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短视频的“浩瀚宇宙”里,有一颗璀璨的“明星”——“开普勒星人”。自2021年发布首个短视频“起号”以来,它凭借硬核3D动画技术、不断翻新的热梗,以及充满戏剧性的外星生活剧情,迅速在网络上“圈粉”无数,让观众毫不吝啬地献上“一键三连”。
在短视频的“浩瀚宇宙”里,有一颗璀璨的“明星”——“开普勒星人”。自2021年发布首个短视频“起号”以来,它凭借硬核3D动画技术、不断翻新的热梗,以及充满戏剧性的外星生活剧情,迅速在网络上“圈粉”无数,让观众毫不吝啬地献上“一键三连”。
这位堪称短视频界“第一个上过央视舞台的外星人”,背后有一支来自深圳宝安的“95后”青年团队。今年,“开普勒星人”IP的创始人李锴滨获评第三届“宝安青年好网民”,他和团队成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深圳青年玩转科技的崭新风貌。
▲“开普勒星人”IP创始人李锴滨在交流会上分享心得。受访者供图
硬核技术驱动
铸就虚拟世界头部IP
1997年出生的李锴滨在深圳大学数字媒体专业求学期间,便对科幻满怀热忱,尤其钟情于月球与太空的奇妙故事。而创业的种子,也在大学时光里悄然生根发芽。
大二那年,李锴滨凭借自身努力,成功踏入“大厂”实习。这段经历,让他的职业规划逐渐清晰。实习期间,他与同在大厂工作的师兄李吉辰、舍友赵俊明频繁交流,思维的火花激烈碰撞,最终催生了“做号”的想法。
三人发挥所长,很快账号就做起来了,于是成立了公司,依据各自专长,在公司里分别挑起总导演、制片人、视效总监的重担,共同构建起“开普勒星人”生活的“月球小镇”。
2015年,天文学家意外发现了一颗位于宜居地带内的行星,命名为开普勒452b。视频里的“开普勒星人”,身着宇航服幽默诙谐,居住在一颗能遥望地球的行星上。生活丰富多彩,时而参加跑车比赛,时而欢庆新年,甚至还能穿越到未来星球博物馆。凭借过硬的动画技术、源源不断的热梗以及出其不意的剧情,“开普勒星人”成功吸粉。
历经四年多精心创作,“开普勒星人”全网粉丝量已经突破520万,一跃成为虚拟世界短视频领域的头部IP。团队也从最初的3人扩充至12人,成员平均年龄不超过28岁。据李锴滨透露,团队中技术人员占比超半数,此外还有编导、制片等专业人才。
目前,“开普勒星人”账号已发布近200个作品。每个视频从脚本构思到最终成品,都要历经3D建模、镜头动画、动画捕捉、实时渲染等繁杂工序,平均制作周期为5到7天。李锴滨对每一个作品的制作流程与细节都烂熟于心,他坦言,打造“开普勒星人”IP,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自己儿时的航天梦想。
打造“热搜体质”
作品登上央视
“开普勒星人”借助AI技术,创作出一系列充满想象力与未来感的科幻短视频,不仅深受观众喜爱,还频繁登上各大热门社交平台的热搜榜单,练就了独特的“热搜体质”。
▲“开普勒星人”视频拍摄现场。 受访者供图
在李锴滨心中,最值得骄傲的当属“中国空间站”系列视频。2022年,中国航天事业取得诸多里程碑式成就,备受全球关注的中国空间站工程全面建成。同年11月,“开普勒星人”团队运用3D动画技术,以近乎1:1的高精度比例还原中国空间站,并通过第一视角制作“打卡”小视频,带领网友沉浸式参观。
视频画面制作精良,细节与现实高度契合,逼真程度令人赞叹。一经发布,便迅速在全网走红,登上热搜,在短视频平台收获高达5000万的播放量。李锴滨介绍:“我们依据新闻图片、动画模拟视频等公开资料进行研究建模,目前模型还在持续完善,力求做到最大程度还原。”他还透露,“中国空间站”系列视频后续还将继续推出,同时团队也在筹备其他不同主题的正能量视频。
超高的流量让“开普勒星人”在虚拟世界短视频赛道上一路疾驰。团队已多次与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展开内容共创,作品更是登上央视舞台。李锴滨也收获诸多荣誉,先后荣获“青年网络文明使者”称号,受邀参加《中国短视频大会》并荣获“年度荣誉创作者”称号,今年又获评第三届“宝安青年好网民”。
李锴滨表示:“宝安充满创意与活力,我们期望在此探索别样的合作模式,创作出更多有深度、有力量、有创意的作品。”未来,他将带领团队继续深耕“航天领域”,输出更多优质内容,助力中国航天知识的普及。
深圳晚报记者 黄馨莹
来源:深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