的非洲国家想要去走社会主义发展之路,难度可想而知。

最起码,他们在这些年已经意识到:列强带来的只有掠夺,从不可能真正拥有和平发展的契机。

贝宁的地理形状看起来像是一把钥匙,就连他们自己人也说:“这是‘打开非洲大门的钥匙’。”
任何一个强国发展的基点大多是资源,问题是贝宁国家内部几乎没有任何自然资源,他们想要走向致富之路,必须得通过勤劳的双手才行。

好在,贝宁人总是在寻找着机会。

当洛美衰落、拉各斯遭遇混乱的情况下,贝宁就抓住了机遇,将科托努发展为贸易大港以及西非的门户,终于赶上了时代潮流,成为重要的货物集散地与商业中心。

尽管脚下的土地无法带给他们什么,但他们仍然能依靠勤劳、开放和平和的态度面对一切。

并不算宽的街道上几乎都是小摊和店铺,颇有一些全民皆商的感觉,科托努还有一座西非最大的“大市场”,占地面积达到20公顷,几乎是一眼都望不到边。

数十万人在这里做生意,商人来自不同的国家,其中也包括中国人,当年那部《嫁到非洲》就是在科托努所拍摄的。

摩托车成为最为方便快捷的代步工具,贝宁人所乘坐的摩托车有8成都产自中国,尽管售价已经达到了4000元左右,但这种高性价比的交通工具还是随处可见。

中国人的身影渐渐增多,“老魏”依然是其中影响力最大的人。

他早在1989年就抵达贝宁工作,在当地开了商店和餐馆,就连几任大使都与他相识。

对于现在的贝宁来说,中国始终是一棵“参天大树”,他们很需要与中国保持密切联系。

2024年1月20日,中国驻贝宁大使彭惊涛表示:“在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之下,中贝关系蓬勃发展,并将进一步取得丰硕成果。”

此前塔隆总统上台后,贝宁的发展吸引了各方关注,贝宁在经济、财政、税务等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这个国家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依托时代背景,这个国家更是用了7年就把GDP水平翻了一倍。

相比于其他一些非洲国家的懒散,贝宁正逐步融入这个世界:政府效率不断提高、重要活动准点准时。

有了这些因素,广大外国的投资者才会选择这里;有了投资款,贝宁才能迎来新的机遇。

放眼世界之后,他们也把主要学习目标放在中国,1971年的故事早已成为过去,如今的贝宁对中国的好感度高达百分之八十。

塔隆总统曾来到过中国,两国领导人也敲定了战略伙伴关系,并签署了十几项合作协定,里面既有为中贝友好关系发展确定方向的框架性协议,同时也包括推进合作深入的执行协议。

在很多事情上,贝宁都是依赖于中国的。

西非国家长久以来都被安全问题所困扰,贝宁也是如此,他们的部队还经常在北部与武装分子作战。

8月,中方还向贝宁武装部队捐赠了一批榴弹炮,帮助他们打击威胁到和平稳定环境的武装分子,贝宁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在收到捐赠后当即表示:“这些武器是将中国与贝宁人民联系在一起的友谊的有力象征。”

哪怕贝宁人很努力,也架不住周围的国家出事殃及池鱼。

自从尼日尔的军事政变发生后,两国之间始终处于紧张状态,贝宁人努力了这么久,他们当然不希望好不容易迎来的繁荣景象被战争毁于一旦。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贝宁的影响力还在不断提升。

10月,一艘海军医院船抵达科托努港,在贝宁进行了为期7天的服务,这也是中国海军舰艇首次抵达贝宁。

贝方也非常重视此次活动,特意在码头举行了极为隆重的欢迎仪式,中国舞龙、舞狮表演以及贝宁传统民族舞蹈接连上演,现场的民众则挥舞起两国的国旗并拉起横幅。

此外,中国作为拥有数千年农耕历史的国家,也对贝宁的农业种植极为关注。

雨季来临后,贝宁村民埃津也被选为中国援贝宁棉花技术援助项目示范户,率先感受到中国农业专家带来的棉花机械化种植,他激动地表示:“机械化种植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率,节省了我们家的劳动时间,这6公顷的棉花田很快就能完成播种。”

贝宁棉花种植行业也在中国的大力帮助下直接迈入现代化进程,农学家沈志万还亲自赶赴贝宁,亲眼见证了贝宁棉农的巨大变化。

贝宁人的勤劳也让这位专家赞不绝口,他说:“一期项目开始时还只有几间茅草房,如今全是砖瓦房。”

中国的专家早已与贝宁农民成为好朋友,与专家同时抵达的还有项目组,捐助了村里的学校,向当地儿童赠送了自行车、学习用品。

这些,是贝宁人在西方列强身上从未看到过的。

明白了谁是真正的朋友,无论哪位总统上台,贝宁再也不会屈服于西方势力了。

1.投资热土新 非洲 丰亚辉 大经贸

2.从“乔的笑”说起 ——中国重返联合国历程 环球网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