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直男”的长城汽车,为何让魏建军亲自下场“讲人话”?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0 11:30 2

摘要:“技术很好,但大家感受不深,挺憋屈的。”在3月21日第二代Hi4技术大会前夕,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的一段“自白”视频引发热议。这位以低调务实著称的“技术狂人”罕见走到台前,直言要“用人话讲技术”,为长城汽车撕掉“不会讲故事”的标签。

“技术很好,但大家感受不深,挺憋屈的。”在3月21日第二代Hi4技术大会前夕,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的一段“自白”视频引发热议。这位以低调务实著称的“技术狂人”罕见走到台前,直言要“用人话讲技术”,为长城汽车撕掉“不会讲故事”的标签。

一、长城的“杀手锏”:技术硬核却“藏在深闺”

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派”,长城汽车的技术储备堪称“隐形冠军”:

1.智能驾驶“老司机”:其Coffee Pilot Ultra系统实现无高精地图全场景NOA,智驾拟人化程度媲美经验丰富的驾驶员。更依托端到端智驾大模型SEE、AI数据智能体系和九州超算中心,构建了算法-数据-算力三位一体的技术壁垒。

2.越野技术“天花板”:全球销量140万辆、国内每两辆越野车就有一辆来自长城的成绩背后,是Hi4-T/Z双电机混联架构、全地形控制系统等核心技术支撑。从坦克700到山海炮,长城正以“全动力覆盖+场景化分级”重塑全球越野格局。

3.生态布局“森林式生长”:森林生态体系覆盖混动、纯电、氢能三轨技术路线,研发投入超百亿,专利量连续三年位列中国民营车企第一。

然而,这些成果却未能有效转化为用户认知。正如魏建军坦言:“工程师不会讲”,技术优势在传播中“失声”。

二、技术内卷时代,为何“会做不会说”?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进入“技术军备竞赛”阶段。比亚迪“天神之眼”智驾下沉至7万元车型,华为高调宣称“断代领先”,友商以“期货式营销”抢占舆论高地。相比之下,长城显得“格格不入”:

·重实践轻噱头:魏建军多次强调“智能驾驶不是一场秀”,坚持高频场景落地为先。例如城市NOA首批开城仅选择保定、深圳等四地,追求“稳扎稳打”而非盲目扩张。

2.技术术语筑高墙:从Hi4架构到SEE大模型,专业名词堆砌让普通用户难以感知价值,与“讲人话”的互联网营销形成反差。

3.对标思维局限:高管试驾对标豪车、解剖自产车等“理工男式”研发逻辑(如魏建军开法拉利SF90对标研究),虽夯实技术根基,却疏离了大众传播语境。

三、魏建军“破圈”背后:一场技术自信的觉醒

此次魏建军亲自下场“讲人话”,释放出三重信号:

1.从“埋头造车”到“抬头对话”:通过创始人IP化,将深奥技术转化为“安全、体验”等用户可感知的价值点,例如用“越开越聪明”诠释智驾进化。

2.直面“生态战”而非“价格战”:在行业陷入“低价内卷”时,长城选择以混动/纯电/氢能三轨并行、全球化布局构建差异化竞争力。2024年海外销量超45万辆,印证“生态出海”战略成效。

3.技术民主化探索:将Hi4技术下放至二代哈弗枭龙MAX等车型,推动“智驾平权”;越野分级标准则让用户按需选择,打破技术“曲高和寡”的困局。

四、行业启示:技术派如何打赢认知战?

长城的“憋屈”折射出中国车企的集体困境:在技术爆炸时代,如何让硬核创新被看见、被理解?

·传播降维:如魏建军所言,用“听得懂的语言”建立技术-场景-情感的连接,例如将NOA功能具象为“新手秒变老司机”。

·体验先行:借鉴“标杆车试驾轮换”制度(高管定期体验竞品),推动技术团队直面用户需求,避免“实验室创新”。

·生态叙事:跳出单品竞争,突出森林生态、全球化布局等体系化优势,传递“长期主义”价值观。正如魏建军比喻:“造车是马拉松,不是短跑”。

结语

当“技术直男”开始学“讲人话”,这场由魏建军领衔的“破壁行动”,不仅是长城汽车的品牌焕新,更预示着中国汽车工业从“拼参数”到“拼感知”的深层次转型。在智能电动车淘汰赛加剧的今天,谁能既做得好又说得好,谁才能真正赢得未来。

来源:长浅君

相关推荐