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流感,引发30多项并发症!67岁阿姨因“小感冒”进了ICU……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19 23:01 5

摘要:春节期间,她因发热伴呼吸困难被家人紧急送医。然而,在来新华医院求诊的途中,她的病情急剧恶化,刚到医院门口就出现了室颤和呼吸心跳骤停。

感不是普通的“小感冒”吗?怎么会致命?

事实上,流感远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不久前,新华医院急诊科接诊了一位因流感导致重症的患者——67岁的朱阿姨。

她的经历,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惹上“小感冒”住进ICU

朱阿姨身高不到160cm,体重却高达150kg,(BMI 为58.6),是一位患有高血压3级和严重肥胖的患者。

春节期间,她因发热伴呼吸困难被家人紧急送医。然而,在来新华医院求诊的途中,她的病情急剧恶化,刚到医院门口就出现了室颤和呼吸心跳骤停。

新华医院抢救室团队迅速行动,进行了心肺复苏、电除颤、气管插管等紧急抢救,终于将她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为了进一步治疗,朱阿姨住进了急诊监护室。

入院后,她被诊断为流感病毒感染,并已发展为重症肺炎、脓毒性休克,同时还出现了多器官功能衰竭、肠梗阻、下肢静脉血栓等30多项并发症。

通过监护室气管切开、抗病毒、抗凝等一系列对症治疗,在入住监护室20天后,朱阿姨病情得以稳定,最终顺利出院,目前仍在积极康复中。

朱女士的经历揭示了流感对高危人群的致命威胁。

那么,流感究竟是如何从“小感冒”演变为致命疾病的?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

流感不只是“小感冒”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全身乏力等。虽然多数人感染后症状轻微,但对于高危人群(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肥胖者),流感可能迅速进展为重症,甚至危及生命。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免疫系统功能逐渐下降,器官代偿能力减弱,流感病毒更容易引发重症肺炎、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慢性病患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如哮喘、慢阻肺)的人群,流感可能加重原有疾病,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肥胖人群:肥胖不仅是慢性病的高危因素,还会削弱免疫系统功能,增加流感重症化风险。研究表明,BMI≥30的人群感染流感后,住院率和死亡率显著升高;

孕妇及儿童:孕期免疫系统处于特殊状态,流感病毒更容易引发重症,还可能影响胎儿健康;5岁以下的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感染流感后易出现高热、惊厥等严重症状;

免疫功能低下者:如癌症患者、器官移植术后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流感病毒可能引发难以控制的感染。

问题来了,如何识别重症信号?

流感的典型症状包括:

发热(通常高于38℃)

咳嗽、咽痛、流涕

全身乏力、肌肉酸痛

头痛、寒战

但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可能是重症流感的信号,需立即就医:

持续高热不退

呼吸困难或胸痛

意识模糊或昏迷

多器官功能异常(如尿量减少、皮肤发紫)

预防流感关键在“早”

1. 优先接种疫苗:

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减轻症状严重程度,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 加强健康管理

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患者需规律服药,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如血压、血糖);哮喘、慢阻肺等呼吸道疾病患者应避免接触过敏原,遵医嘱使用药物。

保持健康体重:肥胖者应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控制体重,降低流感重症化风险。

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蛋白质的食物(如水果、蔬菜、鱼类);适量运动,如散步、瑜伽等,避免过度劳累;充足睡眠,每天保证7-8小时高质量睡眠。

3. 做好日常防护

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用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睛。

在流感高发季节或人群密集场所(如医院、公共交通)佩戴口罩,减少病毒传播风险。

保持环境卫生,定期清洁家居环境,家中有人感染流感时,应隔离患者并做好消毒工作。

流感最怕轻视

流感看似普通,但若合并并发症或延误治疗,可能迅速进展为致命威胁。

要记牢:流感不是“小感冒”,高危人群更需重视预防和早期治疗。通过接种疫苗、做好防护、及时就医,我们可以有效降低流感带来的风险。

作者:新华医院急诊医学科 朱升琦、江波杰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急诊医学科是国内最早建立的急诊医学科之一,也是国内最早实行“急救(包括创伤)--ICU---ICU后”一体化运作模式的学科之一。亦是国内最早建立国家胸痛中心及卒中中心的医院之一。为国际创伤生命支持学会(ITLS)中国分部。

新华医院急诊医学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也是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上海市重要薄弱学科建设单位、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重点扶持学科。近年来,新华医院急诊医学科学术声誉持续提升。近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2019年入选中国医学科学院排行榜急诊医学全国第八位位列上海各医院急诊医学科第一位。目前是上海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也是上海市医用高压氧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委员单位。历经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已形成一支以诊治各种急危重症和急诊疑难杂症为主的诊疗和护理的技术精良队伍:形成了以心肺脑复苏、急诊心脑血管病、急诊创伤、脏器功能支持、高压氧、重症感染等为特色,学科将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紧密结合,建设为具有上海领先水平和一定国内影响的急危重症临床诊疗中心和研究基地。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来源:生活健康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