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生们正襟危坐、挺直身子频频举手,或是死气沉沉地凝滞气氛,讲台上的老师点名,才会有学生起立、回答,得到“对”或“错”的回复。
学生们正襟危坐、挺直身子频频举手,或是死气沉沉地凝滞气氛,讲台上的老师点名,才会有学生起立、回答,得到“对”或“错”的回复。
这是许多人印象中传统的语文课堂。
但!以省理科状元考入清华、后又跨科转入中文系、曾作为语文老师开设“脏话课”的冯军鹤,认为孩子们不能再这样听语文课了!
他将他的12堂“开放式”文学课写成了一套虚构作品——《X书店·12节虚构的语文课》。
在书中,孩子们围绕着性别、灾难、情感、霸凌等主题,通过文本阅读,提出的一个个具体问题,展开思辨和讨论。
这确实是一种理想中的语文课堂,它启发少年们学习独立思考和辩证分析,鼓励创造性思维,进而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10岁+
《X书店·12节虚构的语文课》(全7册)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购买
文末有阅读小贴士、购买入口
近日,粲然老师和冯军鹤老师也相聚于直播间,热烈讨论了“AI时代的孩子,究竟需要怎样的语文课”这一课题,快来听听!(以下梳理自直播内容)
PART.
01
“不对”的语文课堂是什么样的?
粲然:我们知道冯军鹤老师是省理科状元考入清华,又跨科转入中文系,后来去云南支教了一段时间,又到了国际学校去做中文教研的实践。那么,您觉得“不对”的语文课堂是什么样子呢?
冯军鹤:这肯定不是一个绝对的区分,因为语文学习本身包含了两个版块,既有知识性的一面,也有这种非知识性的技能、审美、批判等软实力的一面。
冯军鹤:大部分传统的语文课堂过分偏重了知识这一面,其中又过分强调背诵、听写,这是很消耗孩子兴趣的。
冯军鹤:所以,如果在AI时代我们应该做出改变,那方向之一就是把语文知识性的一面跟AI进行结合,作为记忆体也好,作为梳理也好,我们要使用它。
冯军鹤:另一方面,在AI出现之后,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语文非知识性的一面,包括审美、批判性思维、思辨教育,甚至可能是阅读方法的调整。因为对未来的每个孩子来说,阅读不再只是知识的获取,我们想学知识,只要去跟AI提问就好。
冯军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阅读更多的是个人经验和作品进行融合、整理,从而扩展我们自己的生命,或是在阅读中获得了某种审美的满足。
冯军鹤:所以,现在的语文课应该往这个方向进行更重要的调整和实验。而现在大部分课堂还是传统的样子,还是以流程化的标准答案灌输来进行设计的。
粲然:实际上,我跟冯军鹤老师都做过语文老师。我个人最不喜欢语文课就是一些名师的公开课,基本是按照标准化的剧本在演戏。往往是呈现一个明星老师帮孩子逢凶化吉、给出所有问题的答案,孩子突然就醍醐灌顶、完全开悟。
粲然:但我们知道这是一个谎言,我觉得真正优秀的、有勇气的教师和语文课,并不是去承诺结果,而只是陪伴和支持孩子学习的过程,承认痛苦、困惑、曲折都是是存在的,但是孩子们并不孤独。
粲然:所以,冯军鹤老师的这套《X书店》很打动我的一个点,就是书中进入X书店的这个小女孩,她也正面临着一大堆的成长问题。在阅读过程中,书籍和老师一直在支持着她,让她觉得世界很开阔,而不是直接被告知标准答案。所以我相信所有孩子一定都会在这套书里找到共鸣。
多元思辨读书课严选课内外优质书单,专业阅读教练会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阅读见解,不批判不反驳,逐步激发孩子的表达欲和创作欲,让孩子读得富足、写得轻松!
点击下图,马上试听↓
PART.
02
处于Ai变革时代的孩子
更需要具备怎样的能力?
粲然:AI出现后,许多家长都因此而产生了焦虑,冯老师你觉得,AI时代的孩子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才能应对呢?
