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建议“金点子”案例】关于探索学校“定制公交”,缓解放学时段交通拥堵的建议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0 11:18 4

摘要:有桐庐县群众反映学生上下学时间与周边居民上下班时间多阶段重叠,导致交通拥堵问题愈发严重。建议探索学校“定制公交”,打破学生上下学传统接送模式,缓解家长接送压力、学校保障学生通行安全压力、社会面交通压力。

建议内容

有桐庐县群众反映学生上下学时间与周边居民上下班时间多阶段重叠,导致交通拥堵问题愈发严重。建议探索学校“定制公交”,打破学生上下学传统接送模式,缓解家长接送压力、学校保障学生通行安全压力、社会面交通压力。

建议采纳及落实

桐庐县教育局在接到建议后,高度重视,以县实验小学为试点,深入探索“定制公交”,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群策群力,探寻接送“最优解”。针对存在问题,学校对1400余名在校学生开展出行调查,其中私家车接送570名,电瓶车接送278名,坐公交车、步行等绿色出行579名。县政府启动“美丽100”攻坚行动,将县实验小学上下学时段交通拥堵问题列入首期《美丽环境攻坚行动情况通报》问题清单。县教育局、交警大队、交运局等职能部门多次召开“定制公交”圆桌会议,邀请属地街道社区代表及师生、家长代表共议实验小学上下学期间交通拥堵问题,探寻最佳接送方式,协商相关配套措施,从源头解决问题。

(二)定时定点,讲究车次“高效率”。县教育局联合交警大队、交发集团、交运局等部门,在学生相对集中的小区,共同商定实施定制公交护学专线,共计投入19辆班车,设置19条路线,规划36个停靠点位,覆盖了实验小学城南片区主要居民区180个。根据不同年龄段上学时间,设置早晚接送时段,早晨为7:00、7:30两个时间点;下午周一至周四为16:20、17:05,周五为14:35分、15:30四个时间点,有效避免了上下班高峰段。

(三)到家到区,追求服务“人性化”。定制公交护学专线全程一人一座,从家门口到校门口不搭载其他乘客。交警部门专门安排警力守护公交护学专线,确保学生乘车便利安全。学校组织教师跟车管理指导,清点乘车人数,摸清学生乘车情况,对抵达站点无家长接送的学生及时进行情况确认和接送调整,最大程度保证学生安全。根据家长及学生反馈意见,(学校)制定文明乘车评价手册,不断优化线路和服务内容,让定制公交护学专线更具“人性化”,真正成为学生出行的“暖心专线”。

(四)试点探索城区治理。县教育局联动县交警大队、交运、交发集团等单位组建工作专班,先后召开专题协调会5次,专题破解城区实验小学入学堵、接送难问题,减少家长通行车次300余辆,区域内交通拥堵指数下降40.9%,有效缓解了城区南北向过江,特别是上下学、上下班高峰期富春江二桥周边的交通压力,提升了道路运行效率,为城区治理提供了有效样本。

(五)全力提升服务质效。聚焦“安全、实惠”两大需求,县教育局协同多部门专题制定突发事件、车辆晚点、道路堵塞应急处置预案5个,推行线路费用由财政、家长、公交公司三方共担机制,确保每生每天通勤费用不高于2元,极大减轻家长接送成本,已形成“学生爱坐、家长放心”安全乘车氛围。立足“解剖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要求,学校每日收集每辆班车上学、放学接送情况反馈,定期开展学生上放学方式调查,并对方案予以优化。19条路线服务学生人数从388名增加至447名,好评率均达100%。社会关注度极高:“新闻联播”、“人民网”、“新华网”、“浙江新闻”、“钱江晚报”、”浙江教育报“、“杭州日报”、“都市快报”等中央、省市媒体纷纷报道桐庐县实验小学实施“定制公交”这一民生工程。

市信访民意研析专家点评

桐庐县教育局采纳家长建议并积极落实“定制公交”民生工程,是基层民生治理典范案例。该举措以问题为导向,精准破解“家校最后一公里”难题,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实现社会效益与教育价值双赢。这种将群众诉求转化为制度创新的实践,为县域教育公共服务升级提供了鲜活样本,彰显了“民呼我为”的治理智慧。

供稿:桐庐县信访局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