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七件龙袍、三十一件清宫官窑、七件清宫衬衣、十五件汉袄,以及多种绛衣、氅衣、龙褂、补服、吉服褂、坎肩、大坎肩、霞帔,还有无数扇囊、香囊、荷包、褡裢……这些珍罕藏品,是Norma和Eugene Cheong夫妇历经数十载,在伦敦、香港、悉尼等地悉心收集而成。尘封
十七件龙袍、三十一件清宫官窑、七件清宫衬衣、十五件汉袄,以及多种绛衣、氅衣、龙褂、补服、吉服褂、坎肩、大坎肩、霞帔,还有无数扇囊、香囊、荷包、褡裢……这些珍罕藏品,是Norma和Eugene Cheong夫妇历经数十载,在伦敦、香港、悉尼等地悉心收集而成。尘封数十年后,它们将首次亮相于悉尼邦瀚斯四月专场拍卖。
张氏夫妇
(Norma和Eugene Cheong)
张氏夫妇在澳洲相识,于香港结为连理,并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伦敦开启了他们长达半个世纪的收藏之旅。
Eugene是一名专业牙医,热衷于收藏英国陶瓷,其中Martin Brothers陶瓷系列更是私人收藏中的顶级珍品。而Norma在香港期间深深爱上中国艺术与文化,成为夫妻二人收藏中国艺术的动力。
悉尼邦瀚斯中国艺术部高级专家Yvett Klein分享:“我有幸在Norma暮年结识她。尽管她以轮椅代步,她的记忆依然清晰敏锐,逐一向我讲述每件藏品背后的故事——哪些曾展出或出版,哪些具有特殊意义,哪些又是某位藏家的挚爱……她提到,这些袍服已多年未曾示人,同时回忆起昔日众多藏家共聚一堂的时光,每次的来访都‘宛如一场盛宴’。”
在伦敦,他们常光顾顶级古董商,有时甚至在数周内多次造访。虽然他们的收藏中拍卖所得之物不多,Norma却对拍卖研究颇深,并在她的藏书图录中留下关键评论。他们游历各地,参与展览,与织绣古董商及其他藏家一同考察,并详尽记录这些经历。
Norma的相册收录了上百张照片,记录了研讨会、展览、私人聚会及后来频繁出现在出版物中的知名藏品。她的织绣参考书目丰富而全面,其中多本附有作者签名与个人题词——这正是互联网尚未普及时代,藏家们依赖文献与人际网络汲取知识与灵感的印证。
事实上,她的许多藏品似乎都是直接从学术书籍中精挑细选而来。
悉尼邦瀚斯
张氏珍藏宫廷织绣及官窑瓷器
亮点拍品
Lot 8
清十九世纪中叶 御制明黃缂丝十二章龙袍
估价:35,000 – 55,000 澳元
Lot 46
清道光 青花“凤穿牡丹”将军盖罐成对
及座“大清道光年制”青花款
估价:30,000 – 50,000 澳元
Lot 22
清十九世纪 紫地缂丝“八仙”袶衣
估价:6,000 – 8,000 澳元
以这件道教绛衣为例,其纹样与Chris Hall收藏中一件著名藏品极为相似,仅底色一红一紫。
Norma收藏的众多扇囊与荷包,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与参考书籍中皆可找到对应例证,使得其文献记录工作几无止境。
或许因Norma身为女性之故,她的收藏中特别引人注目的便是女性服饰。除了几件出自慈禧衣柜的袍服(Lot 23、24、25)外,多件外袄(Lot 70至76)亦让人不禁想起张爱玲在《更衣记》中所言:“这里聚集了无数小小的有趣之点,这样不停地另生枝节,放恣,不讲理,在不相干的事物上浪费了精力,正是中国有闲阶级一贯的态度。
唯有世界上最清闲的国家里最闲的人,方才能够领略倒这些细节的妙处。制造一百种相仿而不犯重的图案,固然需要艺术与时间;欣赏它,也同样地犯难。”
Lot 23
清光绪
月白缎平金平绣凤穿牡丹寿字衬衣
估价:15,000 – 22,000 澳元
这件衬衣上独特的“凤穿牡丹”设计,在故宫博物院与其他公藏机构中类似衬衣中屡见不鲜,由此可见,其归属慈禧应确凿无疑。在宫廷织绣品领域,即便是皇帝龙袍的归属,有时亦可能存在变数。
Lot 24
清光绪 蓝地缂丝金银福寿纹衬衣
估价:8,000 – 12,000 澳元
Lot 25
清光绪
明黄暗花江绸八宝团寿纹七彩褶边衬衣
估价:8,000 – 12,000 澳元
Lot 71
晚清
紫地通销金葵花纹云肩镶云头如意绦边大襟马褂
估价:2,000 – 4,000 澳元
Lot 72
晚清
大红暗花绸十团孔雀开屏鹿鹤同春纹大襟袄
Lot 73
晚清
藕荷紫暗花葫芦双钱纹绸广袖单袄