冯军鹤:AI作为一个非生命体、一个代码,它最重要的特质是知识梳理和推理的过程。它也会给一些审美指向,但那是AI对网络上呈现出来的审美的梳理,不是自己的审美判断,比如整合很多专家、学者对某本书的评价,所以它本质上还是一个“知识”。
冯军鹤:所以在我看来,作为知识梳理和无生命的deepseek,它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会无限满足你作为提问者这个“主人”的需求,它会不断地说“你是对的”。这种交流本身容易带来一个很危险的结果,就是孩子没办法区分什么是“真正的人”,因为和真正的人的交流一定是有落差的,是有失望的,是有拒绝的,是有否定的,而AI其实把真实世界的这部分遮蔽掉了。
冯军鹤:而我们说阅读、写作要更真实,比如说我们读《小城畸人》,看到里面有很多“不正常”的人,他们被伤害了,有人堕落了,有人萌生了希望继续活下去,这些能让孩子考虑到人和人交流的真实性,人和人的对话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不是绝对的、肯定的。
冯军鹤:所以,AI时代的孩子需要什么能力呢?我觉得就是需要有面对真实的能力,跟真实相处的能力,在真实当中如何自处的能力,以及辩证地看待现实和人际关系的思维能力。
冯军鹤:因为AI是一个非人的对象,我们跟它沟通的时候,其实是在跟非个性化的知识作交流。但是我们在跟人进行互动,比如说我们进行阅读讨论、写作输出时,我们是在试图跟对方建立关联,这也是我们作为个体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所需要的一种能力,一种重要的发展方向。这也是到今天为什么我们还需要阅读和写作,尤其是在AI来了之后。
粲然:是的,我们在这个时候,还在谈怎么让孩子读书,怎么让孩子阅读,怎么让孩子感受,怎么让孩子去创写,是因为这些仍是儿童成长中最为重要的话题。AI的构建方式是用编程代码去搜集归纳,那么,阅读和写作就是我们孩子去构建思维、感受力、理解力非常重要的方式。
多元思辨读书课重视带领孩子将多学科知识互相串联,引导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看见真实的人,更加全面地理解世界,提升知识迁移能力和核心素养。
点击下图,马上试听↓
PART.
03
如何锻炼孩子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粲然:冯老师,很多家长会问,怎么锻炼孩子多角度思考的能力呢?
冯军鹤:很多时候,我们谈论“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是不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偏狭的、偏执的、自我中心的人,不会说A一定是对的,B一定是错的,不会把自己仅有的认知知绝对化、唯一化、真理化。这样的孩子能跳出自己的经验、价值观,去站在另一个人的角度思考问题、面对关系和冲突,从而产生共情,也就是掌握了思辨能力。
冯军鹤:所以,思辨力本质上就能跳出二元的对错判断,看到一个中间地带,明白大部分结果并不是一个对错,它只是一个选择,或只是某种前提下一个暂时的状况。
冯军鹤:传统语文课堂上最缺什么呢?一是文学审美,读得不够多,肯定不可能培养审美。另一个就是批判性思维,因为我们的课堂上太强调对错了,如果孩子过分认同课堂上传授的思想,那他一定会觉得所有的选择都有是非,所有问题都有最终答案,所有的人一定有绝对的好与坏,而“我”判断不出来是因为“我”的能力不够。这就是传统的、单一的、二元的思考方式造成的结果。
粲然:在多元思辨读书课上,我们就有很好玩的方式来发展孩子们的多角度思考力,比如说角色扮演,可以假设我们生活在电影《哪吒》的世界观里,如果你是陈塘关的百姓,你会怎么写故事?如果你是申公豹,你会怎么选?每一个人的选择背后都有不同的目标、原因、驱动力。
粲然:冯老师在《X书店》里也大量运用了角色互换、二创书写这些方式,称之为“游戏室”,来跟孩子的讨论和沟通书籍,提升思辨思维,我觉得非常精彩。
冯军鹤:我最早是以写作的方式来进行视角代入的。在我自己的课堂里,基本没有命题作文,在我的文学观念当中,还是觉得虚构的作品具有更大空间,所以我布置作文的时候,假如这次主题是《活着》,我会布置让孩子有代入感的写作作业,去代入主角福贵的妻子、孩子、邻居——这些原本只是书里旁观者的角色——以他们为主视角去书写小说里的某个情节。这就会要求孩子展开共情,去进入具体角色的遭遇、经历,从而思考和理解。
冯军鹤:经过验证,孩子都很喜欢这种模式。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同人文”这个概念,原意是在作品的基础上进行续写、改写,或者展开支线。“同人文”写作可以说是由孩子们创造出来的写作方式,原理上跟我们说的视角代入写作是一致的,本质上都是对共情能力、多角度思考力的培养,不仅扩展孩子自身的经验,也是能够在社会的真实交往当中,去理解他人的一种能力。
多元思辨读书课遵循6-15岁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引导孩子逐步从画书评发展为写长篇书评,从写故事发展为写学科论文,阶梯式养成孩子的读写好习惯。
点击下图,马上试听↓
勇读者の阅读小贴士
这套书的主攻方向:
打开读写新视角
启发孩子思辨力
提升创造性写作力
哪些娃适合读:10岁+
购书通道,戳图进入!
来源:粲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