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i.t时期”上海来福士广场展示出调整方向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0 10:18 3

摘要:如果我们把2013年作为一个分水岭(当年上海市场新开业的购物中心包括有iapm、上海K11、静安嘉里中心等各具定位特色的标杆),那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上海来福士广场也就是我们更爱说的人广来福士,一直都是精致、时尚、年轻定位商场的重要代表。

如果我们把2013年作为一个分水岭(当年上海市场新开业的购物中心包括有iapm、上海K11、静安嘉里中心等各具定位特色的标杆),那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上海来福士广场也就是我们更爱说的人广来福士,一直都是精致、时尚、年轻定位商场的重要代表。

随着以港资项目为主的头部开发商“卷”入市场、港汇恒隆广场等项目的不断升级调整,以及人口外溢导致传统市中心核心商圈本土活力的式微,来福士广场享有的“来福士门口碰头”式的地标红利也逐步褪去。‍‍‍‍‍‍‍‍‍‍‍‍‍‍‍‍‍‍‍‍‍‍‍‍‍‍‍‍‍‍‍‍‍

随之而来需要面临的,自然是更为惨烈的竞争以及各种权衡博弈的调整,先分享两个小故事。‍‍‍‍‍‍‍‍‍‍‍‍‍‍‍‍

兴业太古汇和来福士广场‍‍

‍‍‍‍‍‍‍‍‍‍‍‍‍‍‍‍‍‍‍‍‍‍‍‍‍‍‍‍‍

2017年兴业太古汇亮相时,我在一篇推文中有说到其打造了一个“南京西路的来福士”。这一论述当时受到了网友驳斥,原因在于在很多行业人士眼中,“太古汇”更多会与顶奢的广州太古汇产生关联,自然很难让人接受将两个定位完全不同的商业项目作为类比。‍‍‍‍‍‍‍‍‍‍‍‍‍‍‍‍‍‍‍‍‍‍‍‍

而我在当时如此一说的原因也很简单,即兴业太古汇启幕初期,从实质性的商业定位来讲,美妆做到了国际高端化妆品,轻奢品牌做到COACH、MICHAEL KORS,鞋服品类做到了i.t以及类似SANDRO、maje等当年还处于热门期的时尚品牌,而这些为项目树立核心定位的品牌,来福士广场都有。‍‍‍‍‍‍‍‍‍‍‍‍‍‍‍‍‍‍‍‍‍‍‍‍‍‍‍‍‍‍

因此彼时彼刻除了兴业太古汇项目新、体量大、物业好之外,从商业招商定位来看两者并无高下立判之分。当然举此例旨在说明来福士广场这个2003年就开业的项目,底子还是好的。

之后这些年想必大家有关注到,兴业太古汇正在向高端定位调整之路一去不返,成果也肉眼可见。‍‍‍‍‍‍‍‍‍‍‍‍

而来福士广场则似乎在当时已经“触顶”(相对意义上)的情况下需要思考未来的调整方面,对于一个开业近15年一度一路向好的项目而言,考量因素太多,其实是挺难的。‍‍‍‍‍‍‍‍‍‍‍‍‍‍‍‍‍‍‍‍‍‍‍‍‍‍‍‍‍‍‍

淮海百盛和TX淮海‍‍‍‍‍

这就不由让我想到了在职时期的老东家淮海百盛,项目同样在开业15年后的改造调整时,面临着电商对线下商业的冲击、竞品愈发精致化,以及自身的收益预期等各方面因素的博弈。很难下定论是继续维持原有年轻化定位路线,还是进行精致化升级调整。之后的内容其实我在过往推文中提过多次所以不展开叙述了,这里想补充的是,其实TX淮海的整体定位方向和状态是挺适配淮海百盛的,只可惜从后者的改造调整到前者的出世之间隔了很长一段时间窗口,期间淮海百盛也曾在潮流时尚领域浅尝辄止,可惜对于老商场而言几乎没有容错空间。

来福士广场近几年的调整似乎面临着相似的困境,曾站在高地、标签足够,但在当今商业竞争环境下,必须有所取舍。‍‍‍‍‍‍‍‍‍‍‍‍‍‍‍‍‍‍‍‍‍‍‍‍‍‍‍‍‍‍‍‍‍‍

我能感受到项目依旧期望维系其最核心的“时尚”标签,只是在“精致”和“年轻”细分定位方面可能会有所摇摆。‍‍‍‍‍‍‍‍兴业太古汇因为已经有了顶级“兄弟”项目为样板、集团资源实力雄厚,因此可以有明确的方向,但对多数单体项目而言,调整的成果是很难预判的。

随着来福士广场轻奢和几个国际时尚品牌先后撤出、“精致白领”更多成为南京西路、陆家嘴商圈的客群代名词后,项目似乎也在推进中找到了更为明确的方向——潮流年轻化是重点要维系的。‍‍‍‍‍

近几年,项目在1层引入的HUNTER、looknow lab、PopSockets等品牌是更符合当今潮流诉求的。‍‍‍‍‍‍‍‍‍‍‍‍‍‍‍

同时B1仅有chuu和NO ONE ELSE两个2022年左右引入的服装品牌还算能够承接主流潮流年轻定位,但由于整体体量、楼层定位等因素,稍显势单力薄。

直到近期i.t及其下多个品牌的先后撤出,项目似乎也放下了包袱,已先后在2层相关及相邻位置引入了BONELESS、AIMEEWQ、RÈSIMPLE等品牌,可以说是虽迟但到。同样的调整逻辑,在五角场合生汇B1层也能看到——项目在i.t位置引入了‍‍‍‍‍ACMEITEM、a blueberry、BONELESS,近期PSO brand也在区域附近开业。‍

与五角场商圈巨大客流类似,来福士广场毕竟位于交通枢纽,自然客流依旧还是可观的,且不乏年轻活力客群。重要的是如何重新建立起清晰的“人设”,再次为市场所认知。你可以诟病商业项目定位不如往昔,但定位好坏不在高低之分,更多在于合适与否。

因此有理由期望项目未来同样可以延续此定位切入点,引入更多具有类似调性的年轻潮流品牌,进一步完善氛围,例如近期在中庭引入的Subdued限时店是契合的方向。‍‍‍‍‍‍‍‍‍

One more thing,在商场2层原i.t位置,已引入了优衣库维持大店布局,显然定位更为大众,且业绩势必更为稳妥,是务实之举,期望这些品牌能够稳住2层的基本盘,持续带动项目的客流、消费活力,并走上正轨。‍‍‍‍‍‍‍‍‍‍‍‍‍‍‍‍‍‍‍‍‍‍‍‍‍‍‍‍‍‍‍‍‍‍‍‍‍‍

来源:商业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