此辑收藏中尽管织绣数量庞大,瓷器亦不容小觑。除了多件清代御窑黄釉器(Lot 33至41)、青花瓷(Lot 46, 55至60)外,Norma 独特的女性视角亦体现在其对瓷器的审美上。将大雅斋瓷器(Lot 44与45)与她的袍服并置时,其色彩与纹样和谐、混成,因为它们原本就来自同一世界。
这些瓷器袍服同时映照了慈禧个人的审美偏爱,她最钟爱的月白、雪青、兰与牡丹都见诸其上。它们为那些黑白历史照片中的慈禧形象在我们的脑海中陡然增色,使我们得以遥想她当年执政时的风采。
Lot 33
清雍正 黄釉小杯
“大清雍正年制”青花楷书款
Lot 55
清光绪 青花松纹对盘
“大清光绪年制”青花楷书款
估价:4,000 – 6,000 澳元
传承:
剑桥郑德坤博士(1908-2001)
录著:
H. A. van Oort, Chinese Porcelain of the 19th and 20th Centuries, 1977年,页54,图版68号
Lot 44
清光绪 黄地粉彩桃花纹扇形水仙对盆
及座 “永庆长春”矾红楷书底款
学界对慈禧在晚清瓷器与织绣设计上的影响已多有论述,然而这两种艺术形式在此类研究中鲜有并论。2024年大英博物馆的《慈禧展:中国的隐藏世纪(The Cixi Exhibition: China’s Hidden Century at the British Museum)》正是一次重审这段历史的尝试。展览中的诸多藏品为我们熟悉的类别提供了新的视角,例如团花碗——Norma便收藏了三件极为精美的例子(Lot 47至49)。
滑动查看更多拍品图片
Lot 47
清道光
黄地轧道开光粉彩三羊开泰隔博古纹碗
“大清道光年制”青花篆书款
Lot 49
清道光 蓝地轧道粉彩开光菊纹碗
“大清道光年制”款 内绘青花菊纹
估价:5,000 – 8,000 澳元
毫无疑问,张氏夫妇的收藏中不乏与该展览相匹敌的珍品,更有在品质上更胜一筹者。例如Lot 149儿童百家衣,以及网拍中许多扇囊、朝服荷包与香囊,皆可媲美展览中的同类藏品。
滑动查看更多拍品图片
Lot 149
清光绪 锻片拼缝平绣百花百果
“金玉满堂、状元及第”百家衣
估价:1,500 – 2,500 澳元
Lot 101
清十八至十九世纪 御用明黄绸松鹤延年孔雀开屏纹扇套
估价:1,000 – 2,000 澳元
Lot 105
清同治至光绪荷包三枚
Lot 109
清光绪 御用大红绸串米珠锁绣
“灵仙祝寿”活计一组四枚
明黄绦带、绸里
估价:600 – 800 澳元
若Norma能得见证《慈禧展》,她定会感到无比兴奋。生前,她曾支持悉尼多场重要展览,包括1997年动力博物馆举办的《进化与革命:中国服饰1700年至1990年(Evolution & Revolution: Chinese Dress, 1700s-1990s)》(Lot 21、23及170之一双鞋),以及 2004年新南威尔士州立美术馆的Celestial Silks(天上丝绸)(Lot 1)。
如今,当张氏收藏最后一次整体亮相,让我们一同庆祝Norma和Eugene Cheong的一生——“宛如一场盛宴”。
Lot 1
明万历 明黄地龙纹灯景圆补
估价:15,000 – 20,000 澳元
展览:
J. Rutherford and J. Menzies,Celestial Silks:Chinese Religious & Court Textiles,纽省博物馆,20004年7月31日至10月24日
Lot 21
清道光至咸丰 石青缎暗花八宝团纹补服
胸背文二品打籽平金“锦鸡”补
估价:3,000 – 5,000 澳元
展览:
Evolution & Revolution: Chinese dress 1700s – 1900s,悉尼动力博物馆,1997年6月25日至1998年5月
相关分享就到这里!(滴滴滴滴请允许编者插播一下)
有计划可见最后牛牛的手!
征集项目:近现代书画、古代书画、当代书画、油画雕塑、古董珍玩、紫砂艺术、铜炉佛像、瓷板画、印章、玉器、钱币、邮票等
老规矩唠几句,东西有好有更好,出手也要看渠道的性价比,适合自己是最好。能出入手的都是经受市场考验的,藏友们有一颗强大心脏,乐观理智看待收藏市场的波动。
来源:阿古说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